杨益芳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天一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学地理课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索被引量:3
- 2022年
- 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烈诉求,是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要义。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从强化内涵理解,突出家国情怀培育的深入度;实施单元教学,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浸润度;融合乡土课程,彰显家国情怀培育的达成度三个维度展开实践探索。
- 杨益芳黄雷陈志刚
- 关键词:家国情怀单元教学乡土地理
-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
- 2002年
- 两条日界线,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一个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课本上只重点讲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没有提及自然变更的日界线,所以学生搞不清楚。那么什么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它又是怎样移动的呢?与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实际上就是地方时是当日0点或昨日24点所在的那条经线。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 杨益芳
- 关键词:国际日期变更线中学地理经线
- 引进“玩具思维”理念,激活高中地理课堂
- 2017年
- 当下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高中生对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渴望,要求现在的高中地理课堂应具有“有趣、好玩、时尚”的特质,这和“玩具思维”的理念十分吻合。笔者就“玩具思维”理念进入高中地理课堂的实践和注意点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 杨益芳
- 关键词:地理课堂高中地理
- 提炼区域的文化内涵 内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 2005年
-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获得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历史与社会》是多门学科的综合,注重了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关注了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 杨益芳
- 关键词:中学教育《历史与社会》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地理教学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过程设计
- 2015年
- 以教师去西北地区的旅游经历为载体,选取贺兰山岩层、贺兰山岩石、贺兰山岩画、西北蘑菇石、腾格里沙漠五种地表形态为实例,深入细致地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杨益芳
- 关键词:教学设计地表形态
- 同课异构“山地的形成”设计的比较和感悟
- 2012年
- 自2001年起,我校每年秋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很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由于参加活动的老师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很多。2009年,我和江苏省常熟中学的邵俊峰老师,上海延安中学的华平生老师共同上了一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 杨益芳
- 关键词:山地异构教学环节教学方式
- 运用“问题驱动三步法”的教学设计——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问题驱动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问题创没情境。
- 杨益芳
- 关键词:教学设计水循环自然界三步法教学理念教育家
- 运用多维视角,创新特色课堂
- 2021年
- 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活动化教学则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路径,它的构建需要教师用独特的视角研读课程教材、挖掘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专家视角,瞄准价值原点。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由专家创造并阐释的,其最适合阅读的对象是成人,而非学生。每一个知识的背后都有自身的原点价值,即原始形态和最初的价值。
- 黄雷杨益芳
-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新课程教学特色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教学内容
-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一节教学设计
- 2001年
-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阐明的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杨益芳
-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地理教学
- “气旋和反气旋”简易模拟实验装置的制作与使用
- 2017年
- 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气旋和反气旋”相关知识,笔者设计了一个简易模拟实验装置,用以模拟高、低压中心影响下气流的运动状况,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 杨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