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种药物对白纹伊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3种药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媒介伊蚊成蚊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期间蚊虫的现场应急处置做好技术储备。方法采用挂笼法观察死亡率,用叮刺法比较成蚊密度下降率(RPI),用诱蚊诱卵器法比较空间喷洒后药物对地面积水中孳生地的影响程度。结果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10%胺-氯菊酯微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99%~100%,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可维持在4~7 d(RPI50以下);对孳生地阳性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居民区7 d内的RPI值维持在50;用1∶50和1∶30两种浓度的20%甲基嘧啶磷水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86%~96%,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维持4 d(RPI50以下);对居民区中孳生地阳性率的影响期为7 d,但在公园环境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处理居民小区环境后,对成蚊和孳生地控制效果与10%胺-氯菊酯微乳剂相似。结论 3种药物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用ULV喷洒,4~7 d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 徐仁权任文军张富强费胜军冷培恩
- 关键词:超低容量喷洒白纹伊蚊
- 10%胺·氯菊微乳剂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观察
- 2011年
- 目的评价10%胺.氯菊微乳剂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为登革热应急处理提供物资储备。方法在现场采用超低容量喷洒技术,以蚊虫死亡率、叮人率、孳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 10%胺.氯菊微乳剂在鲁迅公园喷洒6 d后,蚊幼阳性下降率达85%,相关密度指数(RPI)<50;到13d,蚊幼阳性下降率25%,RPI>10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6 d,蚊幼阳性下降率100%;到13 d,蚊幼阳性率上升率达27%,RPI>100。对白纹伊蚊成虫控制效果为:在鲁迅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98.84%,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叮人率指标RPI<100,24 h、6 d、13 d后的RPI均小于5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100%,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24 h、6 d、13 d后的叮人率指标RPI均小于50。结论在大型绿地,10%胺.氯菊微乳剂对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应急控制效果显著,并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以作为本区白纹伊蚊超低容量喷洒的储备药物。
- 张富强唐杏琴张正宇颜传钧王飞
- 关键词:超低容量白纹伊蚊
- 2006-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蝇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蝇类组成、季节消长、分布规律及蝇类种群多样性特征,为做好蝇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蝇笼糖醋诱饵诱捕法。每年3-11月,对每旬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蝇种多样性和统计分析。结果捕获蝇类隶属3科7属10种,家蝇密度最高,为0.62只(/笼.d)。家蝇密度整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丝光绿蝇密度整体波动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蝇密度分别为2.52、1.91、1.46、1.12和0.70只(/笼.d),蝇密度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中旬;7月捕获蝇种最多为8种,5月蝇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近5年来,不同生境蝇密度依次是农贸集市>居民小区>绿化带>饭店外环境;居民小区蝇类物种最丰富,为10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结论近5年来虹口区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蝇密度的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可在一定程度反映蝇类的种群特征。
- 王飞张富强颜传均张正宇徐仁权冷培恩
- 关键词:蝇密度多样性
- 公共绿地蝇类发生与防治观察
- 2005年
- 目的为了进一步掌握虹口区大型公共绿地蝇类侵害情况,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蝇类孳生地及成蝇笼诱法调查密度情况,每月一次用超灭蝇1号进行超低容量喷雾。结果虹口区大型公共绿地6~8月蝇类孳生地检查共计184处,阳性数为25处,阳性率为13.59%;成蝇平均侵害率为39.16只/笼,连续3个月每月喷药1d后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56%,79.22%和72.44%,效果较好。结论公共绿地既是蝇类栖息场所,也是苍蝇孳生繁殖场所,做好密度调查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将会较好的控制蝇密度。
- 张富强黄培兴
- 关键词:蝇类侵害情况孳生繁殖密度调查蝇密度侵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