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生
- 作品数:33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静脉瘤的血管造影诊断(附13例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静脉瘤的发病机制及血管造影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13例采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并进行临床影像分析。结果 :13例共 2 1个静脉瘤均位于下肢大腿部 ,病变直径 1.7~ 2 .6cm ,圆形或类圆形 ,静脉瘤为病变静脉扩张膨大或是以宽基底部或以蒂与静脉相连的高密度影 ,同一肢体病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结论 :静脉瘤常为先天性 ,也可继发于血管壁病变。彩色多普勒和MRI常用于本病诊断 。
- 姜桂生王继芳狄玉进
- 关键词:静脉瘤静脉造影X线诊断
- Miller-Fisher综合征一例
- 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性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MFS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一种少见变异型,其发病率约占GBS的5%.由Fisher于1956年首次报道,主要表现为眼外肌麻痹,...
- 孙秀娟夏章勇王桂芳杨霞峰姜桂生
- 关键词: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机制抗体检测免疫治疗激素冲击对症治疗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音猬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音猬因子(SH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脑梗死组),另设65例门诊体检者(对照组)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HH、VEGF水平。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组血清SHH、VEGF水平,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SHH、VEGF水平升高(P均<0.01)。预后良好组血清SHH、VEGF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HH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8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梗死患者血清SHH(OR=0.268,95%CI:0.095~0.759,P=0.013)及VEGF(OR=0.274,95%CI:0.108~0.698,P=0.007)水平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糖尿病(OR=2.692,95%CI:1.113~6.511,P=0.028)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HH、VEGF水平升高,与预后良好密切相关。
- 张柳英姜桂生赵鑫夏章勇肖以磊朱伟杰王晓婷李莉张桂凤班茹
-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音猬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 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h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AI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4例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病3 h内入院88例(桥接治疗54例,直接取栓治疗34例)、发病3.0~4.5 h入院66例(桥接治疗39例,直接取栓治疗27例)。分别统计比较发病3 h内、3.0~4.5 h入院的桥接治疗组和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病3 h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结果(1)发病3 h内入院患者:与直接取栓治疗组比较,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更高(41.2%vs.70.4%),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44.1%vs.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为发病3 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4.644,95%CI:1.238~12.805,P=0.041)。(2)发病3~4.5 h入院患者:与桥接治疗组比较,直接取栓治疗组患者发病到腹股沟穿刺时间≤4 h者所占比例更高,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4 h为发病3~4.5 h入院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OR=5.724,95%CI:1.192~11.676,P=0.024)。结论对于LVO-AIS患者,在较早的时间窗入院时,首选桥接治疗;而对于入院较晚的患者,应尽量保证患者在4 h内进行桥接治疗,如果不能保证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在4 h内,应首选直接取栓治疗。
- 王桂芳刘书平卢祖能肖以磊夏章勇杨晓倩姜桂生杨霞峰张利勇王继跃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17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ACA-IgG)、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7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缺血性卒中住院且行DSA 的患者176例,其中7例心源性栓塞、5例烟雾病、8例动脉炎、2例动脉夹层、9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急慢性炎性反应及21例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被排除,最终纳入124例。根据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4例)、轻度狭窄组(30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28例)。比较4组患者血清ACA-IgG、IL-10和IL-17水平及基线因素的差异,并对影响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饮酒率、吸烟率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与无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发生率:80.0%(24例)、93.8%(30例)、89.3%(25例)比55.9%(19例),χ2值分别为8.271、8.920、10.877,P值分别为0.038、0.032、0.014;糖尿病发生率:33.3%(10例)、43.8%(14例)、60.7%(17例)比8.8%(3例),χ2值分别为7.960、8.733、9.285,P 值分别为0.043、0.035、0.027];重度狭窄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轻度狭窄组(χ2=9.348,P =0.025);余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ACA-IgG水平[(23±5)、(39±8)、(51±9)、(65±10)kU/ L]、IL-10水平[(108±33)、(85±25)、(77±21)、(62±19)ng/ L]、IL-17水平[(38±10)、(58±22)、(63±31)、(75±26)ng/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754、9.827、12.656,均P <0.01);与无狭
- 庄献博宋亚敏王未飞孙秀娟姜桂生杨霞峰陈团芝
- 关键词:卒中颅内动脉狭窄抗心磷脂抗体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加栓塞治疗肺癌(附78例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总结 78例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 (BAI +BAE)的临床效果 ,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经BAI或 /和BAE治疗中晚期肺癌 78例 ,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治疗最少 1次 ,最多 6次。结果 完全缓解 2 2例 ,部分缓解 30例 ,缓解率达 6 6 .6 % ,病情稳定 17例 ,总有效率达 88.5 %。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 姜桂生张宪真
- 关键词:肺癌介入疗法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
- 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癫的合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及脑动静脉畸形基线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癫发作分为癫组和对照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发作的危险因素,观察癫组92例患者的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以及药物治疗反应情况。结果癫组与对照组畸形血管团的位置、畸形血管团直径、静脉引流方向等因素比较差异明显(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发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畸形团直径大于3 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P<0.05)。经过抗癫药物治疗,癫组有69例患者癫发作得到了完全控制,余患者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减低。结论畸形团直径大于3cm和由浅静脉或者浅深静脉共同引流是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并发癫的危险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的癫发作是一个相对良性过程,抗癫药物对多数癫患者治疗有效。
- 陈研修张斌陈德哲陈伟杨霞峰姜桂生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
- 介入性隔离动脉内灌注治疗下肢骨肉瘤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介入性隔离动脉内灌注 (InterventionalIsolatedLimbPerfusionIILP)治疗下肢骨肉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技术隔离下肢血流 ,动脉内灌注化疗骨肉瘤 17例 ,IILP后视病情二期保肢手术。最长随访 75个月。结果 疼痛消失 ,肿瘤缩小 ,关节功能改善。肿瘤治疗有效率 94.1% ,16例二期切除肿瘤达保肢目的 ,局部复发率 11.7% ,手术切除肿块坏死率 90 %以上占 5 8.8% ,造影与病理相符。结论 介入性隔离动脉内灌注化疗安全、有效 ,对肿瘤细胞具很大的杀伤作用 ,是保肢治疗的有效方法。
- 姜桂生杨凤辉
- 关键词:介入性骨肉瘤灌注
- 外伤性颈内动脉狭窄并分支闭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 2001年
- 姜桂生杨凤海王继跃王东臣张士刚张连群付强
- 关键词:血管内溶栓治疗
-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九例报告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介绍并探讨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程序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颈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0%(NASCET标准)的患者9例行11枚自膨胀支架置入治疗,皆应用保护伞,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临床随访5.5月(1 ̄12月)。结果9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无死亡病例;无症状脑梗死1例;2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h后恢复正常。结论应用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 姜桂生曲怀谦贾秀华梁建华许建新王兴臣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脑梗死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