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怀谦

作品数:52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血管
  • 20篇动脉
  • 14篇动脉狭窄
  • 11篇颈动脉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9篇支架置入
  • 9篇支架置入术
  • 9篇置入术
  • 8篇脑血
  • 8篇出血
  • 7篇造影
  • 7篇术后
  • 7篇颅内
  • 7篇颈动脉狭窄
  • 6篇动脉支架
  • 6篇血管造影
  • 5篇缺血
  • 5篇蛛网膜

机构

  • 47篇聊城市人民医...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潍坊市寒亭区...

作者

  • 52篇曲怀谦
  • 20篇夏章勇
  • 10篇亓立峰
  • 8篇梁建华
  • 8篇郭存举
  • 7篇贾秀华
  • 7篇任鸿雁
  • 6篇苏江利
  • 6篇姜桂生
  • 6篇程卫东
  • 5篇郭春杰
  • 5篇郭栋
  • 5篇凌锋
  • 5篇缪中荣
  • 4篇张鸿祺
  • 4篇刘红
  • 3篇刘力峰
  • 3篇宫殿荣
  • 3篇李守社
  • 3篇郝蔓春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5篇河南实用神经...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预后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分为介入组21例(血管再通术)和药物组41例。随访发病2年时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表示,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介入组患者在3、6个月、1及2年随访时,mRS平均秩次均低于药物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与吸烟(P=0.0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18)、介入治疗(P=0.003)相关,其中介入治疗是预后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血管再通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可能是患者功能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夏章勇杨华郭存举殷勤徐格林曲怀谦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预后
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23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并发症发生的机制、预防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 312例患者中 2 3例并发症的资料。结果本组 2 3例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 19例 (6 1% ) ,其中 10例表现为术中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 (3 2 % ) ;6例在球囊扩张时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1 9% ) ;3例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出现血压下降 ,对症处理后恢复。严重并发症 4例 (1 3% ) ,其中术中栓子脱落 1例术后偏瘫经对症治疗后恢复 ;支架移位 1例、颈外动脉闭塞 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术后过度灌注出血 1例 ,患者死亡。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形术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熟悉并发症产生的机制有利于预防其发生。
曲怀谦缪中荣李慎茂朱凤水雷燕妮凌锋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预后
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后预后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血管再通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62例症状性颈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意向性分为介入组和药物滨州市人民医院邮编:256651治疗组。介入组21例患者给予颈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术,药物治...
曲怀谦夏章勇郭存举杨华殷勤徐格林
关键词:血管再通功能预后LOGISTIC
文献传递
症状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干预和随访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症状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临床干预后血管事件的随访结果。方法将自2004年2月至2009年1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意向性分为介入组和药物组.介入组21例给予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术,药物组41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治疗。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发病2年时患者功能预后,以改良的Rankins评分(mRS评分)为依据,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平均秩次的差异;次要终点事件为血管事件的再发,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中位数时间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随访3月、6月、1年及2年时,介入组患者mRS评分平均秩次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和药物组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7.42±1.20)个月和(19.43±1.5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RR=3.189,95%CI:1.020-9.968,P=-0.046)、糖尿病假R=2.717,95%CI:1.113-6.631,P=0.028)及基线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R=2.984,95%CI:1.049~8.485,P=0.040),而治疗方案(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不是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RR=I.191,95%CI:0.430~3.296,P=0.737)。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能获得更好的功能预后,但随访2年时未能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吸烟、糖尿病及基线NIHSS评分是其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华夏章勇张敏任增光殷勤徐格林曲怀谦王丽
关键词:颈内动脉血管闭塞随访研究
定向钻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疗效观察
2003年
曲怀谦张利勇任鸿雁孙爱华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CT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根据病变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将67例TIA患者分为A组(单支单处病变,置入1个支架,处理1处病变,38例)和B组(单支弥漫性病变或多支多处病变,置入2个支架,处理2处病变,29例),术后1年常规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4例)和无狭窄组(48例).检测患者在CAS术前,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1年血浆IL-6、TNF-α及血清CRP水平,其中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L-6、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随访中1例死亡,4例失访,有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3例再狭窄≥50%.与术前比较,术后1 h、2周、6个月CRP、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TNE-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年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术后1 h、2周、6个月CRP水平明显升高,术后1 h、2周、1个月、6个月IL-6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各时间点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CRP在CAS后迅速升高,之后逐渐回落,在术后6个月再次出现升高,尤以再狭窄者为著,其可作为预测早期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夏章勇杨华曲怀谦崔可密程卫东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白介素-6
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陈改婷郭栋曲怀谦任鸿雁李桂平赵岐刚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的发病危险因素,探讨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发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用HP特异抗体试剂测定脑出血患者60例,及健康查体正常对照组30例,HP特异抗体(IgG、IgA、IgM)阳性率,其检出结果...
关键词:
关键词:脑出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内皮修复功能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术后内皮修复功能与术后再狭窄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诊治的6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于术后1年根据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23例)和无狭窄组(43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黏附能力测定试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黏附、迁移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析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6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术后1年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再狭窄,其中14例再狭窄50%,14例中l例患者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狭窄组患者较无狭窄组外周血中EPCs数[(33.7±4.6)比(61.6±6.4)个]、贴壁细胞数[(26.1±7.5)比(56.3±9.6)个]、迁移细胞数[(12.0±3.9)比(21.4±6.5)个]及VEGF水平[(56.7±14.6)比(89.6±17.3)n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8、13.09、6.34和7.73,均P〈0.01)。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有效。术后1年血管再狭窄者EPCs、VEGF水平及EPCs黏附、迁移能力下降明显,检测EPCs、VEGF水平有利于判断血管再狭窄的可能。
苏江利薛新红亓立峰曲怀谦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缩窄病理性
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梁建华曲怀谦韩爱春
关键词:脑梗死药物治疗吡拉西坦疗效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九例报告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介绍并探讨支架治疗颈动脉病变的程序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颈动脉狭窄大于或等于70%(NASCET标准)的患者9例行11枚自膨胀支架置入治疗,皆应用保护伞,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临床随访5.5月(1 ̄12月)。结果9例手术操作完全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小于20%,无死亡病例;无症状脑梗死1例;2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h后恢复正常。结论应用支架内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姜桂生曲怀谦贾秀华梁建华许建新王兴臣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脑梗死血管内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