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禹

作品数:42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9篇野生
  • 9篇野生大豆
  • 9篇生大豆
  • 9篇大豆
  • 8篇种质
  • 8篇种质资源
  • 7篇选育
  • 6篇育种
  • 6篇栽培
  • 5篇农业
  • 5篇作物
  • 5篇基因
  • 4篇选育报告
  • 4篇栽培技术
  • 4篇农作
  • 4篇农作物
  • 4篇丰产
  • 3篇稳产
  • 3篇稳产性

机构

  • 40篇辽宁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2篇吴禹
  • 18篇李兆波
  • 13篇陈爱国
  • 13篇王岩
  • 12篇崔晓光
  • 11篇孟未来
  • 8篇孙连庆
  • 7篇付祥胜
  • 6篇路明祥
  • 5篇闫春风
  • 4篇安颖蔚
  • 3篇汪由
  • 3篇翟德绪
  • 3篇沈军
  • 2篇吴振录
  • 2篇雷振生
  • 2篇周祥椿
  • 2篇孙大为
  • 2篇袁汉民
  • 2篇何中虎

传媒

  • 22篇辽宁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农业科技与装...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农业经济
  • 2篇杂粮作物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辽宁农业职业...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立体农业生产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出发 ,依据辽宁省一季有余两季又不足的光热资源条件 ,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深入开展了立体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新模式建立及大规模开发等方面取得创新和重大进展。 3年累计开发实现“吨粮田”4.2万hm2 ,双江田 5 6 .8万hm2 ,“双千田”2 1 .3万hm2 。同时研究开发种养结合面积 4.3万hm2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闫春风吴禹安颖蔚
关键词:立体农业
辽宁省种质基因库LGRIS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3年
作物种质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系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辽宁省自然条件复杂,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种质资源利用的成效主要取决于遗传资源描述信息的有效性,
孟未来吴禹路明祥李兆波崔晓光
关键词:种质基因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物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利用生物资源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收集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3年9月~10月和2014年9月~10月分别对辽宁省喀左县和盘山县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发现在盘山县的14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而在喀左县的21个乡镇中只有11个乡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到野生大豆资源225个居群,其中有半野生大豆15个居群,披针叶型野生大豆6个居群,于2015年种植于田间并进行表型性状鉴定评价。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对辽宁省这两个地区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大豆的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甚至绝迹,尤其身处辽西北干旱气候的喀左县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以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王岩陈爱国路明祥李兆波孟未来崔晓光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资源考察资源收集
中国-CIMMYT小麦穿梭育种的实践与应用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邹裕春晏月明于亚雄吴振录雷振生周祥椿袁汉民吴禹辛志勇庄巧生刘三才张勇张艳王德森闫俊李思敏
(1)从20个国家共引进各类小麦资源68881份,将13956份可能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交国家种质库和地方种质库长期保存。该项目引进并入库保存的资源数量占中国种质库中引进品种数的56%。利用分子标记与常规鉴定相结合的方发明确...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利用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被引量:13
2010年
从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5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汪由吴禹王岩李兆波王光霞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小麦新品种辽春23号选育及推广前景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辽春23号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丰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利用2008年度国家春小麦东北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采取方差分析和Shukla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辽春23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作综合分析,衡量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产性,为大面积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吴禹李兆波沈军王岩
关键词:选育丰产性方差分析
中国-CIMMYT小麦合作育种研究与新品种培育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邹裕春庄巧生晏月明于亚雄吴振录雷振生周祥椿袁汉民吴禹辛志勇刘三才张勇
该成果属于作物育种学领域,它针对中国小麦育种中品种抗病性频繁丧失、育种可用品种资源短缺等关键问题,采取国内协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常规技术与分子标记应用相结合的策略,1986-2010年开展了中国-CIMMYT(国际玉米小...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
小麦新品种辽春2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李兆波吴禹孟庆忱孙连庆
关键词:栽培选育复合杂交主要性状
不同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选用12份栽培大豆和28份野生大豆品种,在盆栽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线性方程的构建,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一个高抗旱大豆品种铁豆36号和五个野生品种LYD01682、LYD02633、LYD01820、LYD02713、LYD01665,栽培种的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陈爱国吴禹崔晓光王岩李兆波路明祥孟未来
关键词:野生大豆主成分分析抗旱系数抗旱性评价
野生大豆萌发期耐冷种质资源筛选及综合评价
2025年
低温冷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严重制约了种子的生长发育。为应对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天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筛选低温冷害下高活力的种质资源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大豆野生近缘种的野生大豆进行萌发期耐冷性鉴选与综合评价,设置6℃和25℃两组处理,对野生大豆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长进行测定,分析各项指标差异性和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对248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组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长的相对值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在P<0.01水平上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长两两相关;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值计算,也表明了不同品种野生大豆在耐冷性上存在差异,并根据综合评价D值对野生大豆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248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为C2、C773、C233等46份材料耐低温性较强,占总体材料的18.55%,根据综合评定,C2、C7732份材料耐冷性较强;第二类为C779、C269、C710、C191等137份材料中等耐低温,占总体材料的55.24%;第三类为C103、C257、C166等65份低温敏感性材料。本研究结果将为耐低温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改良大豆品种提供优异材料。
李月婷陈爱国孟未来崔晓光黄超姚瑞葛家良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低温冷害萌发期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