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爱国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1篇大豆
  • 10篇野生
  • 10篇野生大豆
  • 10篇生大豆
  • 5篇种质
  • 4篇农业
  • 4篇种质资源
  • 3篇聚类分析
  • 3篇基因
  • 2篇毒病
  • 2篇玉米
  • 2篇农作
  • 2篇农作物
  • 2篇种子
  • 2篇资源考察
  • 2篇资源筛选
  • 2篇资源收集
  • 2篇辽宁农业
  • 2篇花叶
  • 2篇花叶病

机构

  • 20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丹东农业科学...

作者

  • 20篇陈爱国
  • 14篇崔晓光
  • 13篇吴禹
  • 12篇王岩
  • 12篇孟未来
  • 10篇李兆波
  • 6篇路明祥
  • 2篇沈军
  • 1篇张丽丽
  • 1篇王亮
  • 1篇孟淑洁
  • 1篇王晓燕
  • 1篇丰光
  • 1篇周建英
  • 1篇杨海龙
  • 1篇鲁俊田
  • 1篇王辉
  • 1篇齐春华
  • 1篇苗立新

传媒

  • 5篇辽宁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农业经济
  • 3篇农业开发与装...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收集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3年9月~10月和2014年9月~10月分别对辽宁省喀左县和盘山县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发现在盘山县的14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而在喀左县的21个乡镇中只有11个乡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到野生大豆资源225个居群,其中有半野生大豆15个居群,披针叶型野生大豆6个居群,于2015年种植于田间并进行表型性状鉴定评价。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对辽宁省这两个地区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大豆的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甚至绝迹,尤其身处辽西北干旱气候的喀左县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以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王岩陈爱国路明祥李兆波孟未来崔晓光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资源考察资源收集
野生大豆萌发期耐冷种质资源筛选及综合评价
2025年
低温冷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严重制约了种子的生长发育。为应对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天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筛选低温冷害下高活力的种质资源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大豆野生近缘种的野生大豆进行萌发期耐冷性鉴选与综合评价,设置6℃和25℃两组处理,对野生大豆萌发期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长进行测定,分析各项指标差异性和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D值对248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组处理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根长的相对值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在P<0.01水平上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长两两相关;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值计算,也表明了不同品种野生大豆在耐冷性上存在差异,并根据综合评价D值对野生大豆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248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为C2、C773、C233等46份材料耐低温性较强,占总体材料的18.55%,根据综合评定,C2、C7732份材料耐冷性较强;第二类为C779、C269、C710、C191等137份材料中等耐低温,占总体材料的55.24%;第三类为C103、C257、C166等65份低温敏感性材料。本研究结果将为耐低温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筛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改良大豆品种提供优异材料。
李月婷陈爱国孟未来崔晓光黄超姚瑞葛家良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低温冷害萌发期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不同原生境来源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对不同原生境类型的120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田间抗大豆花叶病毒SMV-1、SMV-3株系的鉴定评价、聚类及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份野生大豆中,对SMV-1表现高抗的材料1份,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22份,中感材料34份,感病材料40份,高感材料16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0.8%、5.8%、18.3%、28.3%、33.3%、13.3%;对SMV-3表现抗病材料6份,中抗材料19份,中感材料24份,感病材料30份,高感材料41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5%、15.8%、20%、25%、34.2%,来自沿海地区的材料相对其他来源的材料具有更高的SMV抗性。部分农艺性状与病情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野生大豆对SMV抗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叶大小与抗病性也有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LVD140004和LYD141046与其他材料亲缘关系较远,且LYD141046具有较高抗病性,与其杂交会有较大杂种优势,并获得抗病后代。
陈爱国王岩孟未来李兆波崔晓光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花叶病毒病聚类分析
辽宁农业生物基因资源信息共享管理系统设计
2021年
针对辽宁省目前农业生物基因资源数据保存分散和基因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资源,设计了集种质库信息管理和发布、移动共享、远程数据提交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孟未来吴禹陈爱国
关键词:种质资源种质库数据库
辽宁农业基因资源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施
2023年
以大农业、大数据为前提,以加强收集、广谱共享、数据安全、快速服务为理念,设计开发了辽宁农业生物基因资源共享管理大数据平台,对平台功能模块进行了逐项阐述,并提出了我省农业生物基因大数据平台的发展方向。
孟未来陈爱国吴禹
关键词:基因资源资源共享大农业大数据
辽宁南部不同产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差异及抗病性评价分析
2024年
为探究发掘野生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对大豆育种和抗逆基因挖掘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辽宁南部6个野生大豆重要分布区(县区)48个采集点共计51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蛋白质和感病率差异评价。结果表明,从辽宁省南部6个野生大豆资源主要分布区的采集点中选出高蛋白质试点11个、低蛋白质试点9个,东港市长安镇王家堡采集点蛋白质最高,较蛋白质含量平均值高20.16%;在感病率方面从48个试点中筛选出7个高感病率取样点和8个低感病率取样点,瓦房店市交流岛街道前哨感病性最低,为0。蛋白质与感病率的相关性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存在差异,庄河市感病率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辽南地区6个野生大豆主要产区蛋白质含量和抗病性存在差异,同时在同一生态区不同生境下各采集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筛选出11个高蛋白质采集点和8个低感病率采集点,东港市和金州区采集的材料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感病率较低。
李月婷陈爱国李兆波孟未来崔晓光黄超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抗病性
一年生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作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试验选用2个野生大豆品种与青贮玉米进行混播栽培,研究其对青贮玉米饲草的产量及发酵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4%、16.53%;混播可提高饲草品质,可显著提高饲草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粗蛋白质分别提高17.51%、23.5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期间呈逐渐降低趋势,钙含量和磷含量在发酵期间无明显变化。
陈爱国李兆波崔晓光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青贮玉米混播发酵
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经过研究表明,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极高,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我国是保存野生大豆资源最多的国家,其是重要的蛋白基因资源。从原生环境生态保护和异位保护两种保护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对野生大豆资源在生物技术、高蛋白高产中间材料、选育大豆新品种和大豆雄性不育系研究四种利用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陈爱国王岩
关键词:野生大豆资源保护资源利用
瓜尔豆利用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瓜尔是收获指数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该文阐述了瓜尔豆的利用和研究进展,并指出重点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推动瓜尔豆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黄健峰王岩崔晓光陈爱国
关键词:瓜尔豆瓜尔豆胶
吉林省野生大豆考察收集与评价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促进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9年、2020年分别对吉林省全境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表明,在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区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未发现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12份,其中有半野生大豆7份、披针叶野生大豆11份。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吉林省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接壤的半干旱型大陆气候的白城市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和补充收集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陈爱国李月婷崔晓光吴禹
关键词:野生大豆资源考察资源收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