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明
- 作品数:58 被引量:4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经济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生态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被引量:7
- 2001年
- 没有生态系统的“十月怀胎” ,就没有人类 ;没有生态系统的无私孕育 ,产生了的人类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没有生态系统的逐步优化和良性循环 ,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一句话 ,生态系统是承载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长期稳定发展最深厚的基础。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着力优化生态系统 ,理应成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经济压倒一切甚至经济就是一切的狂热 ,直接导源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片面认识 ;而“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理论则是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最高利益 ,因而生态必须无条件优先的立论基础。以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无可挽回的生态代价换取的所谓“繁荣” ,实际上不过是对人类社会釜底抽薪式的破坏而已。
- 刘长明
- 关键词:生态人类社会生态系统
- 和谐指归与简单法则:一种简单经济学视阈
- 2008年
- 充斥着大量故弄玄虚的数学模型和莫名其妙的公式的复杂经济学,将原本和谐而简单的经济现象糟蹋得面目全非。貌似科学的复杂经济学既不经济,也不科学。华丽繁冗的外表难掩其贫困的内在和复杂之伪。支持浮华社会的复杂经济学即将终结,取而代之的必然是简单经济学。大道至简,简单经济学的和谐指归与简单法则告诉我们,简单经济学其实不简单——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相信蕴涵和谐指归与简单法则的简单经济学必将为经济学自身的和谐再造提供契机。
- 管雯刘长明
- 关键词:复杂经济
- 和谐伦理之圆解被引量:2
- 2009年
- 和谐伦理,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调适指向的金规则。善道呈圆,圆善之道的伦理向度是善善互动,圆圆相映。一个个的向善之圆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有机构成了和谐发展的圆善之道。这种基于东方文化的伦理向度是伦理智慧的集大成,演绎的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向善、达美之圆。其终极价值是万有存在的协同演进,相得益彰。正是在这个善善互动、圆圆相映的和谐伦理之圆中,万有存在共同体得以编织出天道酬善、万有向善的因果之网,展示出和谐发展的圆善之道。和谐生善,大德象圆,和谐伦理"圆理"要求我们师法大自然和谐酬善之道,描述万有向善之圆,与万有存在同忧同乐,确立"己所不欲,勿施于物"的和谐理念,不断逼近与万象同乐的大德之化境。
- 刘长明
- 关键词:和谐伦理
- 文明的和谐——兼评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被引量:12
- 2003年
- 东方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明屋脊上 ,也曾有过落日的凄凉。代之而起的西方文明 ,在与东方文明和大自然的较量中似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工业文明时代如日中天。然而 ,固有的征服欲和对抗情结 ,使得西方文明在导引人类不断逼近文明巅峰的同时 ,也把人类诱入了危机四伏的文明困境。西方的太阳眼看就要无可挽回地陨落了。千年伊始 ,文明正在面临着由工业文明到和谐文明的型式转换。通过打通东西方文明的互补管道 ,和谐文明的太阳有望再度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拯救人类的和谐文明之光 ,即将烛照大地。只有既熏染人类一颗海纳百川的博爱之心 ,又赋予人类一双威力无比的真理之手 ,实现以东方文明为主导的东西方文明的千年“牵手” ,才能共同打造出世界和谐文明高地。反观渺渺文明史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曾经有过激烈的冲突 ,也曾经有过和谐的内需。从文明发展大势看 ,和谐将是二者关系的主流 ,冲突则是和谐大势下的冲突。和谐是金 ,冲突必自焚 ,和谐则双赢。亨廷顿从文明达尔文主义出发虚拟的文明冲突论在理论上逆文明潮流而动 ,在实践上则十分有害。
- 蔡德贵刘长明
- 关键词:文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和谐文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 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被引量:10
- 2002年
- 东方文化曾经一度站在世界文化屋脊上 ,创造了令世人称羡的辉煌 ;近代以来起而代之的新的先进文化———西方文化 ,在导引人类不断逼近更高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把人类诱入了危机四伏的文化困境。千年伊始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是世界新的先进文化的惟一出路 ,实现以东方文化为主导的东西方文化的千年“牵手” ,进而达到灵与肉的结合与互补 ,才能共同打造出新的世界先进文化。
- 蔡德贵刘长明
- 关键词:文化困境东西方文化世界文化
- 圆道思维与和谐社会被引量:12
- 2007年
- 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圆道思维向度。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揭示了事物周而复始运动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方向和连续性的时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民族基础。和谐发展是以自我身心和谐、人我和谐、物我和谐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
- 刘长明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被引量:8
- 2000年
- 智识、智识分子 (或称智识资本家 ,即智本家 )是知识、知识分子的升级版。在智识不断升值的智识价值时代 ,智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已经并继续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取代其他有形和无形资源成为智识社会发展之源 ,以至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智识是智识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推动力的意义上比在生产力的意义上去理解智识更能全方位解读智识的功能价值 ;在智识跃升为智识社会第一推动力的条件下 ,智识分子将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 ;使劳动价值论陷入困境的智识独特的价值创造机制 ,为智识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智识收益递增律将成为智识收益增长的基本规律 ;智识优先增长律则应当也必须提升为智识增长的基本规律。拥有了智识 ,就拥有了一切 ;没有智识 ,就没有一切 !
- 刘长明
- 关键词:知识价值
- 和谐的力量——以中国文化为背景被引量:4
- 2009年
- "和谐就是力量"是一个具有广延普适性的命题,和谐之于人类社会、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人类和谐聚生文明发展的力量——和谐为文明助力,而冲突使文明蒙垢;生物和谐孕育生命繁衍的力量——和谐使生生相依,而失衡令生命枯萎;大自然万有存在和谐涵养化生万物的力量——万物各得其位以生,而各失其和而终。这样,致中和,使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各循其理,激活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最高价值目标:与己和,激发身心和谐的力量;与人和,诠释政通人和的力量;与物和,演绎和谐万有的力量。心和、人和、天和的"三和"境界,彰显了和谐的魅力、美力与威力。
- 刘长明管斌
- 关键词:中国文化
- 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被引量:48
- 2002年
- 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与自封为灵长的人类存在都是和谐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并没有价值等级之分 ,和人类一样 ,它们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发展权利。基于这种思考建构的和谐伦理学 ,是关于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人与所有存在之间以及其他所有存在相互之间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的行为准则的学问。人类不仅要善待他人 ,与人为善 ,而且要善待生物 ,与生物为善 ,乃至要善待其他所有和人一样的生命和非生命存在 ,与所有存在为善。与万物为善是人类伦理道德的至高境界。仁者爱人 ,智者爱生 ,贤者博爱 ;不爱人无以为仁者 ,不爱生物无以为智者 ,不博爱万物无以为贤者。爱人、爱生物兼爱万物 ,方才称得上大仁大智大贤之人。博爱万物的和谐伦理观是生生之道 ,日新之德 ,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以维护所有生命乃至所有存在的和谐共处。理智的人们应该自觉将自己所有行为置于和谐伦理学的X光下 ,迎接这一伟大的伦理挑战。
- 苏宝梅刘宗贤刘长明
- 关键词:非生物
- 蔡元培和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蔡元培先生和谐教育思想,根于"中和",融通中西,以培植和谐人格为教育之终极目标;主张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以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行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主张将胎教、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统筹安排、打成一片,实施终身教育。蔡元培之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对当代中国之教育改革,有极深极广的借鉴意义,为现代教育向和谐教育转向提供了不竭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 刘长明
- 关键词: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