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1,25(OH)2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增殖能力、周期分布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增殖能力、周期分布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并分为6组,干预组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和10^-8 mol/L的1,25(OH)2D3,1,25(OH)2D3组加入10^-8 mol/L的1,25(OH)2D3,高糖组加入30 mmol/L的D-葡萄糖,高渗组加入25 mmol/L的甘露醇,LY294002组加入2μg/mL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正常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物,各组培育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450 nm波长处吸光度值(A450),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计算系膜细胞增殖指数(Mc增殖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Akt、p-Akt、mTOR、p-mTOR蛋白,并计算p-Akt/Akt、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5(OH)2D3组、LY294002组细胞A450值降低,高糖组细胞A450值升高(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干预组细胞A450值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5(OH)2D3组和LY294002组S期、G2/M期细胞数及高糖组G1期细胞数增多,1,25(OH)2D3组和LY294002组G1期细胞数及高糖组S期、G2/M期细胞数减少(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干预组G1期细胞数减少,而S期、G2/M期细胞数增多(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5(OH)2D3组和LY294002组p-Akt/Akt、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降低,高糖组p-Akt/Akt、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升高(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干预组p-Akt/Akt、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降低(P均<0.05)。结论1,25(OH)2D3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将细胞阻滞于G1/S期,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PI3K/Akt/mTOR通路有关。
- 王丽媛唐小铁戚婷于洋崔学彬徐洁
- 关键词:25二羟基维生素D3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分布AKT蛋白
- 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足细胞自噬及调亡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足细胞自噬及调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60只,随机分为DN组和雷公藤甲素组各3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观察肾功能变化情况,对其行行威廉姆斯肿瘤蛋白1(W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足细胞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自噬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odocin、Lc3、Bax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PAS染色结果显示,DN组小鼠系膜基质明显增多,雷公藤甲素组小鼠系膜基质明显减少。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雷公藤甲素组肾足细胞数量比DN组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N组小鼠比较,雷公藤甲素组Podocin表达明显增加,LC3-Ⅱ/LC3-Ⅰ比值明显上升,凋亡相关蛋白Bax及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 <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减轻足细胞损伤延缓DN的进展,可DN的治疗起到参考价值。
- 唐小铁徐洁王丽媛于洋崔学彬孙维言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雷公藤甲素足细胞PODOCINBAXLC3
- 百令胶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百令胶囊,用药时间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DTA、SF-36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年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可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崔学彬邹婷唐小铁于洋
- 关键词: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生存率
- 自噬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病因,防治困难。自噬作为一种细胞表现,是机体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机制,广泛参与生物体代谢调节、生长发育、生命周期等。自噬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但自噬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相互关系的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因此,对肾小管细胞自噬的全面了解,可促进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新的药理调节因子的发现,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肾损伤提供新的方向。
- 徐洁王丽媛于洋唐小铁
-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腹膜透析(PD)患者的氧化应激(OS)及微炎症(MI)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尿毒症患者96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PD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另增用厄贝沙坦,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OS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MI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及降钙素原(PC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OPP和MDA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β2-MG及PCT水平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Spearman法对患者治疗后的OS指标与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后可知,AOPP和MDA均分别与CRP、β2-MG及PCT呈正相关(均P<0.05),而SOD则分别与CRP、β2-MG及PCT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PD患者机体的OS及MI状态。临床可通过监测MDA、SOD、AOPP、CRP、β2-MG及PCT等指标水平,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更好地服务后续治疗。
- 唐小铁徐洁王丽媛于洋崔学彬孙维言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老年氧化应激微炎症
-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内脂素、脂联素与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内脂素、脂联素与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肌肉注射胰激肽原酶,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肾功能、内脂素、脂联素、β_2-MG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内脂素、脂联素、β_2-MG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内脂素、脂联素、β_2-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尿蛋白排泄,缓解肾小球损伤,且安全性高,其机制可能和降低内脂素、脂联素、β_2-MG的表达相关。
- 崔学彬邹婷唐小铁于洋
- 关键词: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脂联素Β2微球蛋白
-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病死率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及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采用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对照研究文献,并依据纳入和剔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合并效应量(RR);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应用Q检验及I2评估研究异质性的大小;发表性偏倚评估采用Begg检验;应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相关文献11篇,总样本4 233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能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全因病死率(RR=0.71,95%可信区间0.57~0.89)。亚组分析发现,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能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病死率(RR=0.74,95%可信区间0.62~0.88),但并不能降低因感染导致的病死率(RR=0.90,95%可信区间0.71~1.14)。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较低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存活时间,但部分伴感染人群并不能从中受益。
- 崔学彬邹婷唐小铁于洋
- 关键词: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高通量META分析
- 小檗碱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调节自噬减轻高糖环境下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小鼠永生系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Con)组、高糖(HG)组、Ber干预(Ber)组、雷帕霉素(Rap)干预组、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组、高糖+Ber(HG+Ber)干预组、高糖+雷帕霉素(HG+Rap)干预组。采用CCK-8法分析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MPC-5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的等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自噬标记物(LC3-Ⅱ)在MPC-5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HG、3-MA组足细胞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5),Ber、Rap组表达升高(P<0.05),HG组足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phrin、Podocin)表达降低(P<0.05),足细胞损伤标记物(Desmin)表达升高(P<0.05),Ber、Rap组足细胞AMPK、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Ber、HG+Rap组Nephrin、Podocin表达升高(P<0.01),Desmin表达降低(P<0.01)。在正常对照siRNA中,与Con组比较,Ber、Rap组足细胞TRITC-LC3Ⅱ标记的自噬通量明显增加(P<0.05)。在AMPK抑制剂中,与Con组比较,Ber、Rap组足细胞TRITC-LC3Ⅱ标记的自噬体量降低(P<0.05)。结论 Ber可通过调控自噬活性保护高糖诱导的MPC-5细胞损伤,其过程可能通过AMPK/PGC-1α途径实现。
- 鄢秀师朗陈景崔学彬于洋唐小铁
- 关键词:小檗碱自噬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关于科学研究禁区的哲学思考
-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①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②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可见科学不能直接等同于科学研究。
...
- 于洋
-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自然科学
- 文献传递
- 地衣芽孢杆菌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S、PCS、TMAO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氧化三甲胺(TMAO)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率每周3次,单次透析时间4 h。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治疗,血液透析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0 g/次,3次/d。2组患者均维持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IS、PCS、TMAO、肌酐、尿素氮、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S分别为(22.32±3.96)mg/L、(25.31±4.05)mg/L;PCS分别为(15.21±2.35)mg/L、(22.84±3.17)mg/L;TMAO分别为(4.02±0.81)μmol/L、(8.74±2.13)μmol/L;肌酐分别为(1162.53±267.08)μmol/L、(1168.92±358.72)μmol/L;尿素氮分别为(32.01±4.64)mmol/L、(32.58±4.73)mmol/L;大肠杆菌分别为(6.52±1.25)CFU/g、(7.52±1.34)CFU/g;粪肠球菌分别为(5.64±0.61)CFU/g/、(7.53±0.92)CFU/g;双歧杆菌分别为(3.21±0.79)CFU/g、(2.61±0.85)CFU/g;乳酸杆菌分别为(3.26±0.63)CFU/g、(2.79±0.68)CFU/g;LPO分别为(6.42±1.28)mol/L、(7.51±1.96)mol/L;SOD分别为(27.19±6.04)U/mL、(24.07±4.69)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分别为0.00%(0/35)和17.14%(6/35),观察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减少血清IS、PCS、TMAO的累积,调节肠道菌群状态,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 于洋卢文君刘凌汐崔学彬戚婷唐小铁
- 关键词:血液透析氧化三甲胺地衣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