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
- 作品数:534 被引量:6,894H指数:3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急诊医师如何应对急性重症肺炎的挑战
- 2013年
- 今天,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一道最重要的屏障,急诊医师则被推到抗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第一线。
- 于学忠
- 关键词:急诊医师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性感染性疾病公共卫生安全
- 早期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EMS-AHF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55例经急诊或门诊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分组(block=4)按1︰1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129例)和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3例,年龄65(58~70)岁。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化后第3天NT-proBNP水平及第5天NT-proBNP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第5天NT-proBNP水平下降超过30%的比例、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第3天NT-proBNP水平,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55,1960)比1118(459,2417)ng/L;Z=-1.25,P=0.21],第5天NT-proBNP较基线变化率,左西孟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6%(33.8%,82.5%)比54.8%(7.3%,77.9%);Z=-2.14,P=0.03]。左西孟旦组与对照组第5天NT-proBNP较基线下降超过30%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00/129)比69.0%(87/126);χ^(2)=2.34,P=0.1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129)比7.1%(9/126);χ^(2)=0.72,P=0.40;14.7%(19/129)比12.7%(16/126);χ^(2)=0.22,P=0.64]。住院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全因死亡[0(0/129)比3.2%(4/126),P=0.06],但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18)。用药期间(第0~1天)两组均未发生休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卫生经济学方面,住院总费用[34591.00(15527.46,59324.80)比37144.65(16066.90,63919.00)元;Z=-0.26,P=0.80]及总住院时长[9(8,12)比10(7,13)d;Z=0.72,P=0.72]左西孟旦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
- 徐峰边圆张国强高璐瑶刘玉法刘同祥李刚宋瑞雪苏立军周衍菊崔家玉燕宪亮郭方明张焕轶李庆辉赵敏马礼坤由倍安王革孔立马建亮周新福常泽龙唐振宇于丹玉程凯薛丽李笑庞佼佼王甲莉张海涛于学忠陈玉国
- 关键词:左西孟旦利钠肽心肌梗死早期干预
- 延时低温对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和肺水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延迟开始的低温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和肺水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10只/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肛温37~38℃,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肛温37~38℃)、浅低温组(肛温32~35℃)、中低温组(肛温28~31.9℃)、延迟浅低温组(直肠目标温度32~35℃)、延迟中低温组(直肠目标温度28~31.9℃)。实验组采用完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 mesenteric artery,SMA)1h,开放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e Ischemia Reperfusion,IIR)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采用体表降温的方法控制实验动物体温。再灌注6h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TNF-α、IL-1β、IL-6、IL-10水平;再灌注6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结果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LF中TNF、IL-1、IL-6、IL-10水平升高,肺组织肺水增加。在实施低温治疗后,同缺血对照组相比,上述肺损伤的表现得到了改善,延迟开始的低温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浅低温和中低温可以有效改善IIR导致ALI动物模型的早期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损伤的程度;延迟开始的低温也有一定的效果。
- 梁璐曹国辉王新平彭广军徐军王仲于学忠马遂
-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浅低温中低温
- 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设计与实施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本试验拟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急诊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指导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首先进行我院急诊信息系统的现况调查,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整理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急诊临床决策关键环节的任务分析报告,提出改善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与东华软件公司的合作完成最终急诊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的搭建。结果我院目前还没有适合急诊的临床决策辅助系统,本研究透彻分析了急诊临床决策工作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完成了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临床。结论认知任务分析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任务分析方法在众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次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使得急诊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建设更加合理并具备良好的工作实用性。
- 刘继海于学忠郭树彬徐腾达周文华朱华栋赵连军刘学锋
- 关键词:急诊医学
- 12例初诊为冠心病的肺栓塞患者救治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李毅于学忠王仲马遂
- 关键词:冠心病肺栓塞胸痛胸闷
- 硫酸钙骨内植入修复兔包容性骨缺损的力学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硫酸钙体内植入后对骨缺损修复活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股骨远端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分别用柠檬酸化硫酸钙和Osteoset片填充修复,术后3、6、13周处死动物,进行一般观察及压凹力学实验分析。[结果]术后兔运动自如,无跛行,精神及饮食正常,切口愈合好,切口缝线自动脱落。动物处死后组织取材时未见关节腔积液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生物力学分析显示:术后3周时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均高于正常股骨髁水平;术后6周时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较术后3周时水平下降,但低于正常股骨髁水平;术后13周时缺损区抗压缩强度、弹性模量相较6周时水平增高,并接近于正常股骨髁水平。不同时间点人工骨修复区力学强度比较分析显示2种人工骨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都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结论]在硫酸钙降解吸收、缺损区骨修复过程中,其对包容性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柠檬酸化硫酸钙能够发挥Osteoset片相当的作用。
- 陈华田学忠张伯勋于学忠汪爱媛胡成栋崔旭唐佩福王岩
- 关键词:生物活性材料OSTEOSET人工骨
- 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7
- 1999年
- 目的 研究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8 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 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 A 组)11 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 B组)12 例,血管加压素组( C 组)12 例,肾上腺素+ 血管加压素组( D组)13 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 A 组、 B 组、 C 组、 D 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2 % 、583 % 、25 % 、692 % , B 组、 D 组明显高于 A 组、 C 组; D 组存活率(462 % ) 显著高于 A 组(91 % ) 、 B 组(167 % ) 、 C 组(167 % ) ; B 组、 D 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 朱华栋于学忠周玉淑王厚力邵孝鉷
- 关键词:心肺复苏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
- 双心医学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一例被引量:6
- 2018年
- 报道1例初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双心医学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 马勇刘业成沙悦曾学军李毅于学忠朱华栋
- 关键词:老年人抑郁症心绞痛
- 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8)被引量:56
- 2019年
-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不需要侵入性或有创性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只是通过鼻罩、口鼻罩、全面罩或头罩等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技术。
-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急诊学专家委员会张新超钱传云张劲农于学忠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有创性
- 胸外按压持续时间与心肺复苏结局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胸外按压持续时间与心肺复苏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01—2018-06-30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所进行的所有心肺复苏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病因、胸外按压持续时间和心肺复苏结局,胸外按压持续时间指的是心肺复苏中一直无自主的颈动脉搏动且无可除颤心律出现的持续按压时间,心肺复苏结局包括有无自主循环恢复、是否存活出院以及是否为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其中以是否为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为主要分析目标;统计分析胸外按压持续时间和心肺复苏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4 843例心搏骤停患者,纳入1 39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30例(38.1%)患者恢复自主循环,49例(3.5%)存活出院,35例(2.5%)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存活出院。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5min与结局差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胸外按压持续时间超过15min的患者具有良好神经功能存活出院的概率为零。
- 徐胜勇于学忠徐军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