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迪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带爪针固定装置的微波消融针
- 本发明公开了带爪针固定装置的微波消融针,包括消融针主体、扳动按钮、针尾管、爪针、针头管、锁止螺丝、连接管、容纳腔,所述消融针主体的上部安装有所述扳动按钮,所述扳动按钮的下部且在所述消融针主体的内侧安装有所述连接管,所述连...
- 龚笑勇蔡琳燕王俊青任家俊叶枫蔡强郝风节陈胜陈拥军马迪杨宇尘陈旭晓陆晔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意外胆囊癌的外科治疗体会,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意外胆囊癌患者20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28~87岁,平均年龄(65.1±12.9)岁。1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恶性肿瘤致中转开腹,9例患者再次手术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55个月,平均无瘤生存期23个月,其中死亡患者2例。按照Nevin分期,20例患者中Ⅰ期0例,Ⅱ期11例,Ⅲ期6例,Ⅳ期1例,Ⅴ期2例。结论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Nevin分期Ⅳ期、Ⅴ期患者需行胆囊癌根治术,Nevin分期Ⅲ期患者是否追加胆囊癌根治术对预后影响不大。
- 傅文禕严佶祺陈拥军马迪陈旭晓吴卫泽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以下简称"离断术")术前(1周内)及术后第1 d相关因素对预测其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在我院行离断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第7 d时的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可能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如术前及术后第1 d的血常规、肝功能、7项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门静脉的直径、流速、流量以及切脾前及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第7 d时血栓组25例,非血栓组3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小板计数在血栓组中明显低于非血栓组(P=0.006),术前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0.048)、凝血酶原时间(P=0.028)、国际标准化比率(P=0.029)在血栓组中明显高于非血栓组,血栓组术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0.002)和D-二聚体(P=0.014)明显高于非血栓组,血栓组的门静脉直径比非血栓组大(P=0.050)。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OR=0.966,95%CI为0.934~1.000,P=0.048)和术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OR=1.055,95%CI为1.011~1.103,P=0.017)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当术前血小板计数〈34.5×109/L(敏感度80.6%,特异度60.0%)或术后第1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64.75 mg/L(敏感度48.0%,特异度91.7%)时,提示离断术后更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结论术前血小板及术后第1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监测上述指标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 匡洁杨卫平严佶祺马迪陈皓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血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0%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模型基础上,实验分为对照组(30%PLT)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30%PLT+MSC)。比较两组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分析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能够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状况,减轻组织学损伤,并能够提高存活率,30%PLT组与30%PLT+MSC组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6.7%和58.3%。而在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30%PLT组表达明显抑制,30%PLT+MSC组表达上调。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存活率。
- 马迪严佶祺张明钧施敏敏傅文祎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体积肝移植肝再生
- 恶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策略与预后
- 目的:探讨恶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法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上海市瑞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7例恶性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
- 陈旭晓陈拥军彭承宏李勤裕马迪沈柏用
- 机器人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配对比较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的术中及术后结果,评价机器人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实施的88例微创肝切除术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n=44)和腹腔镜组(n=44)。采用倾向匹配分析方法,按照1∶1的比例,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有无肝炎和肝硬化、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肝脏切除范围在机器人组病人中进行配对。结果: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R0切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机器人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长[(183.36±64.40)min比(156.25±71.53)min,P=0.013]。但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中转开腹率较低(4.5%比22.7%,P=0.013)。结论:虽然机器人肝切除手术时间较长,但中转开腹率较低,与传统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 管若愚杨奎马迪杨宇尘陈拥军
-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肝切除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切术;B组181例行双甲次全切或/和大部切除术。结果A、B两组各有6例和2例术中冰冻报告良性,但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B组需再手术;两组术后各3例(2.42%,3/124vs.1.68%,3/179)有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2月A组2例有音调改变,无法发高音,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有声嘶,喉镜示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11(8.87%,11/124)和9例(5.03%,9/179)术后48h内有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组术后2例(1.12%,2/179)因出血需再手术。A组术后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B组12例复发(6.7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双甲全/近全切除术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并无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 邵堂雷杨卫平丁家增金筱泰陈拥军严佶祺李勤裕马迪
- 关键词: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手术技巧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切除的技术难点与改进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收治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施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静脉分流术3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9例,单纯脾切除1例。脾切除的平均耗时50 min,平均出血量约200 ml。整个手术的平均输血量为540 ml,其中19例未进行输血。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2例,膈下积液1例。结论脾周狭小间隙的合理显露,脾动脉预处理的妥善施行,以及脾蒂血管的正确处理是门静脉高压症顺利施行脾切除的关键。
- 严佶祺杨卫平周光文马迪陶宗元陈拥军史霆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
- 腹部闭合性损伤后持续性腹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为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后出现的持续性腹胀的原因,笔者对收治的1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入院时无休克和腹膜刺激症且腹腔穿刺均阴性,但在保守观察过程中均出现不能缓解的持续性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最终被分别确诊为迟发性脾破裂3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胰腺破裂2例,肠系膜损伤1例,结肠破裂3例,输尿管破裂2例;T12胸椎骨折1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治愈,4例死亡,病死率28.57%。提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如观察过程中出现持续性腹胀时,虽生命体征平稳且无腹膜炎表现,但仍应积极寻找病因以免漏诊而延误治疗,必要时应考虑手术探查。
- 邵堂雷杨卫平马迪沈宇辉周文龙彭承宏
- 关键词:腹部损伤创伤非贯通性
- 腹腔镜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大范围肝切除术是≥3个肝段的肝切除手术。计算机检索至2014年6月的Pub Med、EMbase、Cochran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并比较两种方式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行荟萃分析。结果: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7项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863例(腹腔镜组275例,开腹组588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加权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WMD)为-158.38 m L,95%CI:-233.81^-82.96,P<0.000 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47,95%CI:0.35~0.62,P<0.000 01)、术后住院天数(WMD=-4.26 d,95%CI:-4.80^-3.71,P<0.000 01)均优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而手术时间(WMD=1.05 min,95%CI:-24.53~26.62,P=0.94)及术中输血率(RR=0.45,95%CI:0.18~1.15,P=0.10)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科治疗肝脏肿瘤中,与开腹大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作比较,腹腔镜大范围肝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期疗效佳。
- 陈旭晓陈拥军李勤裕马迪沈柏用彭承宏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