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血培养
  • 2篇球菌
  • 1篇多规格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菌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厌氧
  • 1篇药物
  • 1篇阴性杆菌
  • 1篇阴性葡萄球菌
  • 1篇数对
  • 1篇送检
  • 1篇尿常规
  • 1篇尿常规检查
  • 1篇尿路感染
  • 1篇尿培养
  • 1篇凝固酶
  • 1篇凝固酶阴性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0篇周春妹
  • 10篇马艳
  • 9篇胡必杰
  • 8篇黄声雷
  • 4篇谢红梅
  • 4篇高晓东
  • 4篇鲍容
  • 3篇周昭彦
  • 1篇郭玮
  • 1篇崔扬文
  • 1篇王蓓丽
  • 1篇周晴
  • 1篇沈燕
  • 1篇潘柏申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厌氧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临床厌氧菌的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分离的42株厌氧菌,采用MALDI-TOF-MS技术(使用的是Vitek MS)和API...
周春妹胡必杰马艳黄声雷单玉璋叶相如
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多规格淋球菌培养管保温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规格淋球菌培养管保温运输装置,包括橡塑保温底座(1)和呈矩阵状开设在橡塑保温底座(1)上的多个培养管安装孔(2);所述的橡塑保温底座(1)厚度为8~12cm,培养管安装孔(2)底部与橡胶保温底座...
马艳黄嘉仪周春妹郭玮王蓓丽潘柏申
4018份血培养中厌氧血培养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送检厌氧血培养瓶对病原菌检出率及阳性结果报告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送检的4018份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检出率达14.11%,高于仅送检需氧瓶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瓶中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的阳性结果报告时间(306、630min)明显短于需氧瓶(612、810min)(P<0.05);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病份中,厌氧瓶阳性而需氧瓶阴性者占2.42%,厌氧瓶培养可增加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达17.11%。结论增加厌氧瓶培养可以提高阳性率并缩短阳性结果报告时间,临床上要加强厌氧血培养瓶的送检。
马艳胡必杰周春妹高晓东谢红梅黄声雷周昭彦鲍容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培养检出时间
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分析尿白细胞、细菌计数、亚硝酸盐3个尿常规指标与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尿常规检查对于诊断尿路感染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送检的6427份疑似尿路感染患者3个尿常规指标和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常规白细胞、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的敏感性分别为51.7%、8.5%、13.2%,特异性分别为53.6%、96.1%、88.2%;尿白细胞以++++为判定值时,特异性可达85.6%;尿白细胞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阳性在真菌培养阳性样本中的敏感性(60.0%)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阳性(50.8%)(P=0.02)。结论尿白细胞与尿常规细菌计数和亚硝酸盐相比,尿白细胞敏感性最高,在筛查尿路感染中意义较大。
马艳胡必杰周春妹高晓东周晴
关键词:尿培养白细胞亚硝酸盐细菌计数
血培养报阳瓶数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培养报阳瓶数在鉴别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培养结果为CNS的住院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标准判断阳性培养是否血流感染或污染,借此评价血培养报阳瓶数在CNS血流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CNS阳性血培养中78例系CNS引起的菌血症,占21.1%,212例则由CNS污染造成,占57.3%,80例临床意义不明确,占21.6%;以双套4瓶血培养中的CNS阳性瓶数进行判断,1瓶阳性判断为血流感染30例,占38.5%、2瓶12例占15.4%、3瓶20例占25.6%、4瓶16例占20.5%;根据双套血培养中不同阳性瓶数来判断由CNS引起的菌血症的阳性预期值分别为1瓶16.3%、2瓶30.0%、3瓶50.0%和4瓶61.5%。结论虽然血培养报阳性瓶数单独作为鉴别诊断CNS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指标具有不稳定性,但与患者的临床其他指标相结合,其对早期识别阳性血培养为污染菌或感染菌,具有参考价值。
黄声雷胡必杰谢红梅周春妹马艳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厌氧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临床厌氧菌的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分离的42株厌氧菌,采用MALDI-TOF-MS技术(使用的是Vitek MS)和API...
周春妹胡必杰马艳黄声雷单玉璋叶相如
2008年与2011年某综合医院外科ICU多药耐药菌主动监测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了解2008年和2011年上海中山医院外科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情况。方法患者进入ICU时(第1天)、第4天、每周和离开ICU时分别采集鼻拭和直肠拭子标本,使用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耐药菌显色培养基,对鼻拭和直肠拭子标本分别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Eco/Klp)的筛查。结果 2008年和2011年鼻拭标本中MRSA检出率分别为5.0%和7.2%,直肠拭子中ESBL+Eco/Klp检出率分别为35.0%和42.0%;2008年入ICU时MRSA/ES-BL+Eco/Klp的定植率为39.7%,出ICU时为47.4%,2011年则分别上升至49.3%和58.9%,2008年入住ICU第3~4天,MRSA获得的定植率为9.7%,入住5~7 d后上升为22.7%;2011年分别为16.3%和22.2%,2008年在相应时间段获得ESBL+Eco/Klp定植率分别是13.0%和40.0%;2011年则为7.7%和40.0%。结论 2011年ICU的MRSA/ESBL+Eco/Klp的检出率和定植率比2008年明显上升;定植率随着入住ICU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
周春妹胡必杰高晓东鲍容黄声雷马艳沈燕崔扬文
关键词:多药耐药菌重症监护病房
2006-2009年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了解医院腹腔感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构成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方法对医院2006-2009年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这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2006-2009年医院共分离343株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占84.5%,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总细菌数的48.4%和21.3%;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6.7%)和鲍氏不动杆菌(4.4%)较多见;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肠杆菌科细菌对其他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性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6%~53.3%和18.2%~28.6%;除碳青霉烯类外,产ESBLs阳性菌株对其他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非产ESBLs阴性菌株;患者入院≥48 h分离到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入院<48 h分离的菌株;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均<70.0%。结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引起腹腔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多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本研究为全球SMART研究的一部分)。
谢红梅胡必杰周春妹周昭彦高晓东黄声雷鲍容马艳
关键词: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抗菌药物
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厌氧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周春妹胡必杰马艳黄声雷单玉璋叶相如
164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4
2012年
目的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Pneumoslide IgM)检测2011年3月-2012年2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PIVs)的检出情况及季节性变化。结果共检测1647份血清,410份阳性,阳性率为24.9%;流感病毒(INFs),包括INFA、INFB,为阳性率最高的病原体,阳性率为9.2%;居第2~5位的分别是RSV、PIVs、MP、LP1,阳性率依次为8.7%、5.4%、5.0%、2.1%;RSV与MP在3月的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4.0%、19.2%;INFA夏季的阳性率最高,达16.8%,而INFB在1、2月份和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LP1夏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6);26~64岁年龄组患者的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5岁和≥65岁年龄组患者(P=0.001)。结论 INFs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应做好防范工作,在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谢红梅胡必杰马艳周春妹周昭彦黄声雷鲍容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