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颗粒细胞瘤一例被引量:5
- 2013年
- 患者 女,6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于2012年2月7日来院就诊。体检:一般状态可,血压150/90mm Hg(1mm Hg=0.133 kPa),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叩诊无异常。
- 王峥陈靖初建国魏明华
- 关键词:支气管颗粒细胞瘤肺呼吸音
- 探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用于骨密度测量的可行性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利用能谱CT宝石能谱成像技术(GSI)定量测定健康成年女性L2骨质钙含量,评估能谱CT对骨密度(BMD)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接受上腹部CT能谱GSI扫描的成年女性271名为研究组,均无手术、肿瘤病史及其他影响BMD的疾病,年龄18~89岁,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组。将扫描信息传至GSI浏览器进行基物质成像分析。选L2椎体中间层面测量3个ROI的钙质含量,取均值。对照组:筛选213例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法BMD仪(DEXA)测量,选择标准和年龄段分组同上,选取L2椎体后前位图,测量面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研究组中各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年龄与能谱钙(水)密度、各年龄段L2椎体平均钙(水)密度与DEXA的BMD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与DEXA法测量结果具有相关性(r=0.835,P<0.05);30~39岁组BMD最高;≤39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正相关,>40岁者年龄与钙(水)密度呈负相关。结论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可作为测量骨质中钙(水)密度的新方法,其测量结果与DEXA测量结果相一致,均与年龄相关。
- 陈靖董越葛莹刘义军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鼻腔NHL的病理资料与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0例NHL中,NK/T细胞性淋巴瘤5例;B细胞淋巴瘤5例。CT表现:①病变多原发于鼻腔前部如鼻中隔前部、鼻前庭或下鼻甲,倾向于沿鼻黏膜弥漫浸润生长,病变多累及面部皮肤及邻近结构;②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③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④无骨质破坏或少数骨质轻度压迫吸收;⑤放射治疗后病灶可明显好转或消退。结论鼻腔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直接显示病变情况及周围侵犯范围,可提示淋巴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维升王绍武陈靖刘静红王微微浦仁旺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鼻腔
- 能谱CT在骨关节系统的应用价值初探
- 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为现今能量呈现打开了更广阔的临床应用的研究的大门.CT能谱成像实现了CT成像技术的质的突破,把能量分辨率和化学分辨率的概念首次引入CT成像的范畴.任何物质都有其对X线衰减的特征吸收曲线,...
- 董越郑绍微陈靖葛莹
- 关键词:骨关节系统
- 能谱CT基物质成像评估卵巢切除术后患者腰椎钙(水)密度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评价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变化特征。方法对29例50-60岁卵巢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切除组,手术≤1年11例、手术〉1年18例)及31例同年龄段绝经后患者(对照组)进行腹部能谱CT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L1-3椎体中心层面的钙(水)密度,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腰椎不同位置钙(水)密度的组内差异及两组间钙(水)密度差异。结果 2名医师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0.97-0.99);卵巢切除术后组、对照组的L1、2、3椎体相邻椎体间的钙(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巢切除术后≤1年和〉1年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切除术后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较对照组下降约15%。结论 CT能谱成像对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监测具有一定意义,卵巢切除可使绝经后女性腰椎的钙(水)密度进一步下降。
- 孙利飞董越陈靖刘爱连程凡容蔡宁王茹欣刘义军
- 关键词:卵巢切除术腰椎X线计算机
- 能谱CT定量钙(水)密度技术对腰椎椎体内及椎体间骨密度差异的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受检者腰椎椎体内不同感兴趣区(ROI)的骨密度差异和L1~3椎体在不同年龄段间的骨密度差异,来完善能谱CT定量钙(水)密度技术在腰椎测量方面的方法,并了解各腰椎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差异。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行腰椎CT能谱GSI扫描的男性237例,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6组。由两位放射医师分别测量L1~3椎体上中下3个层面的钙(水)密度,应用方差分析组内差异;同时分别计算L1~3椎在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值,应用方差分析每个年龄段各椎体骨密度的组间差异。结果 L1~3椎体上中下3个层面骨密度分别为(mg/m L):L1:54.94±8.82,58.22±6.19,59.92±5.78;L2:55.38±7.67,56.66±8.48,60.23±6.80;L3:54.67±7.69,55.89±5.78,58.75±4.83;每个椎体内3个层面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腰椎最上层面密度最低。50~59岁和60~69岁年龄段L3椎体骨密度(54.26±6.14)mg/m L,(45.2±9.88)mg/m L低于L1、2椎体骨密度为(57.24±6.93)mg/m L,(48.16±10.36)mg/m L,L2为(55.82±7.65)mg/m L,(47.81±10.23)mg/m L,70~79岁L1~3椎各椎体骨密度均略有回升。结论腰椎椎体内骨密度存在区域性差异,L3椎体可以作为老年骨质疏松筛查的首选椎体。
- 陈靖郑邵微苗延巍刘爱连刘义军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能谱成像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