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越

作品数:122 被引量:55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成像
  • 27篇宫颈
  • 21篇影像
  • 19篇磁共振
  • 18篇宫颈癌
  • 17篇肿瘤
  • 14篇磁共振成像
  • 13篇表观
  • 11篇淋巴
  • 11篇灌注
  • 10篇骨盆
  • 10篇骨髓
  • 9篇扩散
  • 9篇计算机断层
  • 9篇股骨
  • 8篇乳腺
  • 8篇能谱CT
  • 8篇化疗
  • 8篇灌注成像
  • 7篇影像学

机构

  • 4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1篇辽宁省肿瘤医...
  • 33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市友谊医...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金华市中心医...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阜新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12篇董越
  • 22篇罗娅红
  • 15篇于韬
  • 12篇葛莹
  • 10篇刘爱连
  • 10篇伍建林
  • 9篇吴振华
  • 8篇宁殿秀
  • 6篇孙博
  • 5篇刘义军
  • 5篇于岩岩
  • 5篇宋清伟
  • 5篇范国光
  • 5篇张竞文
  • 5篇郑邵微
  • 5篇胡启云
  • 4篇王绍武
  • 4篇王琰
  • 4篇郑淞文
  • 4篇王茹欣

传媒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0篇中国临床医学...
  • 7篇放射学实践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中国CT和M...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肿瘤影像学
  • 2篇第三届放射青...
  • 2篇第六届中国放...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全国第八届头...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3篇2019
  • 2篇2018
  • 2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诊断髋关节创伤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MSCT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9例创伤患者的44个髋关节的MSCT影像,比较MPR和VR重建技术对髋关节创伤显示的差异。结果:MSCT共发现44个关节78处骨折,59处骨折有移位;30个髋臼关节面和11个股骨头关节面塌陷或碎裂,32个关节内存在骨碎片。其中MPR显示骨折的细节明显优于VR,显示了40(90.9%)个关节骨折,其中55(93.2%)处骨折移位;39个关节面(95.1%)碎裂或塌陷,29个关节(90.6%)内存在骨碎片;VR对于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移位情况显示较好,对骨碎片显示不佳。MSCT对于骨折分类的确定优于X线平片。结论:对于髋关节创伤的诊断,MPR对于确定骨折类型和显示骨折细节非常有价值,应该常规应用。
张源刘丹伍建林董越
关键词:MSCTX线髋关节骨折
骨盆ADC值对未绝经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骨盆ADC值及临床因素对未绝经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患者骨髓抑制(BMS)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89例未绝经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在CCRT期间BMS的状态将其分为0-Ⅱ、Ⅲ-Ⅳ度BMS组,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影像因素。临床因素包括患者年龄、FIGO分期、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放疗方式、骨盆平均受累剂量;影像因素为骨盆ADC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因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骨盆ADC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阈值为0.402×10^(-3) mm^(2)/s,曲线下面积(AUC)=0.799,该值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75.90%。结论:骨盆ADC值对未绝经LACC患者CCRT期间发生BMS有预测价值,且当ADC值低于0.402×10^(-3) mm^(2)/s时,患者更易发生Ⅲ-Ⅳ度BMS。
赖庆园史大宝张晓苗庞慧婷董越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骨髓抑制表观弥散系数
男性乳腺结节良恶性分析
张瑞董越
颌面部肌上皮瘤的MSCT诊断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颌面部肌上皮瘤(ME)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E患者的MSCT平扫及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ME均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数(25例)病灶直径1.0-2.5 cm,部分病灶内可见囊变(21例)及包膜(12例),少数(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并有向心性强化的趋势。结论颌面部ME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对ME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葛莹董越张丽芝沈晶魏富春
关键词:颌面部肌上皮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短期疗效的价值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病例,根据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显著反应组和非显著反应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临床指标、肿瘤的ADC值和DCE-MRI参数(Ktrans、Kep、Ve)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及影像指标与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关系,建立可靠的疗效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病理类型和术前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2、0.500、0.299、1.000、0.101、0.092);两组患者治疗前ADC值和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30、0.891、0.853、0.883、0.859、0.170、0.159、0.637、0.404、0.934);显著反应组中治疗前Ktrans和Kep大于非显著反应组(P值分别为0.001、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由年龄、病理类型及Kep的第50百分位数三个指标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1(0.812,0.971),特异度为86.3%,敏感度为91.3%。结论MRI参数联合临床指标预测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短期疗效可提高对新辅助治疗敏感的患者的筛选能力。
马锦涛秦凤英赵明丽庞慧婷罗娅红董越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疗效弥散加权成像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移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抽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扩增和表型鉴定。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10只,对照组2只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8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mg/kg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激素作用后,MR灌注成像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造模成功。模型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h内仅有少量细胞贴壁,12d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85%-90%,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第4-7天处于高速增殖期,与对照组生长曲线相近;经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呈阴性,CD29,CD44表达呈阳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可用于干细胞标记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
郑淞文王楠王琰刘洋姜原董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干细胞标记自体移植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MR DW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R SE-EPI-DWI序列对3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0个髋关节[根据Steinberg分期分为I~Ⅱ期(第1组)、Ⅲ~Ⅳ期(第2组)、Ⅴ~Ⅵ期(第3组)]及90名健康志愿者共180个髋关节进行图像采集,b值分别选取300、500、700s/mm2。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得到ADC图。选取ROI为100mm2,测量双侧股骨头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值为300、500、700s/mm2时,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的ADC均值分别为(13.00±2.54)×10-4 mm2/s、(10.73±3.10)×10-4 mm2/s、(8.77±1.55)×10-4 mm2/s,正常股骨头的ADC均值分别为(3.63±1.34)×10-4 mm2/s、(1.87±0.76)×10-4 mm2/s、(1.49±0.53)×10-4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1组股骨头坏死区ADC值最小,第2组ADC值最大,而第3组ADC值又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DWI可以清晰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变区域,ADC值对于区分正常及病变区域、指导股骨头坏死分期有一定价值。
董越王琰王绍武郑淞文姜原王茹欣宁殿秀宋清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股骨头坏死表观弥散系数
胃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CT 增强及临床资料探讨胃NEC(neuroendocrine 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1、病例资料对经病理确诊为胃NEC 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70 例,其中男性57 ...
庞慧婷董越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胃肿瘤神经内分泌癌预后
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诊断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刘铁利葛莹盖立平孙博董越王绍武
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多层螺旋CT
进展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时期骨盆骨髓表观扩散系数与月经情况的关系分析
于岩岩董越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