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 作品数:42 被引量:147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更多>>
精细化分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应用精细化分级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的接触性皮炎实施护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4年留置PICC管并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三区住院的患者326例,运用精细化分级护理处理PICC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接触性皮炎,并记录护理效果。结果:326例患者中74例发生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22.7%。其中接触性皮炎为1级50例,2级21例,〉2级有3例,分别占接触性皮炎的67.6%、28.4%、4.1%;启用精细化分级护理,1级接触性皮炎2~4 d皮疹消退,2级7 d内皮疹消退,无复发,〉2级7~14 d皮疹消退,无复发。结论:精细化分级护理防止接触性皮炎进一步加重,促进已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尽早痊愈,值得在临床推广。 郭素萍 陈海燕 邓益君 冯惠霞关键词:PICC 接触性皮炎 生物共振法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技术(bioresonace therapy,MORA)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仪器组,采用生物共振技术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地氯雷他定;联合组,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加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3组疗效及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g E水平。结果:仪器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仪器组和药物组(P<0.05);3组复发率比较药物组复发率最高,联合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g E OD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摩拉生物共振技术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杨素莲 张云青 朱国兴 区凤仙 陈海燕 赖维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地氯雷他定 生物共振技术 免疫球蛋白E 皮肤科生物制剂药物Ⅲ期临床试验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皮肤科生物制剂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实施护理管理,包括研究护士的选择与培训,试验过程做好受试者管理、生物样本的采集与管理、试验药物的管理、健康教育、图像采集与保存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和临床试验文件管理。结果40例受试者进行3项药物临床试验,40例受试者顺利完成试验。结论实施皮肤病专科特点与药物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规范护理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具有专科特点的生物制剂药物Ⅲ期临床试验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杨素莲 卢荣标 邹淑琼 陈海燕 区凤仙 朱国兴 赖维关键词:生物制剂 药物临床试验 护理管理 CT仿真内镜与内镜下经蝶窦入路相关解剖结构显示情况的比较 2013年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对经蝶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为CTVE在经蝶手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15具血管灌注成人尸颅进行蝶窦的CTVE重建和内镜解剖,比较两者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TVE与内镜均能显示浅表的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隐窝、蝶窦开口、斜坡凹陷的三维解剖图像,两者间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传输函数设计技术(Transfer functions)、动态调高观察阈值,CTVE能显示鞍底深部的颈内动脉及视神经管、模拟部分手术过程,与内镜解剖所见类似。结论 CTVE能显示鞍底浅表及深部重要结构的三维解剖图像,可用于指导经蝶手术的术前计划的形成及术中定位。 蔡梅钦 陈海燕 何海勇 胡冰 秦峰 凌聪 郭英关键词:CT仿真内镜 内镜 经蝶手术 miRNA-29c-3p对体外慢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和COL3A1基因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研究miRNA?29(miR?29)家族对人慢性光损伤(光老化)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和慢性光损伤组,后者给予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以构建慢性光损伤细胞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验证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9家族3个成员(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选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iR?29c?3p进行功能试验。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荧光标记的miRNA?29c?3p模拟物(过表达组)、抑制物(抑制组)及二者各自的对照RNA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和抑制对照组)转染各组细胞,观察各组荧光细胞比例,qRT?PCR法检测各组miR?29c?3p的相对表达量,判定干扰效率。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4组COL1A1和COL3A1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慢性光损伤组衰老染色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36.47% ± 3.20%比12.56% ± 1.46%,P 〈 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 〈 0.01),慢性光损伤模型成功建立。慢性光损伤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0.40 ± 0.19和0.52 ± 0.10)明显低于未照射组(1.00 ± 0.12和1.00 ± 0.10,均P 〈 0.01),而miR?29c?3p(4.42 ± 2.05)明显高于未照射组(0.89 ± 0.10,P 〈 0.05),两组间miR?29a?3p和miR?29b?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转染后24 h,过表达组和抑制组的转染效率均大于90%,达到干预要求。过表达组miR?29c?3p的表达(224.17 ± 2.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45 ± 0.34),而抑制组(0.20 ± 0.08)明显低于抑制对照组(2.24 ± 0.14),干扰模型构建成功。评价转染效率显示 宋晓婧 彭亚婷 陈海燕 郑跃 许庆芳 龚子鉴 陆春 赖维关键词:长波紫外线 光老化 成纤维细胞 MIR-29 表现为突眼及腮腺肿大的木村病1例的护理 2013年 木村病(Kimura病)好发于20~40岁的亚洲男性,迄今全世界仅报道300余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过敏反应、创伤和自身免疫有关.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多发的隆起性结节,多见于耳周、腮腺和下颌部位,可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和IgE水平的明显增高[1].2012年8月9日本院收治了1例以突眼及腮腺肿大为表现的木村病患者,经过45 d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现将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陈海燕 陈少红 区凤仙 杨素莲关键词:腮腺肿大 木村病 突眼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KIMURA病 IGE水平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出院后行干扰素药物治疗的延续护理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支持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出院注射干扰素药物的影响。方法对48例出院继续注射干扰素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支持。在患者出院1年后,采用遵医行为评估表对其遵医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48例患者注射干扰素药物周期均大于1年,外院注射期间能够配合护理干预人员完成本组研究,最终无患者在此过程中失访。遵医率为91.4%。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后继续注射干扰素药物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遵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陈海燕 郑跃 刘惠娴 区凤仙 杨素莲 万苗坚 陆春 赖维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药物疗法 护理 21例高龄乳房外湿疹样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16年 报告21例高龄乳房外湿疹样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外阴肿瘤扩大切除与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外阴皮肤准备和个体化血糖管理;术后严密监测血糖,加强皮瓣创面护理,预防压疮,促进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1例患者均伤口Ⅰ期愈合出院。 陈海燕 胡细玲 郑跃 万苗坚 陆春 赖维关键词:皮肤疾病 外阴肿瘤 糖尿病 护理 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面部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Hymagic-4D多元精华液(miniHA、乙酰化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交联聚合物)对敏感性皮肤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试验于2019年4月2~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皮肤科学实验室,纳入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33名,年龄18~65(43±9.5)岁。采用左右面部对照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试验侧用新型透明质酸Hymagic-4D,对照侧用大分子透明质酸。试验前、试验7 d、14 d、28 d随访,内容包括医师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标测量、VISIA图像采集及受试者自评。结果使用产品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测量a值分别为8.54±3.08、8.87±3.21、8.39±3.21,低于对照侧9.48±3.09、9.51±3.30、9.03±2.95,两侧比较,t=7.00,P<0.05。7 d、14 d、28 d,试验侧皮肤粗糙度评分、干燥度评分、红斑评分均比使用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皮肤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pH值、L值、乳酸刺痛试验总分,两侧面部皮肤较均使用前明显改善(t=4.75,P<0.05),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P>0.05)。结论透明质酸Hymagic-4D对敏感性皮肤人群具有一定的屏障修复和辅助红斑消退作用,在减轻敏感性皮肤的炎症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张祥月 叶聪秀 刘玉芳 陈海燕 谢小元 赖维 郑跃关键词:皮肤 透明质酸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头面部皮肤组织活检术的护理 2015年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组织活检术的护理。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对本科室收治的120例头面部皮肤病患者实施头面部皮肤组织活检术,并做好组织活检术护理工作。结果患者活检术后均顺利完成,一期愈合率达100.0%,愈合时间5-7 d,平均(7.0±3.0)d,无发生并发症。结论对头面部皮肤组织活检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后做好伤口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促进头面部皮肤组织活检术顺利进行及伤口恢复的重要环节。 陈海燕 郑跃 万苗坚 区凤仙 杨素莲 冯佩英关键词:头面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