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雅文
作品数:
3
被引量: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赵向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韬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刘春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田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彭功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乳腺
2篇
乳腺癌
2篇
乳腺癌细胞
2篇
细胞
2篇
腺癌
2篇
腺癌细胞
2篇
免疫
2篇
癌细胞
1篇
蛋白
1篇
阴性
1篇
乳头
1篇
乳头状
1篇
乳头状癌
1篇
受体
1篇
他莫昔芬
1篇
同源
1篇
同源蛋白
1篇
组织化学
1篇
组织化学法
1篇
组织芯片
机构
3篇
华中科技大学
1篇
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3篇
郭雅文
2篇
赵向旺
2篇
黄韬
1篇
刘泽明
1篇
彭功玲
1篇
王龙强
1篇
田野
1篇
刘春萍
1篇
克力木阿不都...
1篇
董玲玲
传媒
2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4
1篇
2013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分析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IRT1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呈黄色或者棕色颗粒。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48.9%。χ~2检验结果显示,SIRT1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SIRT1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灶多少、甲状腺包膜浸润不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T1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RT1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并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靶点。
董玲玲
玉素甫.买买提
郭雅文
王昶文
黄韬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法
组织芯片
他莫昔芬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杀伤能力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TAM)联合MCF-7细胞株上清对MDB—DA231细胞株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TAM对MCF-7和MDA—MB-231杀伤能力的差异;CCK-8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MCF-7细胞株上清对MDB-DA231细胞株存活率的影响以及MCF-7细胞株上清联合TAM对MDB-DA231细胞株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15μmol/LTAM培养条件下,MCF-7细胞存活率低于MDA—MB-231细胞存活率[(3.03±0.32)%比(45.06±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F-7细胞上清培养条件下,MDA-MB-231细胞存活率低于培养基对照组[(83.79±2.58)%比(99.9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F-7细胞株上清联合TAM培养条件下,MDA—MB-231细胞存活率低于培养基对照组[(1.61±0.15)%比(99.9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μmol/LTAM培养条件下,MDA—MB-231被抑制在G0~G1期[(59.14±0.39)%比(50.28±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CF-7细胞上清培养条件下,MDA—MB-231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P〉0.05);在MCF-7细胞株上清联合TAM培养条件下,MDA—MB-231被抑制在G0-G1期[(60.79±0.67)%比(59.14±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F-7细胞上清能够增强TAM对MDA—MB-231细胞株的杀伤能力。
王龙强
郭雅文
赵向旺
刘泽明
黄韬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细胞免疫逃逸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侵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差异。方法以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1. 0 × 105个/孔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不同浓度混合淋巴细胞与5.0 × 103个/孔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检测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免疫逃逸能力的差异。结果MDA-MB-231细胞侵袭细胞数量高于MCF-7细胞侵袭细胞数量(86.64 ±7.13比12.27 ±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5 × 104个/孔、5.O× 104个/孔、1. 0 × 105个/孔、2. 0 × 105个/孔混合淋巴细胞共垮养后,MDA-MB-231细胞存活率髙于 MCF-7 细胞存活率[(1.31 ±0.04)% 比(0. 97 ±0. 01)% ;(1.31 ±0.03)% 比(0.80 ±0.01)% ;(1.43 ±0. 00)% 比(0.60 ±0. 01)% ;(1.57 ±0.09)% 比(0. 59 ±0. 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DA-MB-231细胞株较MCF-7细胞株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赵向旺
刘春萍
彭功玲
田野
郭雅文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