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静脉
  • 2篇护理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暖箱
  • 1篇右下肢
  • 1篇早产儿生长
  • 1篇早产儿生长发...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输液
  • 1篇送管方法
  • 1篇体重
  • 1篇暖箱
  • 1篇专科

机构

  • 3篇漳州市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郑月惠
  • 2篇林彩凤
  • 2篇连莲淑
  • 2篇曾丽丽
  • 2篇郑淑敏
  • 1篇张淑芸
  • 1篇郭舒文
  • 1篇谢丽琴
  • 1篇罗春绸
  • 1篇张秀虹
  • 1篇方晓瑜
  • 1篇陈开珠
  • 1篇庄志云
  • 1篇郑淑敏

传媒

  • 2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西藏医药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合护理在71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新生儿中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VE)新生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EV71感染HFMD并发VE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实验组,n=30)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30)。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临床症状(皮疹、发热、精神萎靡)消退时间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出院时患儿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实验组患儿PedsQLTM4.0各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EV71感染HFMD并发VE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加快其临床症状消退进程,对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与住院满意度等干预效果较好。
郑淑敏连莲淑郑月惠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新生儿
早产儿右下肢静脉PICC送管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送管方法在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效果。方法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包裹无齿镊前端,穿刺者手持无齿镊尾端将导管通过导入鞘远端缓慢送入,同时助手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的改良送管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送管失败重新选择静脉穿刺例数、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送管方法提高了早产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
郭舒文谢丽琴陈开珠曾丽丽林彩凤庄志云郑月惠戴冬凰张秀虹
关键词:PICC下肢静脉早产儿
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40例24 h连续静脉补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比较两组不同部位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结果:观察组上肢输液、下肢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头皮针固定方法可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输液头皮针非计划脱出率。
郑淑敏连莲淑郑月惠林彩凤方晓瑜
关键词:新生儿留置输液
抚触室智护训练配合专科化护理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3年
目的分析抚触室智护训练配合专科化护理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60例,随机分为专科组和智护组各80例,专科组实施专科化护理管理干预,智护组实施抚触室智护训练配合专科化护理管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格发育情况[头围、身长、体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Gesell发育量表]。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和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相较于专科组,智护组更高(P<0.05)。结论抚触室智护训练配合专科化护理管理用于早产儿,有利于促进其体格及神经系统生长发育。
陈林丽孙红霞郑月惠李敏华郑清江郑淑敏
关键词:早产儿生长发育
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产儿按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给予暖箱水槽内加水,B组给予暖箱内通风口置杯水,C组暖箱内不加水,三组给予相同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三组环境温湿度、暖箱温湿度及早产儿临床指标。结果:A、B两组暖箱内湿度水平上升高于C组(P<0.05);A组生理性体重下降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加值、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日均体重增加值及住院时间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生儿暖箱水槽内加水方式可增加暖箱内湿度,加快早产儿在使用暖箱生长发育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春绸曾丽丽郑月惠张淑芸
关键词:新生儿暖箱温湿度早产儿生长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