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诚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单抗
  • 4篇体腔
  • 4篇腔注射
  • 4篇注射
  • 4篇玻璃体
  • 4篇玻璃体腔
  • 4篇玻璃体腔注射
  • 3篇度数
  • 3篇生物标志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内障
  • 3篇白内障
  • 3篇标志物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神经退行性
  • 2篇神经退行性疾...
  • 2篇生物测量

机构

  • 9篇广东省梅州市...
  • 7篇梅州市人民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8篇蓝诚红
  • 5篇赖江峰
  • 4篇丘亮辉
  • 3篇彭静
  • 2篇冯晓霞
  • 2篇冯晓霞
  • 2篇余兆敏
  • 1篇林顺潮
  • 1篇彭智培
  • 1篇张铭志
  • 1篇刘清云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眼科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医眼耳鼻喉...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9眼,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43例,51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视力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率、眼内普通消毒气体及硅油填充率、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期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助于降低玻璃体切割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赖江峰彭静蓝诚红余兆敏李达佑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9例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注药组43例(49只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玻切组43例(49只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治疗组43例(51只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抽取患者患眼前房房水0.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前房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内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显著低于注药组和玻切组(P<0.05),注药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显著低于玻切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LogMAR BCVA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均显著低于注药组和玻切组(P<0.05),注药组和玻切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眼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患者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组、玻切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3/15)、77.55%(38/49)、15.68%(8/51),联合治疗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玻切组(χ2=12.294,P<0.01),联合治疗组与注药组患者总并发症发�
赖江峰彭静蓝诚红余兆敏李达佑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术新生血管
人工智能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眼科手术是最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之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眼科手术的巨大需求将成为加速精准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AI已应用于屈光手术、角膜移植术、眼整形手术、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如通过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有助于作出有效的术前规划,机器人指导手术方法可提高术中安全性和准确性,预测手术时机和术后并发症有助于外科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然而,AI在眼科手术中还需要优化深度学习算法和制定实时评估可用的系统。AI有可能成为眼科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王烽蓝诚红彭静邵毅
关键词:人工智能眼科手术
系统周期性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疗效观察及分析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 评估系统周期性睑板腺按摩+针对性护理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3月的169例MGD性干眼症患者,其中9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71例观察组患者加用系统周期性睑板腺按摩+针对性护理,评价疗效。结果 干预10周后,观察组症状评分、BUT、泪河高度、脂质层观察、上下睑板腺分析、睑板腺开口评分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但是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且各项症状轻微。结论 对MGD性干眼症患者实施系统周期性睑板腺按摩+针对性护理,兼具有效性、安全性,值得推广。
冯晓霞李艳平黄敏珍蓝诚红赖江峰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
眼组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神经退行性疾病会损害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因此,早期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可以促进预防、监测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眼与脑在结构和胚胎学上的相似之处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和微血管变化提供了潜在可能。眼组学是眼科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交叉学科,目标是开发快速、无创、具有成本效益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全身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分层。随着诊断和眼科成像技术的进步,用于检测眼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变化的各项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眼部生物标志物成为评估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有前景的工具。文章采用眼部影像学(例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OCT血管成像(OCT angiography,OCTA))和电生理学(例如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VEP)、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等筛查方法检测眼部异常神经退行性疾病,总结了眼组学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应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亨廷顿病,旨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尽管并非所有生物标志物都是疾病特异性的,但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眼组学的融合,有可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
王烽彭静(综述)邵毅蓝诚红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
Interleukin-18 Polymorphisms in Patients with 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蓝诚红谭霭仙蒋蔚宜林顺潮彭智培赖旭佑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5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眼压后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平均眼压明显降低,从(21.3±6.5)mm Hg(1 mm Hg=0.133 k Pa)下降到(12.8±5.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由术前(1.524±0.236)mm增加到术后(3.176±0.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54只眼(93.1%)前房角完全开放,4只眼房角形态得到改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蓝诚红丘亮辉
关键词:超声乳化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房角分离
葡萄膜炎相关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英文)
2008年
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或三者同时受累的炎症性病变。尽管目前对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仍有35%~45%患者视力最终丧失。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可能与环境及免疫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显示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多态性在葡萄膜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非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包括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亦被报道在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葡萄膜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蓝诚红张铭志
关键词:葡萄膜炎基因多态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泪道引流管单路置管法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体会被引量:1
2016年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28例28眼,全身麻醉下采用硅胶泪道引流管单路插管后吻合泪小管。术后1~3个月拔管,随访1年,观察患者眼睑外翻、泪小点位置、泪小管撕裂及泪道通畅情况。术后全部病例均在预定时间拔管,戴管期间均未出现泪小管撕裂。治愈26例,拔管后泪道冲洗通畅,泪小点位置正常,眼睑无外翻,随访无溢泪,成功率为92.86%,好转2例,拔管后轻度溢泪,其中1例下睑及下泪小点轻微外翻,泪道冲洗通畅,1例眼睑及泪小点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而不畅。采用泪道引流管单路置管法治疗儿童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蓝诚红
关键词: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泪道引流管
角膜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研究
2025年
早期识别诊断生物标志物对降低角膜疾病相关视力障碍的风险至关重要。代谢组学是对全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相互作用产生的生物体液或组织中代谢物的研究。目前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已应用于角膜、泪液和房水分析中以识别角膜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感染性角膜炎相关代谢物如RVD3、18-HEPE、11(12)-EET等系与感染致病期相关的介质。炎症因子(如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以及短链有机酸(如柠檬酸、丙酮酸、琥珀酸、草酰乙酸和谷氨酸)的上调与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眼不适及其相关疾病的代谢机制有关。角膜屈光手术后相关代谢物如抗坏血酸、牛磺酸、亚精胺、组氨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主要与炎症、氧化、神经保护和再生有关。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A2、16,16-二甲基前列腺素E2和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等代谢物上调与圆锥角膜的发病有关。III型胶原蛋白、鞘氨醇、肌醇等代谢物上调可能是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蓝诚红王烽
关键词:角膜疾病代谢组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