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兆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体腔
  • 3篇腔注射
  • 3篇注射
  • 3篇玻璃体
  • 3篇玻璃体腔
  • 3篇玻璃体腔注射
  • 2篇单抗
  • 2篇血管
  • 2篇眼底
  • 2篇视力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静脉
  • 2篇视网膜静脉阻...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体积
  • 2篇切割术

机构

  • 6篇梅州市人民医...
  • 5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11篇余兆敏
  • 3篇宋卫平
  • 3篇邓晓
  • 3篇邓晓
  • 2篇赖江峰
  • 2篇蓝诚红
  • 2篇宋卫平
  • 1篇冯晓霞
  • 1篇丘亮辉
  • 1篇冯小霞
  • 1篇张桦
  • 1篇彭静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9例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注药组43例(49只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玻切组43例(49只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治疗组43例(51只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抽取患者患眼前房房水0.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前房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内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显著低于注药组和玻切组(P<0.05),注药组患者前房房水中VEGF、hs-CRP水平显著低于玻切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LogMAR BCVA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均显著低于注药组和玻切组(P<0.05),注药组和玻切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眼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患者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组、玻切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3/15)、77.55%(38/49)、15.68%(8/51),联合治疗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玻切组(χ2=12.294,P<0.01),联合治疗组与注药组患者总并发症发�
赖江峰彭静蓝诚红余兆敏李达佑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割术新生血管
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光光凝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应用氩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8例(68眼),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变化。结果6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48眼(占7l%);不变15眼(占22%);下降5眼(占7%);FFA对比观察有效54眼(占80%);好转11眼(占16%);无效3眼(占4%)。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减少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并能促使黄斑水肿消退,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视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
宋卫平余兆敏冯小霞
关键词:氩激光视网膜光凝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确诊的早期青光眼患者80例(109眼)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120眼)视力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OC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象限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将测得的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MD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88.5±5.3)、(87.2±4.9)、(140.3±9.4)、(138.7±9.0)、(113.1±8.4)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杯/盘面积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MD呈负相关(r=-0.562,P<0.01)。结论 OCT可直观、精确显示出视神经病变的微观层面,能检测出早期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改变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余兆敏宋卫平邓晓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9眼,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43例,51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视力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率、眼内普通消毒气体及硅油填充率、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3、6、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期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助于降低玻璃体切割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赖江峰彭静蓝诚红余兆敏李达佑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
频域前节OCT对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测量的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使用频域前节OCT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Moria 90 μm(A组)一次性刀头和Moria 110 μm可重复使用刀头(B组)制作板层角膜瓣行LASIK治疗各50例共200眼,术中用A超的方法测量计算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用频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保留角膜基础床厚度.结果:用A超的方法测得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A组304±1μm,B组292±18μm,OCT测量保留角膜基础床厚度为A组332±15μm,B组325±18μm.用90μm一次性刀头 所制的角膜瓣厚度为131.3±12.8μm,用110μm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为180.1±12.8μm.结论:频域前节OCT能比较准确测量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用90μm和110μm刀头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标记的厚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分别相差约50μm和80μm.
丘亮辉余兆敏张桦
关键词:LASIK手术
视觉诱发电位在评估眼外伤后视功能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眼外伤后视功能评估中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价值,为早期诊断、治疗、鉴定视功能损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共60例共60眼为为研究主体。与此同时选取60例患者健康眼为对照。采用德国ROLAND视觉电生理仪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或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P100(PVEP)或P2(FVEP)潜伏期及振幅进行记录并评估其在视功能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经过测定眼外伤患者的P100(PVEP)或P2(FVEP)潜伏期显著的延长,且振幅明显的降低。结论应用视觉诱发电位评估眼外伤患者的视功能,方法安全,诊断结果可靠,客观度高,能排除患者的主观因素,是非侵入性、可重复操作的新技术。
邓晓余兆敏宋卫平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眼外伤视功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后患者复诊行为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后患者复诊行为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眼科眼底造影室收治的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460例,调查患者2年后复诊依从性,并对影响患者复诊依从性因素展开分析。结果HbA1c、职业类型、"即使戴了眼睛或者使用放大镜阅读还有困难"、"认为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很重要"、"医疗保险承担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均为影响DR患者复诊行为的因素。结论开展DR疾病筛查工作,需要提高患者复诊依从性,应加强对患者复诊、疾病等相关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对定期复诊重要性的认知,增强糖尿病并发症防控意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当前医保制度,缓解患者医疗压力,提高复诊积极性。
黄国强徐洪旺罗承烽余兆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诊
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和视力预后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致黄斑水肿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力预后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患者65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OCT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均行患者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分析不同OCT分类患者的预后。结果:OCT检查准确性为92.31%显著高于FFA检查(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型中心凹厚度为(552.34±29.17)μm和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为(0.86±0.39)log MAR显著高于2型、1型,2型、1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视力下降率为0.0%显著高于2型14.29%、3型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诊断RVO致黄斑水肿的准确较高,能够明确病情发展程度,对疾病预后有预测意义。
余兆敏宋卫平冯晓霞邓晓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相干断层扫描玻璃体腔注射预后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FFA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比较两组黄斑水肿程度和DR分期检查结果。结果 FFA组Ⅰ~Ⅳ期各期检出率依次为86.36%、90.48%、95.16%、96.30%均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FFA组总检出率为93.33%明显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检出率依次为80.95%、91.67%、76.47%均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FFA组总检出率为85.14%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FA可准确诊断DR分期,在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判断视力预后及降低致盲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余兆敏宋卫平邓晓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查
托品酰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儿童验光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托品酰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儿童验光结果的临床影响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有验光配镜需求的8周岁以上的近视患儿80例(160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1%阿托品眼膏点眼,观察组给予托品酰胺滴眼液点眼。计算矫正效果为1.0的初测及复光的球镜及柱镜度数的差值,以相差≤0.5D为结果相同,分别比较两组儿童差值<0.5D、0.5~1.0D和>1.0D的眼数。结果两组儿童3个球镜相差度数和柱镜相差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品酰胺滴眼液与阿托品眼膏对8周岁以上的近视儿童验光结果的影响基本一致。
邓晓余兆敏
关键词:近视验光阿托品眼膏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