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权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缝匠肌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缝匠肌骨瓣植骨治疗2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结果:无一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1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方法,优良率达92.3%。结论:用切开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缝匠肌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十分满意。
- 魏若晔苏权乔建阳
- 关键词:加压空心螺钉缝匠肌骨瓣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 异型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总结分析异型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疗28例32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24足),女7例(8足);年龄18~58岁,平均38岁;单足27例,双足7例。采用异型接骨板结合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术中注意关节面、B?hler角的复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3~30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依照MF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2足,良6足,一般3足,差l足,优良率为87.5%。结论:异型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苏权
- 关键词:跟骨骨折接骨板
- 加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加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1采用加长型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根据骨折线长度选用钢板,于骨折近端置入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避免螺钉穿透肱骨头进入关节腔,肱骨干远折端置入至少3枚锁定螺钉,亦可与皮质骨螺钉混合使用,远近骨折线之间根据跨度置入2或3枚锁定螺钉。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24)个月。切口未出现感染,均一期愈合。1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0(15~36)周。随访期间未发生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螺钉拔出及钢板断裂,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3个月后神经功能自行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加长型PHILOS钢板可有效固定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复位维持良好,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苏权魏若晔赵武杰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老年
-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早期脊髓内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的表达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后早期不同时相点脊髓组织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探讨TNF-α、IL-6、IL-4及IL-10在脊髓缺血再灌注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及缺血60min组,每组30只。各组再分为处理后2h、4h、8h、16h、24h共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6只。参照Zivin法制作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每组在2h、4h、8h、16h、24h各时相点分别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后立即处死动物,取L2-L5节段脊髓,重80-100mg,剥离脊髓组织外膜,-80℃冻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脊髓匀浆中TNF-α、IL-6、IL-4及IL-10含量。结果:各时相点假手术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各缺血组,缺血60 min组的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炎因子TNF-α、IL-6在2h时相组即有明显升高,8h达到高峰,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炎因子IL-4、IL-10亦具有近似的变化规律。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4、IL-10的共同释放参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同步变化规律提示其之间存在一个动态的相互平衡关系。
- 苏权党晓谦王坤正时志斌
- 关键词:脊髓白细胞介素类
- 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的影响及其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A组)44例、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组(B组)39例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组(C组)4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轴性症状,并测量颈曲夹角和椎间高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3、12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12个月,A组和C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B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而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和C组神经功能改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3组颈曲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组颈曲夹角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3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从远期疗效来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神经功能和轴性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相较于其他两种术式能够更有效地恢复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不失为颈椎后路减压、固定的一种可靠的术式。
- 苟波苏权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生理曲度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07—2013-11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股骨颈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参考Mayo等自定义的主观功能评定法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5年,平均3.1年。术后未发生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关节脱位。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按Mayo等自定义的功能评定法评定:优6例,良3例,可2例,差2例;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83.92±9.88)分,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84.62±9.9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4,P=0.43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瘫痪侧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处理该类骨折的较好选择。
- 苏权魏若晔王文亮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脊髓灰质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时效性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脊髓的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变化,探讨BMSCs的最佳移植时间。方法:8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损伤组,暴露胸10段脊髓但不造成冲击伤,B、C、D、E、F、G、H组以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C、D、E、F、G、H组分别于损伤后0 h、6 h、24 h、3 d、5 d和7 d,将1×106体外培养的BMSCs用微量注射器注入于脊髓损伤局部,B组为单纯造模组,用等量细胞培养液代替。各组分别于损伤后1、2、4周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运动学评分;分别取各组脊髓损伤组织0.5 cm,制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BDNF和NGF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1、2、4周大鼠脊髓功能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余7组(P<0.01);术后1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与单纯造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4周细胞移植各组评分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损伤后2周BBB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F、E、G、D、H、C组,但6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4周BBB评分,F组与其余5组(C,D,E,G,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5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F组BDNF和NGF含量均高于其他7组(P<0.05)。大鼠脊髓标本切片HE染色,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清楚,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余7组局部组织水肿明显,灰白质交界处模糊,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胶质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同种异体BMSCs移植对脊髓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损伤后3 d可能是BMSCs最佳移植时间。
- 段大鹏苏权胡伟尤武林党晓谦王坤正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n=39)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使用关节清理术在关节镜下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评分,包括HSS功能评分和Tegner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HSS、Tegner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且微创组的变化更大(P<0.05);微创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有助于近期疗效的增加。然而关于微骨折术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与其他治疗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以确认微骨折术的长期效果。
- 仵亚刚魏若晔苏权赵武杰张少峰李秀华
-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生活质量
- GSSⅡ长棒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总结跳跃式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早期后路切开复位GSS-Ⅱ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总优良率88.6%。术后内固定物无松动或断裂。ASIA分级获1~3级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骨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切开复位GSS-Ⅱ内固定,且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 魏若晔龙建军苏权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
- 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应用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跳跃性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应用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固定,合并脊髓损伤时行椎管减压并进行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横突间植骨愈合良好;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及稳定性,临床疗效可靠。
- 苏权魏若晔王文亮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长节段伤椎置钉COBB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