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磁共振
  • 5篇血管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肿瘤
  • 3篇骨肿瘤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MRA诊断
  • 2篇MRI
  • 2篇磁共振血管
  • 2篇磁共振血管造...
  • 2篇磁共振血管造...
  • 1篇动脉
  • 1篇血管减压
  • 1篇血管减压术
  • 1篇血管球
  • 1篇血管球瘤
  • 1篇血管压迫
  • 1篇血管杂音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来县人民医...

作者

  • 14篇胡美玉
  • 8篇江波
  • 8篇潘希敏
  • 6篇潘碧涛
  • 4篇刘迪敏
  • 2篇邝健谊
  • 2篇孙海兴
  • 2篇覃浩玲
  • 2篇邹齐慧
  • 1篇黎规典
  • 1篇陈应明
  • 1篇麦远锋
  • 1篇黄兆民
  • 1篇赖英荣
  • 1篇徐萍
  • 1篇凌坚

传媒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侧弯畸形VISTA序列MRI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MR各向同性T2加权容积成像(VISTA序列)评价脊柱侧弯畸形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1.5 T超导MR成像系统和相控阵全脊柱线圈,30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行全脊柱常规MR扫描及分段VISTA扫描,VISTA各段原始图像经无缝拼接后作曲面重组(cMPR)图像后处理,在单一平面上显示全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图像的诊断信息质量,按由劣至优顺序分为Ⅰ、Ⅱ、Ⅲ级。结果 VISTA-cMPR在单一平面上完整显示扭曲脊柱及脊髓的全貌,30例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信息质量均评为Ⅲ级,其中全脊柱"S"形侧弯畸形23例,颈、胸段侧弯畸形3例,胸、腰段侧弯畸形3例,腰段侧弯畸形1例。30例中,伴发半椎体畸形3例,Chiari畸形4例,脊髓空洞症8例,脊髓低位拴系3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各1例。常规MRI上诊断信息质量评价各级例数分别为Ⅰ级26例、Ⅱ级3例、Ⅲ级1例。常规MRI与VISTA-cMPR两种诊断方法的独立性检验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6,P<0.01)。结论 MR-VISTA对于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潘希敏胡美玉刘迪敏覃浩玲江波
关键词:脊柱侧凸磁共振成像
显微线圈MRI在指血管球瘤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显微线圈MRI对手指血管球瘤进行术前定位以利肿瘤手术切除并减少术后复发.方法:本院近5年18例手指血管球瘤均行配显微线圈MRI检查,测出肿瘤大小(直径D1),并同术后切除的肿瘤真实大小(直径D2)进行配对比较,...
胡美玉
关键词:血管球瘤MRI术前定位
霉菌性脊柱炎报告一例
2003年
患者,男性,59岁.腰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3个月入院.体查:无发热,右腹股沟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体查:胸腰段稍后凸,轻叩痛,无下肢放射痛,腹部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既往史:上消化道溃疡30年病史,于1987年、2001年行两次手术,2001年术后出现真菌感染性菌血症,在外院治愈.
胡美玉邝健谊邹齐慧
关键词:CT椎旁脓肿
腰椎软骨终板的MR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2*mapping定量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 UTE)多回波脉冲序列T2*mapping定量评价腰椎软骨终板。材料与方法对21名青年志愿者进行MR UTE多回波脉冲序列扫描,将图像质量按由劣至优顺序分为Ⅰ、Ⅱ、Ⅲ级。在T2*mapping伪彩图上测量L1~L5椎体10个上、下软骨终板的T2*值。结果21例腰椎210个软骨终板图像质量均为Ⅲ级。腰椎上、下软骨终板T2*值平均值分别为(19.76±8.41) ms和(30.17±17.25) 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 P〈0.01)。结论磁共振三维超短TE多回波脉冲序列可用于腰椎软骨终板的定量研究。
潘希敏胡美玉江波
关键词:腰椎磁共振成像
大范围主动脉夹层3.0 T两段式双期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与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大范围主动脉夹层(AD)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扫描技术特点与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 14例大范围AD患者行循环时间(TT)测试和3D FLASH-turbo MRA序列3D CEMRA连续2期扫描。比较真、假腔在TT、峰值信号(SPE)和3D CEMRA信号方面的差异;观测AD双腔的双期显影、内膜破口及腹主动脉分支与双腔的关系,结果与主动脉DSA对照。结果 AD真、假腔TT分别为(13.4±4.8)s、(17.5±4.7)s(P<0.01);峰值信号分别为108.7±28.4、83.5±39.3(P<0.05)。真、假腔双期3D CEMRA信号分别为第一期:391.4±83.7、142.9±77.2(P<0.01);第二期:225.0±66.1、231.6±80.0(P>0.50)。双期3D CEMRA上AD双腔呈特征性动态显现:第一期,真腔全程显影,假腔节段性显影;第二期,真腔信号减退,假腔全程显影。检出内膜破口23个,数量、位置与DSA一致;8个呈血流喷射征。5条左肾动脉、3条右肾动脉和1条腹腔动脉干开口于假腔。结论基于AD双腔血流动力学差异的TT测试和双期扫描,是大范围AD 3.0 T两段式双期3D CEMRA的技术要点,该方法可满足大范围AD的诊断要求。
潘碧涛潘希敏胡美玉江波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骶尾椎脊索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骶尾椎脊索瘤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观察21例骶尾椎常规MRI、DCE-MRI和HE染色病理表现,测取瘤体最大径与DCE-MRI的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SIC)和最大强化斜率(wash in rate,Wi R)、最大消退斜率(wash out rate,Wo R)及强化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瘤体T2WI以高信号为显著特点。"足突边缘"征阳性18例的瘤体最大径大于阴性者(t=2.800,P=0.011)。脊索瘤信号在30 min内逐渐增强,TSIC缓慢持续上升,Wi R为0.75±0.05,Wo R为0,TTP为30 min。病理学主要表现是富含空泡细胞和液滴状细胞的瘤细胞巢间以大量黏液聚集。结论骶尾椎脊索瘤具有以椎体为中心的三维侵袭并椎前侵犯倾向的生物学行为特性,"足突边缘"征是其重要边缘形态特征。特征性的T2WI高信号、缓慢持续强化,与瘤细胞及黏液密切相关。
方汉贞胡美玉潘碧涛潘希敏赖英荣江波
关键词:脊索瘤骶骨尾骨
3D对比增强MRA评价骨肿瘤生物学行为意义
MRI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在骨肿瘤的定性诊断与侵犯范围判断,但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肿瘤的MRI表现之间有较大程度的重叠,常常导致对骨肿瘤良恶性程度判断的困难.不同生物学行为肿瘤的血管造影,有其自身的表现特点,借助血管...
江波潘碧涛陈应明胡美玉孙海兴
关键词:骨肿瘤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生物学行为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4DCE-MRA和DWI表现(附7例报告)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放射学表现特征,着重探讨MRI中4DCE-MRA及DW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B患者的临床及放射学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重点分析4DCE-MRA、DWI的特征。结果:7例在X线片或CT上均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无骨膜反应,5例骨皮质明显变薄并部分中断,2例骨皮质变薄但仍连续。MRI所有病例均未见瘤周骨髓水肿,均可见软组织肿块,T1WI 5例略高信号、2例等信号,T2WI均以稍高信号为主,夹杂少许灶性高、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4DCE-MRA见肿瘤供血动脉显影及肿瘤染色,自动脉早期到静脉期瘤体染色信号逐渐增强;高b值DWI上病变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灰黑色较低信号,ADC均值(0.856±0.059)×10-3 mm2/s,肿块的ADC值低于正常肌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55,P<0.001)。结论:X线、CT和常规MRI反映SPB的恶性特性有限度,4DCE-MRA、DWI表现提示其恶性特征,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徐萍潘碧涛胡美玉黎规典潘希敏江波
关键词:浆细胞瘤骨肿瘤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放射摄影术
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A的特点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A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7月到2014年3月期间行乳腺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A检查的51例乳腺病变患者,扫描序列有T1WI、T2WI-STIR及dyn-THRIVE动态增强,动态扫描时间间隔46 s。连续扫描12个时相,获取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静脉期3期图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4例共16个病灶。观察乳腺的动态增强MRA特点及动态增强MRA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差异。结果乳腺癌动态增强MRA特点:瘤体动态显现,自动脉早期信号明显增强,周围有多支或粗大供血血管,动脉晚期可见增粗回流静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分别约1.56±0.32、1.48±0.35、1.45±0.30。结论结合动态增强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诊断乳腺癌。
胡美玉潘希敏刘迪敏
关键词: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
示教片
2009年
病史:女,13岁,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物3个月余入院。体查:颈软,左颈胸锁乳突肌中上段浅面及外上侧见一肿物,约3.0cm×2.0cm,质软,波动感,边界清,移动度小,不随吞咽活动。无红、热、痛,无血管杂音,未见瘘管。甲状腺不大。血沉17.00mm/h轻度升高,余血常规正常。
胡美玉
关键词:示教片无痛性肿物吞咽活动血管杂音左颈部移动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