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柱侧弯畸形VISTA序列MRI评价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MR各向同性T2加权容积成像(VISTA序列)评价脊柱侧弯畸形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1.5 T超导MR成像系统和相控阵全脊柱线圈,30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行全脊柱常规MR扫描及分段VISTA扫描,VISTA各段原始图像经无缝拼接后作曲面重组(cMPR)图像后处理,在单一平面上显示全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图像的诊断信息质量,按由劣至优顺序分为Ⅰ、Ⅱ、Ⅲ级。结果 VISTA-cMPR在单一平面上完整显示扭曲脊柱及脊髓的全貌,30例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信息质量均评为Ⅲ级,其中全脊柱"S"形侧弯畸形23例,颈、胸段侧弯畸形3例,胸、腰段侧弯畸形3例,腰段侧弯畸形1例。30例中,伴发半椎体畸形3例,Chiari畸形4例,脊髓空洞症8例,脊髓低位拴系3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各1例。常规MRI上诊断信息质量评价各级例数分别为Ⅰ级26例、Ⅱ级3例、Ⅲ级1例。常规MRI与VISTA-cMPR两种诊断方法的独立性检验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6,P<0.01)。结论 MR-VISTA对于脊柱侧弯畸形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潘希敏胡美玉刘迪敏覃浩玲江波
- 关键词:脊柱侧凸磁共振成像
- 显微线圈在近侧指间关节MRI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初步了解显微线圈在近侧指间关节(PLI)MR检查中的应用情况,为细微解剖结构病变的MR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5TMR扫描仪。7名正常志愿者的12个近侧指间关节分别使用显微线圈及C3线圈扫描。4个人体近侧指间关节标本使用显微线圈采用相同参数扫描。观察近侧指间关节标本横断、矢状及冠状面解剖结构,选择适合显示各结构的序列。在选出的序列中对志愿者图像进行评分,并采用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对比成像参数相同时矢状面T1WI志愿者显微线圈及C3线圈图像质量。结果显微线圈各序列图像能分别显示近侧指间关节及周围主要结构。志愿者12个PIJ中有11个关节结构均评为3或4分。C3线圈组12个PIJ均评为0或1分。志愿者显微线圈组及C3线圈组矢状面T1WI对比,显微线圈组近节指骨头、中节指骨底、关节软骨及掌板评分均高于C3线圈组。两组中上述结构评分比较Z值分别为-3.274、-3.274、-3.213及-3.742,P值均〈0.01。结论显微线圈可以清晰显示近侧指间关节主要结构,在指间关节的MR检查中具有优势。
- 刘敏孟悛非孙海兴刘迪敏胡关玉陈应明盘顺平王萍黄小玲
- 关键词:指关节磁共振成像
- 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A的特点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A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7月到2014年3月期间行乳腺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A检查的51例乳腺病变患者,扫描序列有T1WI、T2WI-STIR及dyn-THRIVE动态增强,动态扫描时间间隔46 s。连续扫描12个时相,获取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静脉期3期图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4例共16个病灶。观察乳腺的动态增强MRA特点及动态增强MRA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差异。结果乳腺癌动态增强MRA特点:瘤体动态显现,自动脉早期信号明显增强,周围有多支或粗大供血血管,动脉晚期可见增粗回流静脉。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乳腺癌与邻近正常乳腺实质或健侧乳腺实质的信号比值分别约1.56±0.32、1.48±0.35、1.45±0.30。结论结合动态增强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诊断乳腺癌。
- 胡美玉潘希敏刘迪敏
- 关键词: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
- 示教片
- 2009年
- 患者男性,34岁,因左膝活动不适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髌骨不适,上下梯明显,无放射,行平路及休息时缓解,无伴局部红肿,活动无受限。
体查:左下肢轻度肌萎缩,左膝无畸形,无肿胀,左髌骨研磨(-),活动无受限。
X线:左髌骨囊样破坏,内见骨嵴样突起,破坏边缘骨质薄层硬化(图1,2)。
- 刘迪敏
- 关键词:示教片局部红肿髌骨肌萎缩左下肢
- 有奖阅片测试
- 2009年
- 病史:患者,男,58岁,右内踝反复疼痛不适10余年。
X线:右内踝见分房样骨质密度减低区,边缘硬化;左内踝见小灶性类似改变(图1,2)。
MRI:病变呈TL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见低信号分隔(图3,4)。
- 刘迪敏
- 关键词:阅片疼痛不适骨质密度低信号内踝小灶性
- 磁共振波谱分析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罗柏宁刘迪敏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 MRI联合4D 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MRI联合4DCEMRA诊断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的意义。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远端长骨转移瘤患者的MRI、4DCEMRA资料,评估每例长骨转移瘤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病变周围水肿、病变信号特点;测量4DCEMRA长骨转移瘤各期相信号强度,计算各期相瘤体信号与动脉信号的比值,比较不同期相瘤体的信号差异。结果:①骨质破坏部位类型:皮质型2例,均位于骨干。髓腔型4例,3例位于骨端,1例位于骨干。②病变水肿程度:6例中病变周围大片明显水肿5例,小片状轻度水肿1例。③病变信号:6例病例MRI平扫均表现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6例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T1WI呈更低信号影未见强化。④4DCEMRA表现:动脉期6例瘤体迅速显影、瘤体信号明显增强,瘤体显现范围明显增大,4例呈"挂果征"改变,1例呈"抱球征"改变;至平衡期,瘤体显影范围固定,显影较静脉期稍减弱。6例长骨转移瘤显示瘤体供血动脉。瘤体供血动脉≤3支有2例;>3支有4例。4DCEMRA上瘤体供血动脉呈网状(Ⅰ)、粗短状(Ⅱ)、长条状(Ⅲ)3种表现。结论:长骨转移瘤MRI表现多样性,结合4DCEMRA的恶性新生肿瘤血管和瘤体染色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胡美玉潘碧涛潘希敏刘迪敏覃浩玲江波
- 关键词:骨肿瘤
- 关节韧带与骨骼肌的三维重建方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通过一系列正常与病变状态的关节部位的螺旋CT容积扫描,探讨三维软组织重建方法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72例骨关节及附近软组织的外伤、慢性劳损、炎症、退行性变、良恶性肿瘤等病变经螺旋CT容积扫描后,通过去皮、去脂肪等处理过程,可以获得关节附近仿真的骨骼肌和韧带的图像。【结果】通过总结,相关病变主要表现形式有肌肉韧带肿胀、关节间隙积液与积血、肌间粘连与包裹、肿物占位、浸润破坏、推移周围结构等征象,各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改变显示较常规CT更好。【结论】螺旋CT三维软组织重建方法对显示骨关节来源和软组织来源累及邻近肌肉和韧带的病变,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邝健谊孙海兴黄兆民麦远锋邹齐慧凌坚胡美玉刘迪敏
- 关键词:关节韧带骨骼肌容积扫描骨关节去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