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峰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腹腔镜微创与传统开放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手术相较于传统开放Mckeown手术在治疗食管癌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某医院胸外科开展的150例食管癌手术。其中75例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手术为观察组,75例行传统开放Mckeown手术为对照组。分析及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结果: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手术和传统开放Mckeown手术相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都有较明显的下降,术后肺部感染率、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术后24 h疼痛评分均显著减少,同时对于淋巴结的清扫个数也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有所增加,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手术较传统开放Mckeown手术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手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淋巴结清扫更加全面的优势,在食管癌的手术治疗中,安全可行,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 冯琼宇陶一勤胡海峰
- 关键词:食管癌近期疗效
-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围术期效果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围术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治疗的高龄(≥70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55.14±40.83)min,术中出血量为(140.53±35.24)mL,清扫淋巴结数量为(16.50±3.57)枚,住院时间为(15.12±3.27)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轻度声音嘶哑6例,颈部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6例,心律失常15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创伤小、出血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安全性较高。
- 胡海峰陶一勤黄国正廖慧娟
- 关键词:食管癌颈部吻合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分析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行食管癌根治术750例患者临床资料,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8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左胸入路胸内吻合口瘘19例(弓上13例,弓下6例),Ivor Lewis术后吻合口瘘5例。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胸腔内引流、纵隔脓腔冲洗以及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结果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胸腔内瘘患者死亡,其余胸腔内瘘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包括1例食管内置入支架患者。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是食管癌术后的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处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
- 胡海峰陶一勤李道航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并发症肠内营养
-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颈部T型吻合与圆吻吻合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中T型吻合与常规圆吻吻合两种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8例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手术方式分为T型吻合组32例及圆吻吻合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型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13%)低于圆吻吻合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中T型吻合的临床效果优于圆吻吻合。
- 廖慧娟陶一勤胡海峰
-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的100例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组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组。【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32例(转移组),未转移78例(未转移组)。转移组肿瘤分化程度高、肿瘤长度≥8 mm、T3分期占比、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淋巴结短径/长径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淋巴结短径/长径均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淋巴结长径、淋巴结短径、淋巴结短径/长径预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711、0.847。【结论】螺旋CT MPR技术对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 欧小玲杨彬孟祥荣胡海峰
- 关键词:食管鳞癌喉返神经淋巴结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和Ⅰ型胶原在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和Ⅰ型胶原(Col1A1)在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需求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心胸外科瓣膜置换术和先天性心脏病开胸修补术患者信息和右心房组织标本,依据患者病史、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分为瓣膜性心房颤动组(AF组)和先心病合并窦性心律组(SR组),每组30例,观察对比HDAC4与Col1A1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应用Masson及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和病理的变化;免疫印迹实验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心肌组织HDAC4和Col1A1的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HDAC4和Col1A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较SR组,AF组心肌组织胶原主要分布于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SR组,AF组HDAC4和Col1A1蛋白与m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4与Col1A1在瓣膜性心房颤动心肌组织中表达升高,这提示HDAC4与Col1A1可能促进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 庄珍珍陶一勤胡海峰肖大树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重构
- 23例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处理体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 23例吻合口瘘患者行充分引流、控制脓胸、防治呼吸衰竭、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肠内营养。1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清理脓腔及置管引流;2例放置带膜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结果治愈19例,院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死因均为感染未控制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胸腔内大出血。自动出院2例。结论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合理的二次开胸清创置管引流以及食管带膜支架置人的方法值得推荐。
- 李道航胡海峰陶一勤沙纪名
- 关键词:食管肿瘤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
-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 2023年
- 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从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病例中,选取共计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亚肺叶切除术组35例和肺叶切除术组37例。结果 本研究表明,亚肺叶切除术的优势在于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痛苦较小并且术后住院持续时间较短(P<0.05),而其他的指标,如术后的并发症、复发或者转移等,不利于亚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我们还发现其术后FVC和FEV1的水平明显提高,而术中的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后的肺部感染、肺漏气、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在术后12个月的跟踪观察中,两组病例都没有出现病情的恶化和扩散。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与肺叶切除术相比,亚肺叶切除术在减少手术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更具优势,并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 李昊陶一勤胡海峰
- 关键词:早期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