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琨
- 作品数:43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Catwalk系统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重物坠落模型制作脑损伤模型。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移植治疗组,脑损伤后第7天移植DiO标记的UC-MSCs;损伤对照组,损伤后第7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接收任何手术和治疗。按照分组,分别在大鼠损伤前、损伤后3 d以及UC-MSCs移植治疗后7 d,以改良神经损伤程度评分(mNSS)为经典评估参照指标,同步对实验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检测,并于移植后14 d进行脑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评价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检测UC-MSCs治疗脑损伤后功能恢复情况的灵敏度。结果细胞移植后7 d,损伤组和移植组的mN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atwalk则从大鼠每一只爪子的压力、长度、宽度、面积、步幅等不同量化的角度,呈示了损伤组各参数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P<0.05),以及移植组和损伤组之间的部分差异;移植治疗组的损伤灶区显示,DiO标记的UC-MSCs呈GFAP和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结论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损伤大鼠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更为敏感客观,可准确评价UC-MSCs移植治疗TBI并促进脑功能恢复的情况。
- 张润秦琨秦琨刘翼法志强蔡颖谦刘翼
- 关键词:脑损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复合手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复杂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至2018年进行的9例行复合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4例,反复癫痫发作1例)5例,颈内动脉长节段慢性闭塞合...
- 王坤秦琨彭超邓先明周东陈光忠
- 关键词:复合手术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 文献传递
- 神经内镜治疗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并利用MRI、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了解LI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神经内镜治疗效果。结果15例LIAS患者术前MRI均有可见的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脑组织相对萎缩,无室管膜下渗出;术后3个月MRI显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通畅,脑室缩小。MoCA、临床症状评估显示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利用Odom评价标准进行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可明显改善LIA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注意不应该把此类患者定义为静止性脑积水进行保守治疗。
- 郭文龙詹升全王鹏周东唐凯秦琨
- 关键词: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 术前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灌注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压变异性(BPV)是否与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脑灌注改变相关。方法前瞻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并行CEA治疗的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3 d起严密监测患者血压(4次/d)以获得其术前BPV(BPV以观察时间段内连续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之间的最大绝对差值即最大△为标准),同时监测术后3 d内出现的脑灌注变化(脑高灌注标准为手术麻醉复苏后新出现谵妄、亢奋表现或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颅内出血等,脑低灌注标准为手术麻醉复苏后新出现言语、运动等神经功能缺损或原有脑缺血症状加重,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新发脑梗死等),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术前BPV对患者CEA术后脑灌注改变的预测效能。结果47例患者中9例(19.1%)术后脑灌注发生改变(5例脑高灌注、4例脑低灌注),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发生脑梗死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余7例患者均为术后短期的谵妄(5例)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表现,经适当调整血压后均恢复正常。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BPV预测患者CEA术后脑灌注改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P=0.001,95%CI:0.775~0.977);进一步根据最佳指标阈值(27.00)将47例患者分为高BPV组(n=16)与低BPV组(n=31)后统计显示,2组患者间CEA术后脑灌注改变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BPV组患者发生术后脑灌注改变的风险是低BPV组的15.5倍(RR=15.500,P<0.001,95%CI:2.120~113.320)。结论术前BPV可能有助于预测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后脑灌注改变的发生。
- 王红芹洪川张莹王秋纯吴奇喆秦琨陈光忠
-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狭窄脑低灌注
- 牙齿种植后的那些事儿
- 2024年
- 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学、功能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缺失牙齿的人士开始选择种植牙修复。种植牙虽好,但也并非一种了事。种植牙也会“病”。天然牙的牙周组织会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种植牙也一样。种植牙周围的软组织和硬组织也会发生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
- 秦琨
- 关键词:种植牙种植体周围炎天然牙牙周组织牙齿种植口腔美学
- 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重建修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17例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行一次性咬合重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诊,调查患者主观感觉、咀嚼效果、义齿稳定性;以及是否有颞颌关节不适。结果:患者咬合升高1.5mm-2.5mm。随访6个月,患者无不适,咀嚼功能改善明显,对义齿的美观和功能都满意。结论:对于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损的病例可以尝试应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一次性咬合重建修复。
- 秦琨祝旭
- 关键词:重度磨耗牙列缺损咬合重建
- 颈动脉蹼1例被引量:3
- 2019年
- 颈动脉蹼(carotid web)是位于颈动脉球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1]。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病例报道少,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颈动脉蹼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邓先明陈光忠彭超秦琨丁晓雯王坤周东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影像学
- 复合添加剂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牙用陶瓷半透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背景:在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牙用陶瓷的光学特性研究中,除去主成分结构组成的影响外,复合添加剂含量及其比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的:观察复合添加剂对氧化锆增韧氧化铝牙用陶瓷半透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添加剂含量。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多角度评估,于2006-01/2007-05在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完成。材料:ZrO2,粒径70~140nm,Y2O3含质量分数为0.054,四方相占80%,单斜相占20%,为淄博中舜集团产品;TiO2,SiO2,La2O3,MgO复合添加剂质量比为1∶3∶2∶1。方法:按质量比8:2称取Al2O3,ZrO2,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0,0.01,0.02,0.04,0.07,0.1,0.13的复合添加剂,加入醇-水液(5∶3)制成的浆液。采用离心渗透注浆成型法制备坯体,常压烧结,制备牙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样品。主要观察指标:用反射率仪测量样品的表面光反射率并计算CR值。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显微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物相组成。结果:①相对密度与CR值:未掺添加剂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1.72%,含质量分数为0.01,0.02添加剂样品相对密度分别为91.15%、92.75%。对于掺添加剂的样品,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呈下降趋势;含质量分数为0.01,0.02样品组CR值分别为0.868和0.881,与相对密度成反比例关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0.224,P〈0.05)。②显微结构:未掺添加剂的样品组,晶粒大小不一致,有较多气孔存在。掺添加剂样品组随着添加剂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大,气孔增加,并且晶界处玻璃相生成增多。③X-射线衍射: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尖晶石(MgAl2O4)和硅酸镁(Mg2SiO4)的生成含量有增多趋势。结论:添加剂含质量分数为0.01的样品半透明度最高。过多的添加剂不仅使气孔生成增多,而且会造成新相析出,降低半透明性。
- 包广洁秦琨康宏沈利亚刘名剑
- 关键词:复合添加剂氧化锆半透性生物材料
-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薄层数据扫描获取5例AVM患者三维数据,通过Mimics 14.01软件进行数字化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应用AVM实体模型指导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及手术方案设计,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打印模型试验组术前谈话时间(10.2±0.8)min较对照组术前谈话时间(15.0±1.3)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0.6)分比(8.1±0.3)分,P<0.01],试验组术中造影后至手术实施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7±0.4)min比(10.5±1.6)min,P<0.01]。无一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术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畸形团空间构筑学特征,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同时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可提高与AVM患者术前谈话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 陈光忠李鉴轶秦琨董孟琪曾少建彭超詹升全周东唐凯林晓风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3D打印血管内介入治疗医患沟通
- 下颌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采用Vertucci等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 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285颗,双根牙2颗。三根牙1颗;根管Ⅰ型占77.78%,Ⅱ型0.34%,Ⅲ型2.08%,Ⅳ型0.69%,Ⅴ型14.58%,Ⅶ型1.04%,Ⅹ型0.69%,C型2.78%。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全部为单根;根管Ⅰ型占98.17%,Ⅴ型占1.83%。结论下颌前磨牙大多数是单根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类型主要是Ⅴ型,C型根管的检出率也较高。而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生率远低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分歧发生在根中或根尖1/3处。CBCT可用于下颌前磨牙复杂根管形态的评价。
- 秦琨祝旭张东坡王琳丹
- 关键词:下颌前磨牙牙根形态根管系统锥形束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