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捷

作品数:2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肾移植
  • 7篇细胞
  • 5篇移植术
  • 5篇移植术后
  • 5篇肾移植术
  • 5篇肾移植术后
  • 5篇术后
  • 5篇肿瘤
  • 4篇移植受者
  • 4篇肾移植受者
  • 4篇受者
  • 4篇膀胱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移行细胞
  • 3篇移行细胞癌
  • 3篇细胞癌
  • 3篇抗体
  • 3篇灌注
  • 3篇膀胱癌

机构

  • 24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24篇祝捷
  • 15篇范昱
  • 14篇刘志宏
  • 13篇沈兵
  • 13篇龚华
  • 9篇包尔敦
  • 7篇邱建新
  • 6篇谭建明
  • 5篇秦燕
  • 4篇郭义峰
  • 4篇刘永
  • 3篇朱江
  • 3篇谈鸣岳
  • 2篇唐孝达
  • 2篇徐琴君
  • 2篇李继坤
  • 2篇周崇治
  • 2篇王庆华
  • 2篇路光中
  • 2篇王忠

传媒

  • 7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透析移植...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Tac单抗诱导治疗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首次尸肾移植受者使用抗Tac单抗诱导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分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首次尸肾移植的患者,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激素+骁悉+新山的明)基础上,给予两剂抗Tac单抗诱导治疗,其中舒莱组30例,赛呢哌组28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6周及8周外周血淋巴细胞CD分子的表达.结果: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分子变化明显,其中CD25在术后明显下降(P<0.05),并维持4~6周;CD40亦明显下降(P<0.05),术后2周时开始回升;CD86、CD28、CD80、CD95等均有下降,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莱组和赛呢哌组CD分子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Tac单抗可以有效地封闭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表面的CD25,抑制其增殖和分化;通过某种机制,抗Tac单抗可以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的表达,可能起到抑制B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
陈向锋祝捷沈兵刘志宏龚华李永祥范昱谭建明
关键词:肾移植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
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以Lewis大鼠为供体,F344大鼠为受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共54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sA2mg·kg-1组和CsA6mg·kg-1组(每组18只)。空白对照组术后每天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试验组腹腔注射CsA2mg·kg-1或CsA6mg·kg-1,连续10d。术后20、40和60d时分批处死,取移植心脏行病理检查,对冠脉血管重塑和单核细胞浸润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对照组有7(39%)只大鼠出现移植心停跳,CsA6mg·kg-1组有2(11%)只大鼠带心死亡。(2)术后40d各组都出现典型的冠脉内膜增生病变,术后60d病变更加明显。(3)各时段CsA组冠脉内膜增生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术后20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用近交系的Lewis和F344大鼠建立心脏移植模型,移植后给予短程、小剂量CsA(2mg·kg-1)干预,术后40d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慢性排斥动物模型。
刘志宏沈兵龚华刘法兵祝捷包尔敦邱建新范昱
关键词:动物模型慢性排斥心脏移植
乌司他丁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95表达以及血浆sICAM-1、IL-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95表达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的机制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择期肾移植患者51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乌司他丁干预组(n=26)和对照组(n=25)。观察两组麻醉给药前,术后第7、14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CD95表达水平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后第7、14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CD95表达水平及外周血细胞因子sICAM-1、IL-8水平较麻醉给药前前显著升高(P〈0.01),在第7天时点最高,在第14天时点仍显著高于血管开放前水平(P〈0.05);但乌司他丁组升高的幅度在第7、14天时点均对照组组小(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95表达水平增高,CD95表达增加是肾移植患者免疫系统亢进的表现,乌司他丁能有效减少肾移植围术期CD95的表达,能够保护和恢复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肾移植围术期血中促炎因子sICAM-1、IL-8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乌司他丁能有效减少肾移植围术期ICAM-1、IL-8的释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移植肾有保护作用。
龚华刘志宏祝捷范昱
关键词:肾移植乌司他丁CD95SICAM-1
膀胱移行细胞癌高危复发患者Connaught BCG预防灌注的临床观察
1999年
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腔内灌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多发、复发或高瘤级的浅表膀胱癌患者治疗后有易复发倾向[1、2],是肿瘤复发的高危患者,对这类患者加强术后灌注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尤为重要,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并减少全膀胱切除的机会。自1997年2月起,我院...
朱江祝捷
关键词:卡介苗灌注法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不同剂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方法将9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2例,分别于术后接受120 mg、60 mg和30 mg 3种不同剂量的BCG膀胱灌注,随访6~24个月,评判患者灌注后不良反应和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60 mg剂量组膀胱灌注毒副反应较120 mg剂量组轻(P〈0.05),较30 mg剂量组肿瘤复发率低(P〈0.05)。结论BCG灌注剂量为60 mg时不良反应更轻,肿瘤复发率低。
龚华谈鸣岳刘志宏沈兵祝捷包尔敦范昱
关键词:膀胱癌卡介苗膀胱灌注移行细胞癌
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评估肾移植低危受者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减少了肾移植低危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改善了移植后的早期肾功能,可能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有益,同时不增加...
祝捷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
文献传递
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1A9基因多态性对麦考酚酸浓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1A9(Uridine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UGT1A9)基因多态性对体内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刘志宏王忠龚华沈兵祝捷范昱
关键词:肾移植受者中国汉族麦考酚酸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肾移植术后克隆氏病一例
2007年
目前,克隆氏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院1例患者于肾移植术11年后并发克隆氏病,给予病变肠段切除治疗,但最终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报道如下:
秦燕范昱郭义峰刘志宏刘永沈兵龚华祝捷徐琴君谭建明李继坤周崇治路光中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克隆氏病多脏器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免疫反应切除治疗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痊愈13例,死亡7例。查出细菌感染5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1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卡氏肺囊虫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龚华谈鸣岳刘志宏沈兵祝捷包尔敦范昱
关键词:肾移植重症肺部感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基因多态性对麦考酚酸浓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UGT1A9)基因多态性对体内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对196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C-440T/T-331C、C-2152T、T-275A和T98C突变位点.移植后第28天,通过检测3个时间点(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前、服药后0.5 h和2 h)的血浆MPA浓度来推算血浆MPA浓度的时间曲线下面积(MPA-AUC0-12),对SNP和MPA-AUC0-1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未发现C-2152T、T-275A、T98C突变;C-440T/T-331C突变频率为14.29%(28/196).-440/-331位点CT/TC突变型受者的MPA-AUC0-12为(40.6±11.8)mg·h·L-1,野生纯合(CC/TT)基因型受者的MPA-AUC0-12为(37.6±14.2)mg·h·L-1,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肾移植受者的UGT1A9编码基因中,C-2152T、T-275A、T98C突变的发生频率较低,-440/-331位点突变多为杂合基因型.-440/-331位点的SNP与受者血浆MPA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刘志宏沈兵龚华王忠王庆华祝捷范昱
关键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多态性单核苷酸霉酚酸药代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