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源 作品数:33 被引量:20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EGFR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结合TKI的最佳时机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脑部放疗(BRT)结合TKI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收集50例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案、疗效及失败模式。结果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0.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2.0%,预期生存时间为2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颅外转移灶、脑转移灶数目、放疗结合靶向时机与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灶数目和放疗结合靶向治疗时机与OS有关,先BRT组(BRT结束2周内行TKI治疗)较先TKI组(TKI治疗颅内进展后行BRT)有明显的生存获益(28m vs 18m,P=0.011)。所有患者1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60.2%,预期颅内PFS时间为1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放疗结合靶向时机与颅内PFS显著相关,先BRT组较先TKI组有较好的颅内PFS(17m vs 10m,P=0.019)。结论对于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过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结束后行TK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艾亮梅 廖佳 石兴源 廖志伟 余宏伟 聂豪 周同冲关键词:肺腺癌 脑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脾多肽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41)。对照组仅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观察组临床缓解率(RR)及临床控制率(DCR)分别为63.41%及85.37%,均高于对照组的47.37%及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3.783,P=0.029、0.040);(2)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正常、KPS评分增加、食管疼痛缓解、食欲改善及体质量增加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928、11.938、6.672、5.383、14.599,P=0.018、0.008、0.027、0.032、0.007);(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t=5.102、6.019、7.187、4.334,P=0.028、0.022、0.017、0.032),而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3.309、4.403、3.872、5.182,P=0.042、0.031、0.038、0.027)。结论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可能通过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而发挥作用。 宋先璐 石兴源 温月凤 周同冲关键词:放疗 食管癌 疗效 T淋巴细胞亚群 基于弥散加权成像功能扩散图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早期评价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功能扩散图(f DMs)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各时段的反应性。方法 32例符合手术指征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 d、化疗中(7、14和28 d)行MR-DWI扫描。设置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或体素变化率≤10%为阴性反应,变化率>10%为阳性反应;采用传统方式于产生的ADC图上测量记录其ADC值;将图像数据导入DWI-f DMs操作系统并逐期逐层手工勾画肿瘤靶区,设置操作系统评价区ADC值参数:ADC<1.300、1.300≤ADC≤1.400及ADC>1.400,记录各期靶区总体素和各统计区ADC百分比,染色显示靶区肿瘤内部情况;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两方法的先进性。结果 32例患者采用DWI-f DMs模式治疗1周后检出阳性反应29例(90.63%),而局部ADC模式1周后仅检测到1例(3.12%)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周后DWI-f DMs和ADC方式检出阳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总体素出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分区统计:ADC<1.300区体素百分比呈减低趋势,ADC>1.400区百分比呈增加趋势。结论与传统ADC方法相比,DWI-f DMs能更早地检测到宫颈癌治疗中整体肿瘤靶区的反应性。DWI-f DMs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早期监测手段,并可预测其治疗效果。 张海南 张书旭 余辉 石兴源 蔡霜 郑志强 汤日杰关键词:DWI ADC值 体素 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放疗,其中接受榄香烯治疗的患者23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榄香烯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以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7.14%)(χ^(2)=14.575,P=0.000);治疗后,2组血清CEA和SC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榄香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EA和SCC水平,抑制肿瘤进展,值得临床应用。 戴璐 伍传新 傅文凡 江泽勇 廖洪映 石兴源关键词:肺癌 脑转移瘤 全脑放疗 榄香烯 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4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4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赛丁格(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3、6、12个月观察瘤体缩小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栓塞后6、12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1.4%、74.9%,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8.7%、82.4%,月经周期无改变,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45.3%,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贫血状况及压迫症状改善。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贫血,减少月经量,缩小瘤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林晓丹 石兴源 周同冲 张伟军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疗效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并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较.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51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 1次/日,5次/周,GTV分次剂量为2.2Gy,其处方剂量为70.4~74.8Gy/32~34次;CTV1分次剂量为1.8 Gy,处方剂量为61.2~64.8 Gy/34~36次;CTV2分次剂量为2 Gy,处方剂量为50~54 Gy/25~27次;对59例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分次剂量为2 Gy,1次/日,5次/周.GTVnx处方剂量70~78 Gy/35~39次,GTVnd处方剂量70 Gy/35次,CTV1处方剂量60~64Gy/30~32次,CTV2处方剂量50~54Gy/25~27次,有残留者适当缩野补量.采刚放化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分期情况给予顺铂+氟腺嘧啶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结果 DVH分析显示IMRT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保护好,特别是对腮腺的保护.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均可耐受,IMRT组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IMRT组患者口干程度明显较3D-CRT组减轻.近期疗效:CR28例,PR3例,总有效率(CR+PR)100%.1年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IMRT在剂量分布和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方面优于3D-CRT,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和后期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且最佳的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杜莉莉 周同冲 石兴源 刘源 宋先璐 廖志伟关键词: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肿瘤放疗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索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肿瘤放疗专业多层次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进行临床进修、规培、实习的学生各12、14、14名为研究对象,将3个层次学生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PBL联合CBL教学法)和对照组(传统LBL教学法),并对比2组学生出科时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以及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临床进修生(90.10±6.132,95.68±5.231)分、规培生(85.37±4.073,90.90±6.632)分和实习生(86.79±6.012,88.01±5.23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进修生(78.21±5.980,80.45±7.222)分、规培生(75.90±5.962,80.34±5.318)分和实习生(75.90±7.001,77.92±6.379)分(P<0.05);实验组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放疗专业的教学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多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理论基础及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值得在普通高等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及相关单位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石兴源 郭伟 梁阐锦 唐斯涵 廖志伟 林晓丹 周同冲关键词:教学法 PBL CBL 放疗科 一种输液港针敷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针敷料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橡胶片、敷贴片与密封环,敷贴片固定设置于橡胶片的外侧,密封环固定设置于橡胶片的顶部,橡胶片的中部开设有观察窗口,密封环的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输液... 聂豪 石兴源 夏阳 张敏 陈婷 梁阐锦 张术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毒性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期54例,Ⅳa期18例)随机分为高剂量试验组、低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三组全程均给予调强放射治疗(累积处方剂量:GTVnx 70 Gy/32 F,GTVnd 68 Gy/32 F,CTV1 62 Gy/32 F,CTV2 56 Gy/32 F;放疗周期为6周),对照组同时采用顺铂单药化疗(40 mg/m2,静滴,d1~d3,每21 d为一周期,化疗周期为2周期),高剂量试验组(200 mg/次,静脉滴注,每周一次,共6次)和低剂量试验组(100 mg/次,静脉滴注,每周一次,共6次)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期联合尼妥珠单抗进行治疗。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评价3组近期疗效,并采用NCI-CTC对毒性不良反应进行评定;随访时间为5年,比较3组中位随访时间、总生存率、复发率和累积远处转移发生率。结果:3组近期疗效基本相当,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未出现因毒副反应致死的情况发生;3组的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肝功异常等为主。随访5年,高剂量试验组和低剂量试验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5.4±3.77)个月和(53.8±4.12)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5±7.62)个月(P〈0.05);高剂量试验组和低剂量试验组的总生存率为87.5%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3组复发率和累积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试验组和低剂量试验组的中位随访时间、总生存率、复发率和累积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远期疗效较佳。 石兴源 艾亮梅 黄文瑾 余宏伟 廖志伟 林晓丹 周同冲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 尼妥珠单抗 顺铂 疗效 毒副反应 人CDK14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4(CDK14)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Trizol法提取不同人肺癌细胞株中总RNA,以β-Actin和CDK14分别为内参和目的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人CDK14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并评估其检测性能。同时将其应用于不同细胞系siRNA干扰前后的CDK1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经电泳分析、熔解曲线、产物测序确认人CDK14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已建立,其特异性良好,重复性佳(CV=7.13%),线性范围较宽(CDK14与β-Actin分别在Ct值范围22.47~32.96与15.14~27,55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44。)。利用该体系检测发现:在HCC827 D5和H1650细胞中CDK14基因高表达;在1~3号干扰片段中,1号片段为有效片段。结论人CDK14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已成功建立。 罗凯 黎谢梦丹 石兴源 贾晓婷 王倩 邓敏 仇秦威 张志杰 贺智敏关键词: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