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璐
-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对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集鼻咽癌患者15例,患者在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给予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方案同步化疗,放疗根治剂量为60~70 Gy/6~7周,2 Gy/次,5次/周;放疗期间给予DDP方案(顺铂20 mg/m2,d1~4)同期全身化疗2个疗程,每3周为1个疗程。放疗第1天开始用尼妥珠单抗100 mg,每周1次,共6~7次。结果 15例患者共接受92次的尼妥珠单抗治疗,平均6.1次。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例,稳定(SD)13例,控制率DCR(CR+PR+SD)为100%。平均随访13.5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7.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8个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为同期放化疗过程中产生的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等。与尼妥珠单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以上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疗效尚可,药物不良反应少,是鼻咽癌良好的治疗方法。
- 廖志伟周同冲宋先璐徐韬涂搏君
- 关键词:鼻咽癌尼妥珠单抗顺铂三维适形放疗
- 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发病和构成情况的变化,了解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变迁。方法对广州南方医院2000年至2006年7年间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部位和年龄的构成情况。结果所有826例患者中,膀胱恶性肿瘤260例(31.5%),列第一位;肾脏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别占30.4%和22.2%,列第二、三位。患者年龄从8个月至102岁,平均年龄56.8岁,50岁以上患者占69%;肾脏恶性肿瘤在40岁以后、膀胱恶性肿瘤在50岁以后、前列腺恶性肿瘤在60岁以后的发病都明显增加,而睾丸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40岁之前。在569例泌尿系恶性肿瘤中,男性464例,女性105例,男女比例为4.42∶1,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以中老年发病居多,泌尿系肿瘤以男性发病为主;前列腺及肾脏肿瘤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而阴茎肿瘤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 宋先璐聂军赵善超周同冲
- 关键词: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 广州市恶性肿瘤流行趋势,1997-2006
- 目的:描述并分析广州市1997-2006年恶性肿瘤流行状况及趋势,为今后研究肿瘤流行规律和探索病因奠定基础。认识肿瘤流行的基本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信息。对肿瘤分布规律及其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合理地制定肿瘤...
- 宋先璐
- 关键词:发病率死亡率
- 文献传递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胞外段不同功能段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 2012年
- 目的构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胞外段不同功能段V/VC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在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前列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RAGE不同功能段V/VC1的序列,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其重组于pcDNA3-HA载体中。利用PCR和测序鉴定克隆正确性。转染PC-3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克隆的RAGE不同功能段V/VC1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RAGE不同功能段V/VC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结论成功地构建了RAGE不同功能段V/VC1真核表达载体,其能够在PC-3细胞中表达。
- 李炬聪宋先璐陆斌李煜生洪英洽邓鹏赵楚标罗海华赵善超姜勇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真核表达载体前列腺癌
- 双氯芬酸钠喷雾剂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口咽粘膜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急性口腔、口咽粘膜炎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口腔、口咽粘膜炎可影响进食,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双氯芬酸钠喷雾剂(思孚欣)是第三代强效邻氨基苯甲酸类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可直接接触口腔溃疡的局部创面,具有高效、快速持久止痛、使用方便等特点。本研究观察思孚欣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疗效。方法96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或放化综合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出现症状后使用思孚欣,对照组出现症状后给予常规利多卡因混合溶液治疗。根据CTC3.0分级标准及疼痛的VAS评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口咽粘膜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问总的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1.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镇痛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部分病人有一过性疼痛等。结论思孚欣(双氯芬酸钠喷雾剂)是一种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口咽粘膜炎的方便,安全,有效的新型喷雾剂。
- 刘源周同冲宋先璐石兴源廖志伟黄文瑾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促进内皮细胞分泌IL-8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生成白介素8(IL-8)的作用,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内皮细胞来自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在体外共同培养,或以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对AGE-HSA进行预处理后再与HUVEC共同培养.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法检测HUVEC培养上清中IL-8水平,并提取细胞RNA,进行RT-PCR反应,检测细胞中IL-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GE-HS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刺激HUVEC生成IL-8,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AGE-HSA用sRAGE预处理后,刺激HUVEC生成IL-8的作用被抑制,并且此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的方式.AGE-HSA刺激HUVEC使IL-8mRNA表达增高,未经修饰的HSA无此作用.sRAGE能够阻断AGE-HSA诱导HUVEC表达IL-8mRNA的作用.整个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水平一致.研究首次证实,AGE-HSA与细胞表面受体RAGE相互作用可刺激内皮细胞分泌IL-8,并上调IL-8mRNA的表达.这为研究加速型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治疗由AGE增多和潴留所引起的病理损害提供了新靶点.
- 赵善超刘靖华宋先璐郭志坚邓鹏刘志强张训侯凡凡姜勇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内皮细胞白介素-8
- 鼻咽癌放射治疗伴迟发性颞叶型放射性脑病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究鼻咽癌迟发性颞叶型放射性脑病的诊断方法。方法:收集7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迟发性颞叶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2~8年,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6例、喷射状呕吐2例、记忆力下降2例、肢体乏力3例、听力下降3例、视力障碍3例、口角歪斜2例;MRI见混杂信号3例、异常信号2例、水肿灶1例;病理7例均为颞叶型,送检组织4.0cm×3.0cm×2.0cm~7.0cm×4.5cm×2.5cm大小,镜下7例均见脑组织片状坏死、出血,6例神经元变性,4例血管壁及其周围脑组织明显炎细胞浸润,2例可见血栓形成,5例周围脑组织胶质细胞增生,3例纤维组织增生伴局部钙化2例,4例脑组织疏松水肿。结论:鼻咽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发生迟发性放射性脑病多在2年后,患者多以头痛头晕就诊,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颅神经麻痹引起的相关症状;病理表现为多样性改变。
- 宋先璐周同冲韩西群赵彤
-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脑病
- 拉米夫定预防鼻咽癌治疗相关性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鼻咽癌治疗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初治HBsAg(+)鼻咽癌患者51例,将其分成两组:拉米夫定预防治疗组(A组,n=26例)和非预防治疗组(B组,n=25例)。A组患者在鼻咽癌放化疗前一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至放化疗结束后8w;B组未给予预防性口服拉米夫定。比较两组鼻咽癌治疗相关性肝炎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结果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期间,预防治疗组和非预防治疗组治疗相关性肝炎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分别为3.85%与32%、0%与28%、19.2%与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鼻咽癌治疗相关性肝炎的发生率、HBV再激活率及放化疗中断率。
- 熊勇周同冲张伟军王兆武林晓丹王秀利宋先璐刘源石兴源廖志伟
- 关键词:鼻咽癌乙肝病毒再激活同期放化疗拉米夫定乙肝病毒
- 放射治疗诱发肉瘤的诊断及治疗(附3例报告)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放疗)诱发的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因放疗而诱发的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予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随访8~18个月,1例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1例死于肿瘤转移,1例死于肿瘤复发。结论放疗诱发的肉瘤的诊断需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可联合化疗。
- 宋先璐韩西群周同冲赵善超
- 关键词:放射疗法肉瘤
- 二氯化镭223治疗伴骨转移前列腺癌的药理及临床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上升[1-2].前列腺癌发病隐匿,很多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已为晚期,此类患者采用去势治疗为基础的内分泌治疗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3].骨转移是前列腺癌重要的临床特征和主要致死原因,美国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约90%合并骨转移[4].伴有骨转移的CRPC(bone-metastatic CRPC,BmCRPC)会导致功能残疾、生活质量下降、远期并发症、医疗费用增加[5].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些治疗BmCRPC的药物不断出现,包括提高总生存期(如阿比特龙)、姑息治疗(如双膦酸盐)和放疗(如锶-89)药物[6-7].最近一种新药二氯化镭223也加入到治疗BmCRPC的队伍.二氯化镭223适用于有症状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CRPC患者,于2013年5月15日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美国上市,同时被列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治疗指南中[8-10].本文对二氯化镭223的药理及临床评价作一综述.
- 温耀安王沈凡宋先璐郑大勇赵善超
- 关键词: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骨转移氯化药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