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韬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汉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剂量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谷胱甘肽(GSH)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48例,年龄2~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GSH组(G1-3组)。G1-3组分别于含血停搏液中加入GSH50、75、100mg/kg,C组单用含血停搏液。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停CPB后6、12、24h(T2-4)时取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及主动脉开放后15min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对心肌细胞行线粒体量化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G1,2组L3,4时、G3组,T1-4时血浆cTnI浓度降低(P〈0.05);与G1组和G2组比较,G3组T1-4时血浆cTnI浓度降低(P〈0.05);与C组和G1,2组比较,G3组主动脉开放后15min时心肌细胞线粒体量化评分降低(P〈0.05)。G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GSH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肌损伤,剂量100mg/kg时效果较好。
- 李远强王志刚秦明峰宫本晶林启勇白韬郑华
- 关键词:谷胱甘肽心肺转流术心肌再灌注损伤
-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治疗体会
-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治疗体会。方法:我院1997的8月-2004年8 月,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共计418例,其中高龄高危BPH患者45例(占11%), 采用TURP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 谭本福曾建白韬
- 关键词: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
- 文献传递
- 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经胸壁微创封堵术及开胸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室间隔膜部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实施胸壁微创封堵术,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置入封堵器以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58例实施直视下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4例,输血率为7.4%;对照组患儿术中输注冰冻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者54例,输血率为100%,观察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总并发症率为43.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2例残余分流于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的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 熊荣生邓盛白韬刘毅君
-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总结分析4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脱术的治疗体会,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2010年期间,40例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手术时机的选择、病因、心包剥脱范围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40例中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97.5%)症状均明显缓解出院。35例(87.5%)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期2个月~10年。绝大数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能从事中等程度体力劳动以上28例(74.60%),症状改善者7例(22.22%),无明显改善者4例(3.17%)。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尽早剥除缩窄心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熊荣生邓盛白韬
- 关键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
- 三镜联合鼻胆管引流术与两镜T管引流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中的疗效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诊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胆管组(n=24)和T管组(n=32),鼻胆管组采用同期三镜联合ENBD,T管组采用两镜(腹腔镜、胆道镜)置入T管引流。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管组比较,鼻胆管组带管时间更短,术后第1、2、3天胆汁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完成手术并成功置管,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鼻胆管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T管组(4.2%vs.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共48例复查腹部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复查率为85.7%,均未出现胆道狭窄、再生结石、胆管炎等远期并发症。结论急诊同期三镜联合ENBD治疗部分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安全、有效。
- 严朝成古雅白韬李云峰
-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急性重症胆管炎
- 4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治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经外科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8±8.8)岁。胰管平均直径(1.1±0.6)cm,分支胰管型肿瘤平均大小为(4.64-1.5)cm。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8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例,全胰腺切除术1例。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3d。术后病理:腺瘤5例(10.4%),交界性肿瘤12例(25.0%),原位癌14例(29.2%),浸润性癌17例(35.4%)。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2.9%。非浸润性肿瘤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8.9个月,无一例复发或死亡。浸润性癌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3.2个月,其中1例死亡,无复发病例。结论IPMN手术指征应根据专家共识和患者实际情况确定。IPMN的诊治应在胰腺外科中心实施。
- 白韬孙备陈华白雪巍王拥卫姜洪池
- 关键词:胰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 巨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手术策略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巨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外科手术治疗的要点和难点.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59例巨大腹膜后肿瘤(肿瘤直径&gt;10 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巨大腹膜后肿瘤均经病理确诊,其中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37例.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7年,良性肿瘤18例,完整切除15例,其中原位复发5例;恶性肿瘤30例,完整切除26例,其中原位复发12例.二次手术3例.死亡6例,3例为完整切除原位复发,3例为姑息切除.结论 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认真评估及准备,术中稳健操作,准确判断,力求做到R0切除方能使患者长期受益.
- 白韬王发伦孙备白雪巍陈华姜洪池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
- 血清MMP⁃11、TGF⁃β1水平在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在胸主动脉瘤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胸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再以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将其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初检时血清MMP⁃11、TGF⁃β1表达水平差异,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胸主动脉瘤患者血清MMP⁃11与血清TGF⁃β1水平的相关性;根据病理类型,将研究组患者分为真性动脉瘤组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两个亚组,比较其血清MMP⁃11、TGF⁃β1水平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血清MMP⁃1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主动脉瘤患者血清MMP⁃11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真性动脉瘤组患者血清MMP⁃11、TGF⁃β1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P<0.05)。结论胸主动脉瘤患者中血清MMP⁃11表达与TGF⁃β1调控关系密切,了解MMP⁃11、TGF⁃β1表达水平有利于临床防治胸主动脉瘤。
- 白韬田文海唐康岁彭涛缪宜成甘金城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1胸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不同灌注方式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
- 2010年
- 未成熟心肌与成熟心肌在结构、功能、能量代谢及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方面差别明显。目前尽管可以成功地矫正先天性心脏缺陷,但是其术中不适当的心肌保护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心肌功能障碍却是导致患儿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寻求一种与未成熟心肌生理、功能等相适应的心肌保护措施,一直是小儿心脏外科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出现的各种停跳液的灌注方法,为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 白韬陈华夏邓盛
- 关键词:心肌保护未成熟心肌单次灌注体外循环
- 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和总结2002~2007年收治的10例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10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患者均经再次换瓣手术治疗,7例恢复顺利出院,3例因低心排,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晚发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应尽早诊断,及时手术,术后加强心功能维护及远期随访。
- 白韬邓盛刘邕波蒋润发熊荣生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