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博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弹力蛋白酶加压灌注建立腹主动脉瘤大鼠模型方法的改进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成功率高、符合人腹主动脉瘤(AAA)病理生理特点的大鼠AAA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通过左髂总动脉插管,行肾下腹主动脉节段猪胰弹力蛋白酶加压灌注(期间行一系列方法上的改进),对照组以同样的方式接受生理盐水灌注。于术前、术后7,14 d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灌注段腹主动脉尺寸,并于术后14 d取灌注段腹主动脉标本行弹力纤维染色。结果:术后7,14 d超声检测显示,对照组灌注段腹主动脉大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模型组灌注段腹主动脉明显增大,模型成功率100%;术后14 d,模型组大鼠灌注段腹主动脉横截面积为术前的(5.17±0.61)倍,而对照组为(1.03±0.09)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弹力纤维染色显示,模型组血管中层弹力组织明显破坏,动脉壁弹性纤维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通过改进方法,建立了成功率高,病理特征典型的大鼠AAA模型,为开展AAA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实验模型。
- 张祁姜琴符洋王伟张梦华田壮博黄建华
- 关键词:主动脉瘤疾病模型弹力蛋白酶
-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真腔次全闭塞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急性B型AD真腔次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根据近端破口位置决定是否同时行左颈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重建修复(含支架开窗、烟囱支架),远端受累分支血管根据AD真腔开通后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支架成形术或血液透析治疗。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51枚(植入1枚27例,2枚12例),同时植入腹主动脉裸支架3枚,肠系膜上动脉支架8枚,髂动脉支架12枚,颈动脉原位开窗或烟囱支架9枚,锁骨下动脉开窗或烟囱支架枚17枚。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5例(38.5%);5例一侧肾动脉完全假腔供血遂接受覆膜支架开通;中重度肠道缺血表现8例(20.5%),其中6例接受二次腔内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率为7.7%(3/39),死因主要为重度肾功能不全和酸中毒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6~25个月,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80.6%(25/31),其中支架段主动脉完全重塑率为68%(17/25)。结论B型AD真腔次全闭塞一经确诊,建议尽快手术。腔内开通过程需要多种技巧,部分患者两段式支架应用有利于真腔开通,降低假腔压力,促进血管重塑。
- 方志勇王庆欧阳尚田壮博谷鹏向华向斌
-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再灌注损伤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序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双导向技术引导下^(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序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原发性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采用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双导向技术引导下^(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序贯TACE治疗(联合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单纯TACE治疗(单纯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癌栓大小、肝功能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①术后30d,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缓解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6.7%,单纯治疗组患者治疗缓解率为58.8%,总有效率为85.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治疗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癌栓面积均较术前缩小,术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癌栓面积小于单纯治疗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术后7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而术后30d均较术后7d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7d GPT、GOT、TBIL水平均高于单纯治疗组,术后30d则均低于单纯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51.7%,单纯治疗组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23.8%,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低于单纯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序贯TACE治疗HCC合并PVTT的近期疗效较好,优于单�
- 周腾超田壮博龙林
-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
- 经导管栓塞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应用现状
- 2025年
-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病率高,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致残病因之一,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健康、经济负担。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不能手术的患者治疗方法有限,近期经导管栓塞已成为该部分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式。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如膝骨性关节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冻结肩)、肌腱病和颈背部肌肉疼痛等,均可形成病理性新生血管及炎性反应。通过经导管栓塞异常新生血管,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目前国内关于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栓塞治疗研究较少,国外也缺乏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该综述探讨了介入栓塞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基本原理,简述该技术的操作以及最新临床证据。
- 谭杰方志勇王庆田壮博谷鹏兰斌
- 关键词:经导管栓塞膝骨性关节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炎性反应
-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 探究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腹主动脉瘤且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根据期间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整理,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EVAR治疗,研究组则在接受EVAR治疗后联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72 h血小板下降数量分别为(3.31±0.64)分、(21.18±2.40)×10^(9)L,均低于对照组[(4.82±0.76)分、(30.84±3.41)×10^(9)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28±2.11) h、(7.75±1.42) d,均短于对照组[(29.85±2.47) h、(10.04±1.6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研究组皮质醇、PGE2、ACTH、CRH水平为(138.46±12.75) ng/L、(270.38±20.75) pg/m L、(24.79±4.83) ng/m L、(44.11±8.69) pg/m L,均低于对照组[(153.47±15.92) ng/L、(309.75±24.80) pg/m L、(31.94±6.13) ng/m L、(53.64±10.55) 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均较低于照组(39.13%、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效果满意,不仅能缓解术后应激反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田壮博梁帅兵蔡卓言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EVAR地塞米松应激反应并发症
-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评价腔内成形术(PTA及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和临床观察。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多段病变患者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36(97%)例手术成功,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38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静息痛好转。术后踝/肱指数(ABI)(0.83±0.12)与术前(0.3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的腔内成形术(PTA+PTAS)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掌握腔内成形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维持通畅率的关键。
- 方志勇向华刘觉仕张智明王庆田壮博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球囊
- NLR联合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17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随访追踪患者预后,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联合H-FAB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NLR、H-FAB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NLR、H-FABP、WBC均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联合H-FABP预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均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的0.626及0.712。结论:NLR联合H-FABP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田壮博方志勇向斌蔡卓言梁帅兵
-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预后
- 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与分次手术治疗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患者53例,以接受采用法国Gamida公司新型静脉剥脱导管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次数不同分为两组。单次手术组:(28例)患者一次性接受双侧手术;分次手术组:(25例)患者接受单侧手术,1月后再入院接受对侧手术。结果:分次手术组两次手术时间总和较单次手术组手术时间长(P=0.034),而两组在术中失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550)。两组临床治愈率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当(P>0.05),但分次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单次手术组(P<0.001)。结论: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导管单次手术剥脱双下肢单纯性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分次手术相当,但在经济方面单次手术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 张祁黄建华孙维佳刘光强夏仁鹏张梦华田壮博
-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剥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