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恒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鱼类
  • 1篇幼鱼
  • 1篇鱼类
  • 1篇月龄
  • 1篇中华鲟
  • 1篇水鱼
  • 1篇趋光性
  • 1篇资源评估
  • 1篇子二代
  • 1篇网箱
  • 1篇基尔霍夫
  • 1篇光照
  • 1篇长江

机构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篇王恒
  • 2篇危起伟
  • 1篇张辉
  • 1篇李雷
  • 1篇刘猛
  • 1篇杜浩
  • 1篇孙立元
  • 1篇李罗新
  • 1篇李伟
  • 1篇谢晓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光照偏好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7月龄对过渡区(20-50lx)选择较为显著(P〈0.05);群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均对过渡区(20-50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一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5-135lx照度区选择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7月龄幼鱼较多地选择23-202lx照度区,表明随着年龄增大,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对光照的可接受范围变大。研究表明,中华鲟子二代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最适照度为20-200lx。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华鲟子二代人工养殖和放流提供参考。
王恒危起伟李伟刘猛李雷杜浩李罗新
关键词:幼鱼趋光性
基于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的长江4种淡水鱼目标强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是将回波积分值转换成绝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渔业声学技术的热点研究内容。2012年12月及2013年6―7月,在三峡水库中华鲟基地网箱内使用BioSonics DT-X(199 kHz)分裂波式科学回声仪测定了4种共计31尾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背腹方向的目标强度,并将此结果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鱼包括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8尾、鲇(Silurus asotus)10尾及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7尾。结果表明,模型法测定结果与网箱控制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构建4种鱼TS值(dB)与体长(BL, cm)的标准方程分别为鳊:TS=20lg(BL)-70.1 (R^2=0.94);鲢:TS=20lg(BL)-67.0 (R^2=0.80);鲇:TS=20lg(BL)-74.5 (R^2=0.80)及长江鲟:TS=20lg(BL)-66.1 (R^2=0.94)。模型法获得实验鱼目标强度的分布表明,鱼类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鳔室数量会影响目标强度的大小与分布特征。低频(38 kHz)下鳊、鲇及长江鲟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姿态倾角出现在-10°~0°,而鲢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10°,且不同种类鱼的目标强度最大值所对应姿态倾角的位置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测定了4种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可为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采用渔业声学方法进行长江淡水鱼类垂直原位监测评估资源量提供相关参数。
谢晓张辉孙立元蔡志宇王恒霍来江危起伟
关键词:资源评估长江淡水鱼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