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立元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鱼类
  • 2篇向家坝
  • 2篇长江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鱼类
  • 1篇鱼类资源
  • 1篇鱼类资源调查
  • 1篇渔业
  • 1篇渔业资源
  • 1篇声学
  • 1篇水声学
  • 1篇水鱼
  • 1篇筑坝
  • 1篇资源调查
  • 1篇资源评估
  • 1篇网箱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环境因素
  • 1篇基尔霍夫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篇孙立元
  • 2篇张辉
  • 2篇危起伟
  • 2篇谢晓
  • 1篇杜浩
  • 1篇王恒
  • 1篇王成友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水声学的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江段鱼类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44 km江段鱼类在枯水期(1—4月)的分布特征,2006—2012年期间采用裂波式探鱼仪BioSonics DT-X对该江段进行了7次水声学调查,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流速等环境特征数据,此外,还在2011年3月同期进行试验性捕捞。水声学探测目标(Max.(TSc)≥-45 dB)的平均强度为(-42.32±5.02)dB,推算平均体长为22.71 cm。试验性捕捞共采获20种鱼类,平均体长21.31 cm。鱼类在研究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横河口、岷江口、南广河口三处河口以及打铁窝、李家沱两处深水区。分析认为枯水期该江段鱼类对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通常栖息在水体深、流速小且弗劳德数(Fr)也较小的位置。
孙立元危起伟张辉王成友杜浩谢晓
关键词:鱼类资源调查水声学向家坝
筑坝对河流鱼类空间分布影响的水声学研究
长江上游大规模水电开发给渔业资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向家坝是金沙江梯级水电开发的最末阶梯,而梯级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工程,该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裂波...
孙立元
关键词:向家坝环境因素渔业资源
基于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的长江4种淡水鱼目标强度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是将回波积分值转换成绝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同时也是渔业声学技术的热点研究内容。2012年12月及2013年6―7月,在三峡水库中华鲟基地网箱内使用BioSonics DT-X(199 kHz)分裂波式科学回声仪测定了4种共计31尾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背腹方向的目标强度,并将此结果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实验鱼包括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6尾、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8尾、鲇(Silurus asotus)10尾及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7尾。结果表明,模型法测定结果与网箱控制法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构建4种鱼TS值(dB)与体长(BL, cm)的标准方程分别为鳊:TS=20lg(BL)-70.1 (R^2=0.94);鲢:TS=20lg(BL)-67.0 (R^2=0.80);鲇:TS=20lg(BL)-74.5 (R^2=0.80)及长江鲟:TS=20lg(BL)-66.1 (R^2=0.94)。模型法获得实验鱼目标强度的分布表明,鱼类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及鳔室数量会影响目标强度的大小与分布特征。低频(38 kHz)下鳊、鲇及长江鲟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姿态倾角出现在-10°~0°,而鲢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10°,且不同种类鱼的目标强度最大值所对应姿态倾角的位置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网箱控制法和模型法测定了4种不同鳔室构造和体型的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可为长江淡水鱼类目标强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采用渔业声学方法进行长江淡水鱼类垂直原位监测评估资源量提供相关参数。
谢晓张辉孙立元蔡志宇王恒霍来江危起伟
关键词:资源评估长江淡水鱼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