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 作品数:35 被引量:2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现代电子舌技术的传统苦味中药黄连的苦味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41
- 2014年
- 对代表性苦味中药黄连进行色谱分离,得到小檗碱(berber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groenlandic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corydaldine和阿魏酸甲酯(ferulic acid methylester)7种化合物。对其中的6种生物碱进行电子舌苦度评价及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显示,具有明显苦度的小檗碱,非洲防己碱,groenlandicine,药根碱同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而苦度较小的木兰花碱,corydaldine则没有抑菌活性;苦味化合物苦度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3,0.91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黄连中苦味化合物的苦度与抑菌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并进一步证实苦味化合物应为苦味药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 梁晓光吴飞王优杰富臻王源冯怡梁爽
- 关键词:苦味药苦味物质药效物质黄连电子舌
-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脑组织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川芍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能提高大脑血流量,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的凝集,同时,还具有保护神经细胞、保护脑损伤等作用。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脑组织中洋川芎内酯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于药...
- 熊耀坤林晓梁爽于泽杜焰冯怡
- 关键词:抗凝血药药代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I在灌胃和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尿液和胆汁中的排泄特征,为该成分的临床前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大鼠按剂量72 mg·kg-1灌胃和尾静脉给与洋川芎内酯I溶液,收集不同时间段尿液和胆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VWD)测定大鼠尿液和胆汁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检测波长均为278 nm,流动相均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结果:灌胃和尾静脉给药48 h后累积经尿液排泄的原形药物量分别为(179.8±33.68),(264.8±87.28)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77±0.15)%和(1.35±0.26)%;给药36 h后累积经胆汁排泄的原形药物量依次为(359.4±75.66),(426.3±140.90)μg,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22±0.49)%和(1.72±0.59)%。结论: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尿液和胆汁内以原形药物的形式排出量较少,且排泄迅速。
- 马聪熊耀坤马诗瑜富臻李俊梁爽冯怡
- 关键词:洋川芎内酯I尿液胆汁川芎
- 洋川芎内酯Ⅰ通过PIGF通路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被引量:9
- 2011年
- 探讨洋川芎内酯Ⅰ在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用MTT方法考察洋川芎内酯I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细胞活力的影响;用管腔形成实验观察洋川芎内酯Ⅰ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用血管生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洋川芎内酯Ⅰ处理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洋川芎内酯Ⅰ在浓度等于或低于50μmol/L时对HMEC-1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管腔形成实验发现洋川芎内酯Ⅰ组管腔长度和支点数目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多,说明洋川芎内酯I能显著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且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趋势。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洋川芎内酯I对胎盘生长因子(PIGF)有明显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提示,洋川芎内酯Ⅰ可能是通过上调PIGF而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 王硕冯怡王源梁爽王令仪徐德生阮克锋
- 关键词:内皮细胞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抗体芯片
- 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设计洋川芎内酯Ⅰ新剂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5μm,4.6 mm×100 mm),以乙腈-水(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测定洋川芎内酯Ⅰ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下洋川芎内酯Ⅰ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4.31 mg.mL-1;洋川芎内酯Ⅰ在pH≥9.0的缓冲液溶剂体系中不稳定。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13.43(lgPapp=1.13);pH值对洋川芎内酯Ⅰ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结论:洋川芎内酯Ⅰ水溶性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适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借此解析其快速入血入脑过程,预测洋川芎内酯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熊耀坤梁爽杜焰田凤冯怡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 应用反相高效制备液相同时分离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H被引量:7
- 2013年
- 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从川芎中分离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并进行结构鉴定。制备色谱条件:Shim-Pack Prep-ODS色谱柱(20.0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5 mL.min-1,进样体积1 mL,检测波长278 nm。经分析HPLC测定纯度,用UV,MS,NMR等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鉴定结果确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大于98%。该方法简便、快速,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很高,既适于用作对照品,也可满足新药研发的需要。
- 熊耀坤梁爽洪燕龙杨秀娟沈岚杜焰冯怡
- 关键词: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
-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小鼠单剂量静注或灌胃给予(104 mg·kg-1)洋川芎内酯Ⅰ,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血浆经沉降蛋白处理后,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2.0%冰醋酸(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洋川芎内酯H为内标,检测波长278 nm。结果:在0.075~30 mg·L-1范围内,洋川芎内酯Ⅰ在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75 mg·L-1,方法回收率大于8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 h,-4℃放置5 d,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基本稳定。小鼠静注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31.93 min,AUC(0-∞)2738.80 mg·min·L-1,MRT(0-∞)31.61 min;小鼠灌胃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40.07 min,AUC(0-∞)892.42 mg·min·L-1,MRT(0-∞)61.38 min。经计算,洋川芎内酯Ⅰ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1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简便快速,适用于洋川芎内酯Ⅰ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熊耀坤林晓梁爽于泽杜焰冯怡
- 关键词:小鼠药代动力学绝对生物利用度
- 一种二芳基丁内酯类化合物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芳基丁内酯类化合物的用途,所述的二芳基丁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通式Ⅰ所示化学结构:<Image file="DDA0000804999040000011.GIF" he="637" imgContent="d...
- 徐朝晖梁爽阮克锋冯怡
- 文献传递
- 基于HPLC测定闹羊花毒素Ⅲ、Ⅵ含量的羊踯躅不同药用部位质量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方法测定羊踯躅药材中闹羊花毒素Ⅲ和Ⅵ(Rj-Ⅲ、Rj-Ⅵ)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批次的羊踯躅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质量研究。方法: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ELSD法检测羊踯躅果实、花、根部位的Rj-Ⅲ和Rj-Ⅵ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选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75℃,进样量30μl。比较不同产地、批次的羊踯躅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中Rj-Ⅲ和Rj-Ⅵ含量差异。结果:Rj-Ⅲ在2.60~13.00μg、Rj-Ⅵ在3.39~28.2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实验Rj-Ⅲ和Rj-Ⅵ的RSD分别为2.47%、1.59%;日内/日间精密度实验RSD均<2%;稳定性实验RSD均<2.70%;两者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6%、101.39%,RSD分别为4.46%、2.91%,均符合相关规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批次的羊踯躅药材花部位的Rj-Ⅲ含量差异相对较大,果实部位Rj-Ⅲ和Rj-Ⅵ含量明显高于花及根。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羊踯躅药材不同药用部位Rj-Ⅲ和Rj-Ⅵ的含量检测。不同产地、批次的羊踯躅药材的不同药用部位中Rj-Ⅲ和Rj-Ⅵ含量存在差异。
- 陈琪琪房鑫薛秋雯何燕辰梁爽
- 关键词:药用部位HPLC-ELSD
- 电子舌在鉴别中药枳实药材产地来源中的应用被引量:34
- 2012年
- 目的用电子舌技术对枳实(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药材产地来源进行鉴别。方法通过电子舌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响应特点建立产地分类模型,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来判断测试枳实药材的产地归属,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市售的枳实药材主要分为江西类和四川类,电子舌对4种测试枳实药材的判断结果被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验证。结论电子舌能够有效鉴别未知产地来源的枳实药材。
- 吴飞杜瑞超洪燕龙王优杰梁爽冯怡阮克锋
- 关键词:枳实电子舌主成分分析柚皮苷橙皮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