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9篇畸形
  • 9篇发生率
  • 7篇围产
  • 7篇围产儿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产儿
  • 5篇腭裂
  • 4篇性别比
  • 4篇住院
  • 4篇住院分娩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4篇分娩
  • 4篇唇腭裂
  • 3篇新生儿
  • 3篇中国人
  • 3篇综合征
  • 3篇发病

机构

  • 19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出生缺陷...

作者

  • 27篇梁娟
  • 27篇王艳萍
  • 26篇朱军
  • 24篇缪蕾
  • 20篇周光萱
  • 17篇吴艳乔
  • 6篇肖坤则
  • 4篇代礼
  • 1篇须昌隆
  • 1篇朱军
  • 1篇代礼
  • 1篇曾敏

传媒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02
  • 5篇2001
  • 16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先天性巨结肠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了解我国围产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 1987~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 共监测先天性巨结肠 2 83例 ,5年围产儿数 44 896 92 ,全国发生率为 0 .6 /10 0 0 0。乡村的发生率为 0 .75 / 10 0 0 0 ,城镇为 0 .5 7/ 10 0 0 0 ,男性的发生率为 0 .6 7/ 10 0 0 0 ,女性为0 .5 1/ 10 0 0 0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先天性巨结肠围产期死亡率为 6 78.44‰。 49%的先天性巨结肠为多发性 ,以伴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畸形较为常见。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我国围产儿较常见的畸形之一 ,农村的发生率高于城市 ,男性高于女性 ,围产期死亡率较高。
梁娟王艳萍朱军缪蕾周光萱肖坤则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流行病学围产儿
中国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了解我国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在 1987~ 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5年共监测围产儿44 896 92例 ,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 133例 ,发生率为 0 30 /万 ,乡村的发生率为 0 2 6 /万 ,城镇为 0 32 /万 ;男性的发生率为 0 2 7/万 ,女性为 0 2 9/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有 48 1%为低体重儿 ,围产期病死率为 6 2 % ,产前诊断率为 14 3 %。 76 %先天性成骨不全为多发性畸形 ,以合并骨骼系统的畸形多见。结论 我国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发生率与国外一些国家的相似 ,其围产畸形儿病死率较高 ,产前诊断率低 。
梁娟王艳萍缪蕾朱军周光萱吴艳乔
关键词:先天性成骨不全围产儿发病机制
1988~1992年全国先天性无耳和小耳畸形发病率的抽样调查被引量:109
2000年
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 ,了解中国先天性无耳及小耳畸形发病率的现状。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监测对象为孕满 2 8周至生后 7d的围产儿。 5年中全国 30个省 (市、自治区 )的 44 3~ 5 88所医院参加了监测。结果  1 988~ 1 992年全国共监测 32 46 40 8例围产儿 ,发现无耳及小耳畸形 45 3例 ,5年总发病率为 1 4 0 /万 ,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P <0 0 5 )。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 ,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全国以新疆发病率最高 ,为 2 0 8/万 ,内蒙最低 ,为 0 33/万。6 0 4 %的病例为多发畸形 ,与单发畸形 (占 39 6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无耳和小耳以伴发颌面部畸形最多 ,其次为肌肉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3 0 %的病例确认为综合征。结论 中国无耳和小耳畸形伴多发畸形比例明显较高 ;全国各省市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无耳及小耳特别是多发畸形患儿 ,还需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异常的诊断。
朱军王艳萍梁娟周光萱
关键词:小耳畸形发病率
中国围产儿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2000年
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 1987~ 1992年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w至产后 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 ,对30 0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发生率为 0 .6 9/万 ,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生率近似。城乡发生率、男女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是一种单发频率较高的畸形 ,单纯性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围产期病死率为 5 15‰ ,且围产期病死率随伴发畸形的增加而增加。本调查分析显示 :先天性小肠闭锁或狭窄是一种常见畸形 ,其患儿的存活率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梁娟王艳萍缪蕾朱军吴艳乔周光萱
关键词:围产儿先天性小肠闭锁流行病学
西南地区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的调查分析
2000年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地区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的发生状况及特点。方法 :在 1988 1992年期间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全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及非综合征性总唇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报告 1988 1992年西南地区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生率为 13 8/万 ,其中唇裂为 4.5 /万 ,唇裂合并腭裂为 9.3/万。西藏自治区的非综合征性总唇裂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 16 .7/万、7.6 /万 ;贵州省以唇合并腭裂最高 ,为 10 .4/万。城乡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6 .1/万 ,女性为 11.3/万 ,性别比为 1.5 :1。唇裂合并腭裂占总病例的 6 7%。单侧病例占 70 % ,左侧总唇裂为 46 %。结论 :西南地区各省、自治区的非综合征性唇裂发生率存在差异 ,西藏最高 ,四川最低。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 ,男性较女性易感。非综合征性唇裂合并腭裂较多发 ,单侧多于双侧 ,以左侧为主。
梁娟王艳萍周光萱朱军吴艳乔缪蕾
关键词:唇腭裂非综合征性发生率
1988~1992年我国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了解 1988~ 1992年我国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资料 ,分析我国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88~1992年城市、农村及全国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下降幅度分别为 2 6 .8%、34 .9%、31.5 % ,年下降速率分别为 7.5 %、10 .2 %、9.0 % ;全国六大地区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均有下降 ,其中华北、西南地区下降明显 ,下降幅度分别为 40 .7% ,44 .8% ;省、市地州、县级医院分娩围生儿的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下降了 16 .4%、34 .8%、2 9.9% ;多发畸形下降幅度 (4 4.4% )较单发畸形 (2 6 .8% )明显。结论  1988~ 1992年城市、农村及全国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
王艳萍梁娟朱军吴艳乔缪蕾周光萱代礼
关键词: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儿童先天畸形
中国人脐膨出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为了解中国人脐膨出(omphaloceles)的流行特征和基本状况,为进一步研究该畸形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在1987年1992年以医院为单位对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对监测到的522例脐膨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人脐膨出平均发生率为116/万,其中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16/万和204/万,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012/万。脐膨出的发生无城乡和性别差异。单发脐膨出占52%,多发占48%,脐膨出围产儿死亡达52%,多发病例达72%。与脐膨出伴发的畸形以无肛、脊柱裂和无脑儿等多见。脐膨出的产前确诊率为17%。结论:中国人脐膨出的发生率水平与国外报道的基本一致,但产前确诊率低,脐膨出常以多发形式出现,且死亡率高,在诊断和治疗该畸形时应警惕其他畸形的存在。
梁娟王艳萍朱军缪蕾吴艳乔代礼
关键词:脐膨出流行病学围产儿
中国围生儿小头畸形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了解小头畸形在中国的发生状况及其围生儿的围生期特点。方法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周~产后 7天围生儿监测 ,对 2 84例小头畸形围生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共监测围生儿 44 89692例 ,小头畸形儿 2 84例。中国小头畸形发生率为 0 .63/万 ,女性发生率为 0 .73/万 ,男性为 0 .5 1/万 ;城镇为 0 .5 8/万 ,农村为 0 .73/万。 47.2 %的小头畸形围生儿为低体质量儿。围生期病死率为 60 .2 %。结论 :我国小头畸形的发生率与其他国家相似 ,女性高于男性。其围生儿素质较差 ,围生期病死率较高。
梁娟王艳萍缪蕾朱军周光萱
关键词:小头围生儿发生率
我国婴儿型Ⅰ型多囊肾病(IPKD—Ⅰ型)调查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了解我国IPKD—Ⅰ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基本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及治疗此类畸形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方法 :1987~ 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以医院为基础在全国对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 ,对 3 74例IPKD—Ⅰ型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我国IPKD—Ⅰ型的发生率为 0 83 /万 ,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城乡、男女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4 4 3 8%的IPKD—Ⅰ型患儿为低体重儿 ,5 0 2 6%的IPKD—Ⅰ型患儿为早产儿。IPKD—Ⅰ型与神经管畸形、直肠肛门畸形和肺发育不全等畸形伴发频率较高。结论 :IPKD—Ⅰ型常以多发性形式出现 ,其围产儿的素质较差。我国IPKD—Ⅰ型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梁娟缪蕾王艳萍朱军肖坤则
关键词:畸形多囊肾婴儿
1988~1992年中国联体双胎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6
1999年
为了解联体双胎在我国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作者在1988~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了监测。结果:共监测出联体双胎106例,5年围产儿数3246408,全国平均畸形率为0.3/万。河南、安徽省最高,为0.8/万(P<0.05);北京市和吉林省最低,为0.1/万(P<0.01);城镇与乡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女性胎儿的联体双胎畸形率比男性胎儿高2倍多;联体双胎死亡率为915‰;产前确诊率31.13%。上述结果表明,联体双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畸形,在我国其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更多见于女性,我国的联体双胎产前诊断率低,尚有待提高。
梁娟须昌隆王艳萍缪蕾朱军代礼肖坤则
关键词:联体双胎围产儿流行病学发生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