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瑾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作用。方法 盐酸左旋咪唑和左旋咪唑碱口服剂量为 2 6 .2 5 m g/kg,分别于小鼠感染前 2天口服 ,连服 7d;涂肤剂为 1.0 %、2 .0 %、3.0 %、5 .0 %和 7.0 % ,分别于感染前 2、1天和当天涂肤。停药后 4周解剖 ,检获虫体。结果 盐酸左旋咪唑水溶液和左旋咪唑碱水溶液分别口服 ,两者的减虫率都为 0 ;5 .0 %的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当天涂肤、7.0 %盐酸左旋咪唑于感染前 1天涂肤 ,减虫率均为 10 0 .0 % ;2 .0 %、3.0 %和 5 .0 %的左旋咪唑碱于感染前 1天涂药 ,减虫率即可达到 10 0 .0 %。结论 左旋咪唑涂剂能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感染 ,左旋咪唑碱效果优于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无效。
- 杨明瑾漏磊君严晓岚吴玲娟李思温
- 关键词:左旋咪唑血吸虫尾蚴
- 康莱特治疗兔感染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 目的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兔,连续40天分别静脉注射康莱特注射液5、2.5和1.25 ml/kg.d剂量,对兔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治疗后家兔肝脏外观呈暗红,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质地较软,无腹水,A/G...
- 石君帆严晓岚杨明瑾漏磊君闻礼永宣尧仙
- 关键词: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机制中药治疗临床疗效
- 青蒿琥酯对家兔预防血吸虫病优化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为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制定最佳服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22个试验组按不同给药方案喂服青蒿琥酯,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虫率和治愈率。从而得出最佳的给药方案。结果各种方案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16mg/kg,每周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连服5次)的给药方案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9.5%(反复感染组为97.0%)。每15d服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服5次)的给药方案也可行,减虫率达81.4%(反复感染组为79.4%)。为加强10d间隔的2d疗法的效果,我们在末次给药的次日,再加服1次。可明显增强效果,减虫率可由31.1%提高到89.5%。剂量以16mg/kg(相当于临床6mg/kg)为宜,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同样剂量和疗法对不同感染度的家兔减虫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第7天开始首服,每周1次,连服4~5次的疗法效果最好。本疗法适宜于重感染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短期(2个月之内)接触疫水的人群使用。感染后第15天首服,每15d服1次,连服4~5次的疗法,由于副反应极轻,服用方便,价格经济,故适用于长期接触疫水的人群现场使用。服药剂量以16mg/kg为宜。
- 吴玲娟郭尧徐潘生杨明瑾严晓岚漏磊君李思温
-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病家兔
- 青蒿琥酯早期预防性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家兔的肝脏病理变化被引量:7
- 1996年
- 兔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青蒿琥酯,每wkl次,剂量分别为20mg/kg·次×4次(1组)和40mg/kg·次×6次(2组).于感染后12wk剖检:1组6只兔中有3只未检获虫体,此3只兔的肝脏肉眼直观和在切片中未见虫卵和虫卵性肉芽肿形成;另3只兔分别检获1—2对虫体,肝切片偶见少量虫卵和虫卵肉芽肿.2组6只兔中,仅1只检获3条(?)虫,未检获雌虫,故此6只兔的肝切片未见虫卵和虫卵肉芽肿.结果表明,兔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用青蒿琥酯作早期预防性治疗,可使宿主肝脏免受虫卵损害或轻微损害.
- 吴玲娟宣尧仙徐潘生郭尧范济堂杨明瑾李思温
-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血清学诊断价值评价
- 目的:研究融合蛋白ESAT6-38KDa-16KDa对结核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并与脂阿拉伯甘露糖抗原(LAM)及结核蛋白芯片的检测结果做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表达、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并分别以此和LAM为抗原包板,以...
- 漏磊君宋广忠泮结超石君帆丁建祖杨明瑾
- 关键词:融合蛋白ELISA
- 青蒿琥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本文报道了家兔服用青蒿琥酯药物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的试验结果。家兔于感染后第7d开始服用青蒿琥酯16mg/kg,每wk服1次,连服4次。服药兔于感染后40d检查均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体征。而对照兔则出现典型的发热、食欲差、体重增加缓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血清免疫学检查也发现对照兔的特异性IgG和CAg全部阳性,而服药组IgG大部分阴性,个别兔为弱阳性,CAg则全部阴性。这是由于青蒿琥酯有效地杀灭血吸虫童虫,阻止或减少虫卵产生,使宿主免受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从而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 吴玲娟徐潘生范济堂杨明瑾李思温
- 关键词:青蒿琥酯急性血吸虫病
-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防治血吸虫病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8年
- 本文就血吸虫病预防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治疗药吡喹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mg/kg对第7天、第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时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蒿琥酯均明显影响青蒿琥酯的杀童虫作用;先服青蒿琥酯而后服吡喹酮时,吡喹酮不影响青蒿琥酯的杀童虫作用。无论青蒿琥酯在服吡喹酮前服用,或后服用,或同时服用均明显影响吡喹酮的治疗效果。
- 吴玲娟徐潘生杨明瑾范济堂李思温
- 关键词:青蒿琥酯吡喹酮血吸虫病药物相互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rPstS1-HspX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血清学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rPstS1-HspX(rPH)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异丙基.陆D一硫代吡喃半乳糖苷(帆)诱导rPH融合蛋白表达,并用镍离子螯合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纯化后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最后用ELISA法检测194份血清抗体样本,其中来源于肺结核患者94份,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2份,健康对照者48份。结果rPH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主要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1000。经亲和层析后得到了浓度为0.62ng/mL,纯度达92%的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纯化后融合蛋白能与结核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重组蛋白rPH血清检测的灵敏度为77.6%(73/94),特异性为92.0%(92/100)。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rPH融合蛋白,其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是ELISA的可靠抗原。
- 宋广忠石君帆李召东杨明瑾漏磊君李涛王秀芝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诊断
- 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预防作用及优化给药方案。 方法 小鼠尾部接触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口服青蒿琥酯 ,灌注法收集计数虫体数和雌虫数 ,镜检计数肝脏和肠的虫卵 ,统计减虫率、减雌率和平均产卵量 ,分析青蒿琥酯不同给药时间、剂量、疗程的预防效果。 结果 青蒿琥酯预防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最佳剂量为 3 0 0mg/kg ,14、2 1d童虫对药物最为敏感 ,减虫率分别为 84%和 93 %。小鼠感染 14d后每周口服 1次青蒿琥酯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9% ;感染 14或 2 1d后每 2wk口服 1次青蒿琥酯 3 0 0mg/kg ,连续 4wk ,减虫率达 97%或 96%。各服药组平均产卵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青蒿琥酯可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 ,影响雌虫发育产卵 ,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建议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给药方案为感染 14或 2 1d后首服 ,每 1或 2周服用
- 陆绍红严晓岚李思温吴玲娟石君帆刘旭严啸华杨明瑾漏磊君熊谷贵闻礼永太田伸生
- 关键词:青蒿琥酯曼氏血吸虫病药物预防给药方案药物敏感性
- 浙江省2015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利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药物结合土埋方法进行灭螺;通过血清学方法过筛再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血吸虫病检测。结果2015年浙江省有螺乡(镇)94个,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65.72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86 hm^2;解剖钉螺784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0.60%(679/112800);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8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病例(或病畜)。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119例。结论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重新传播的流行因素仍然存在,应坚持以查灭钉螺和防控输入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巩固策略。
- 杨明瑾张剑锋严晓岚俞丽玲杜海娟谢娟闻礼永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输入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