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玲娟

作品数:49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血吸虫
  • 33篇吸虫
  • 25篇虫病
  • 24篇青蒿
  • 24篇青蒿琥酯
  • 23篇血吸虫病
  • 23篇吸虫病
  • 22篇日本血吸虫
  • 16篇日本血吸虫病
  • 6篇童虫
  • 5篇曼氏血吸虫
  • 4篇伊维菌素
  • 4篇日本血吸虫童...
  • 4篇尾蚴
  • 4篇菌素
  • 4篇口服
  • 4篇肠道
  • 4篇虫卵
  • 3篇血吸虫尾蚴
  • 3篇药物

机构

  • 40篇浙江省医学科...
  • 4篇医学部
  • 2篇安徽省血吸虫...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浙江省常山县...

作者

  • 40篇吴玲娟
  • 36篇李思温
  • 15篇徐潘生
  • 15篇杨明瑾
  • 13篇严晓岚
  • 13篇宣尧仙
  • 10篇漏磊君
  • 8篇闻礼永
  • 6篇郭尧
  • 5篇陆绍红
  • 4篇徐明生
  • 4篇杨纪顺
  • 4篇太田伸生
  • 4篇石君帆
  • 4篇熊谷贵
  • 3篇张绍基
  • 3篇林丹丹
  • 3篇刘跃民
  • 2篇刘志德
  • 2篇张中建

传媒

  • 17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6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优化方案及推广应用的研究
李思温吴玲娟张绍基戴裕海林丹丹徐明生刘旭张世清易志辉徐潘生
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研究属预防医学领域。该药为我们研制成功的一种预防血吸虫病的口服新药,1996年经卫生部批准(批文文号为卫药准字x-52[2]号)使用。同年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主要内容与结果为:一、实...
关键词:
关键词: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药物预防青蒿琥酯口服药
蒿苯酯预防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实验证明,实验动物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天开始服用蒿苯酯,每周1次,连服4~6次,对小鼠、家兔及犬体内的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杀灭效果.小鼠300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89.1%;家兔40mg/kg、连服4次和80mg/kg、连服6次的减虫率分别为99.2%和100%;犬45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97.1%.口服较安全.比较蒿苯酯、呋哺丙胺和吡喹酮三种抗血吸虫药物杀灭血吸虫童虫的效果证明,选用等毒剂量和等剂量的效果,以篙苯酯为最佳.
吴玲娟宣尧仙徐潘生李思温
关键词:血吸虫病
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感染临床试验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疗程的国产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以饱和盐水浮聚法筛选肠道线虫感染者,并观察伊维菌素疗效及不良反应。第 1 阶段对蛔虫、钩虫、鞭虫感染者分别以伊维菌素 0.1、0.15和0.2 mg/kg,蛲虫感染者 0.2 mg/kg顿服治疗,并与阿苯达唑 6.7 mg/kg(蛲虫感染者 13 mg/kg)顿服作疗效比较。第2阶段以伊维菌素0.3、0.4 mg/kg口服1 d或2 d治疗钩虫、鞭虫感染,并与阿苯达唑 6.7 mg/kg相同疗程作疗效比较。 结果 第1阶段:伊维菌素0.1、0.15、0.2 mg/kg顿服治疗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均达 100%(44/44、8/8、8/8),与阿苯达唑疗效相同(100%)(34/34);治疗中度、重度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分别为 12. 50% (2/16)、18. 75% (3/16)、17.39%(8/46),显著低于阿苯达唑治愈率76.47%(26/34)(P<0.01);治疗鞭虫感染者治愈率分别为 83.33%(10/12)、100%(12/12)和76.09%(35/46),显著高于阿苯达唑治愈率 47.06%(16/34)(P<0.01);0.2 mg/kg伊维菌素治疗蛲虫感染者治愈率为58.82%(20/34),低于阿苯达唑 13 mg/kg治愈率 100%(34/34)(P<0.01)。第 2 阶段:伊维菌素 0.3mg/kg口服1 d或2 d疗法对轻度钩虫感染者治愈率分别为85.29%(29/34)和79.41%(27/34),0.4 mg/kg口服1 d或2 d的治愈率分别为75.
詹福初闻礼永邵坚强杨纪顺李土荣李思温寿申岚吴玲娟
关键词:伊维菌素蛔虫钩虫鞭虫蛲虫
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伊维菌素0.1、0.2、0.2和0.2mg/kg 顿服分别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并与阳性对照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双盲治疗,伊维菌素和...
闻礼永李思温吴玲娟杨纪顺严晓岚杨明瑾漏磊君詹福初汪旭阳李土荣邵坚强郑金春傅美华
关键词:伊维菌素钩虫鞭虫蛲虫
文献传递
口服预防血吸虫病药物研究
李恩递肖树华吴玲娟刘志德杨静艳刘旭等
在“八五”期间,通过周密的实验设计和应用实验治疗学、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对青篙琥酯和篙甲醚的抗血吸虫童虫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将其发展成为可实际应用于现场的口服预防血吸虫病药物,基本情况列述如下:该项研究中...
关键词:
关键词:口服药物抗血吸虫药
长效涂肤剂“防蚴灵”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观察“防蚴灵”涂肤剂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方法 用氯硝柳胺加透皮促进剂制成 1% - 2 %浓度的“防蚴灵”,对感染前 1、2、3、4、5、6、7d涂肤的小白鼠和家兔分别进行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试验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小鼠在感染前 1- 4 d,涂 1%防蚴灵 1次 ,其减虫率为 10 0 % ,在感染前 5 - 7d涂药 1次 ,减虫率为 99.7% - 88.1%。家兔感染前 3- 7d涂 2 %的防蚴灵1次 ,减虫率为 86 .4 % - 80 .1%。结论 涂肤剂“防蚴灵”
严晓岚杨明瑾漏磊君吴玲娟李思温
关键词:防蚴灵氯硝柳胺血吸虫尾蚴
伊维菌素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的研究
闻礼永李思温白骅吴玲娟沈丽英金红日杨明瑾杨纪顺
1992年1月1日~2002年12月30日,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寄生虫病治疗药物,系放线菌新种阿佛链霉菌(Streptomyces ...
关键词:
关键词:伊维菌素肠道寄生虫病药物疗法
青蒿琥酯对家兔预防血吸虫病优化方案的探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为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制定最佳服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设22个试验组按不同给药方案喂服青蒿琥酯,比较各组的减虫率、减雌虫率和治愈率。从而得出最佳的给药方案。结果各种方案以感染后第7天首服青蒿琥酯,剂量为16mg/kg,每周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连服5次)的给药方案效果最好。减虫率为99.5%(反复感染组为97.0%)。每15d服1次,连服4次(反复感染组需服5次)的给药方案也可行,减虫率达81.4%(反复感染组为79.4%)。为加强10d间隔的2d疗法的效果,我们在末次给药的次日,再加服1次。可明显增强效果,减虫率可由31.1%提高到89.5%。剂量以16mg/kg(相当于临床6mg/kg)为宜,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同样剂量和疗法对不同感染度的家兔减虫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第7天开始首服,每周1次,连服4~5次的疗法效果最好。本疗法适宜于重感染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中、短期(2个月之内)接触疫水的人群使用。感染后第15天首服,每15d服1次,连服4~5次的疗法,由于副反应极轻,服用方便,价格经济,故适用于长期接触疫水的人群现场使用。服药剂量以16mg/kg为宜。
吴玲娟郭尧徐潘生杨明瑾严晓岚漏磊君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病家兔
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超微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被引量:22
1997年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灌服青蒿琥酯300mg/kg·次,每wk1次,连续4次。在首次给药和第2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收集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首次给药后4h,扫描电镜见虫体表皮肿胀;8-12h后表皮褶嵴消失、糜烂;第1d即发现死亡虫体。以后几次给药,病变加重,虫体大部分死亡。透射电镜见皮层细胞肿胀、肌层坏死及溶解、肠腔上皮破坏和脱落。实验表明该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有直接损害作用。
郭尧徐潘生宣尧仙吴玲娟李思温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青蒿琥酯超微结构电镜
青蒿琥酯早期预防性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家兔的肝脏病理变化被引量:7
1996年
兔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青蒿琥酯,每wkl次,剂量分别为20mg/kg·次×4次(1组)和40mg/kg·次×6次(2组).于感染后12wk剖检:1组6只兔中有3只未检获虫体,此3只兔的肝脏肉眼直观和在切片中未见虫卵和虫卵性肉芽肿形成;另3只兔分别检获1—2对虫体,肝切片偶见少量虫卵和虫卵肉芽肿.2组6只兔中,仅1只检获3条(?)虫,未检获雌虫,故此6只兔的肝切片未见虫卵和虫卵肉芽肿.结果表明,兔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用青蒿琥酯作早期预防性治疗,可使宿主肝脏免受虫卵损害或轻微损害.
吴玲娟宣尧仙徐潘生郭尧范济堂杨明瑾李思温
关键词:青蒿琥酯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