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作品数:92 被引量:310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粤西籍人群Fv Leiden基因突变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了解 Fv L eiden(因子 V L eiden)基因突变在广东籍正常人群中发生的情况。方法 :用两种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130例广东雷州籍正常人和 3例静脉血栓患者 Fv L eiden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所有的样本均未检出 FvL eiden突变。结论 :粤西籍正常人中尚未发现 Fv L 李凤芹 杨志刚 刘国勋 凌光鑫 蔡望伟 谢朝阳 杨勤关键词:静脉血栓 基因突变 神经纤毛蛋白及其配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3 2015年 神经纤毛蛋白(NRP)是信号素(Sema)家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共同受体.通过Sema家族和VEGF家族,NRP分别在神经元和心血管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NRP通过与其配体的其他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如Sema家族的神经丛蛋白和VEGF家族的VEGF受体(VEGFR)2,进而加强其信号传导,从而调节一些生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为胞迁移.研究证实,NRP在一些疾病病理相关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NRP可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这提示NRP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此外,在免疫系统中,NRP通过Sema3A参与免疫负调节,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新思路.笔者拟就NRP及其配体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文思思 杨志刚关键词:神经纤毛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调节 β-纤维蛋白原-455 G/A基因多态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01年 为了分析 β 纤维蛋白原 4 5 5G A(β Fg 4 5 5G 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 10 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15 6例健康人的 β Fg 4 5 5G A基因多态现象 ,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 ,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 (P <0 .0 5 )。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者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 (P <0 .0 5 )。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 ,在GA基因型中 ,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 (P <0 .0 5 ) ;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 ,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 ,提示 β Fg 4 5 5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 ,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 李凤芹 刘国勋 杨志刚 蔡望伟 凌光鑫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脑卒中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9年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通过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体内及体外实验均显示,HDACI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发挥其抗血液肿瘤的作用。HDACI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抗血液肿瘤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庆华 杨志刚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血液肿瘤 细胞凋亡 转录因子RUNX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与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AL患者RUNX1转录因子异构体RUNX1a和RUNX1b/c表达情况,为AL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类型AL患者不同疾病状态的RUNX1基因异构体RUNX1a... 刘佳 王巍 梁亮 李宁 杨志刚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DNA甲基化异常与恶性血液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11年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基础之一,DNA甲基化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综述了多种功能基因甲基化异常和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及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现状和前景,旨为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蔡静怡 杨志刚关键词:DNA甲基化 基因 恶性血液病 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调查 15 6例广东汉族健康人纤维蛋白原 (Fg)β- 148C/ 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情况 ,分析Fgβ- 148C/ 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 Fg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PCR- RFLPs方法及比浊法检测 Fg基因多态性及血浆 Fg水平。结果 :等位基因 T-14 8频率为 0 .2 85 ,携带 T-14 8基因组血浆 Fg水平高于野生型组 (P<0 .0 5 )。结论 :携带 T-14 8基因较不携带者血浆 Fg水平高 ,提示 Fgβ- 148C/ 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相关。 杨志刚 刘国勋 李凤芹 凌光鑫 程爽 蔡望伟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多态现象 急性相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不同刺激因子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目前细胞因子支持的脐血体外扩增是安全性较高、最有可能运用于临床的方法之一。目的:比较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脂多糖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实验,于2003-08/2004—05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10例正常脐血标本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及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自血病抑制因子为达科为试剂公司产品,白细胞介素6为晶美试剂公司产品,脂多糖由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延平教授自制。方法:密度梯度法体外分离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磁分选器和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提取脐血CD34+细胞。建立液体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40%的胎牛血清、20g/L牛血清白蛋白、20μg/L粒巨集落刺激因子、20ug/L干细胞因子、20μg/L自细胞介素3的RPMI1640培养液。取2×10^8L^-1脐血CD34+细胞,加入配制的液体培养体系50μL,设立8组:第1组仅加入RPMI1640作为对照,第2-4组分别单独加入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第5—7组分别加入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两两混合液,第8组加入3种刺激因子的混合液,上述各组脂多糖、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终浓度分别为10u,mL,10μg/L,10mg/L。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测定不同刺激因子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3d后与对照组比较,单用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F=3.33,P〈0.01),单用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6的效果均不显著(F=-2.14,183,P〉0.05);刺激因子两两联用及3种刺激因子联用时,对脐血CD34+细胞均具有促增殖作用(F=3.54-4.06,P均〈0.01),且3种刺激因子联用时的促增殖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在 张宇明 江黎明 李庆华 熊丹 杨志刚关键词:体外增殖 NRP-1参与Tregs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6年 NRP-1在Tregs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深入研究NRP-1与Treg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RP-1及Tregs的生物学特性,NRP-1在Tregs上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做一综述。 翁智云 陈伟娟 杨志刚关键词:神经纤毛蛋白 调节性T细胞 相互作用 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心肌梗死大鼠体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外周静脉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只有1%~5%的移植细胞能归巢到心肌梗死区域。目的:观察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3~5代细胞。建立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生长因子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3d和移植后3d单独或混合皮下注射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不注射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心肌梗死组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干细胞生长因子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迁移至心肌梗死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干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植入的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I。结果说明干细胞生长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至心肌梗死区域,在体内微环境的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转化为心肌样细胞。 吴祖常 吴国才 吴智明 吴智明 吕俊廷 熊丹关键词:干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肌梗死 诱导分化 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