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
- 作品数:31 被引量:3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森林雨季水源涵养能力研究——以勐龙河流域为例被引量:8
- 2015年
-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之一.该系统成功抵御了2009~2010年,60年一遇的大旱,从而备受科学家的关注.哈尼梯田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在抵抗极端干旱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雨季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林种,因为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和地表覆被等立地条件的不同,其不同土层重量含水量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各异;2云南松、华山松、桤木、杂木和杉木的雨季水源涵养量分别为3053.48 t/hm2、5336.12 t/hm2、4537.65 t/hm2、6044.23 t/hm2和2899.02 t/hm2.本文通过对各优势树种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能够为水源涵养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有效保护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提供科学基础.
- 李静闵庆文闵庆文杨伦白艳莹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
- 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作为我国农耕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创造并传承了类型多样、价值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维持了流域生态平衡,保育了生物多样性,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全面阐述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在缓解区域生态系统退化、改善水土流失状况、解决水资源供给矛盾等方面的突出价值,以期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杨伦闵庆文刘某承刘某承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 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对遗产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后对遗产地的经济影响还未得到较为准确的刻画。文章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以潮安区和饶平县为研究区,从总量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比较了遗产地潮安区和对照地区饶平县在2010—2019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TS)定量分析了遗产认定前后两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差异及其显著性。结果表明:1)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遗产地潮安区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收入显著增加,茶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2)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有效带动了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增强了单丛茶的品牌优势,推动了遗产地的茶旅融合,使地方得到了良好的政策支持,进而促进了遗产地的经济增长。
- 李静怡杨伦闵庆文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 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内涵与基本类型被引量:4
- 2019年
- 文章以当前国际上有关传统知识研究为基础,提出适用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知识概念,并系统梳理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知识的基本类型,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知识、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管理)的传统知识和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传统知识3类。在此基础上,按照传统知识所对应的物种资源、自然生境、农户社区和村落区域4类“载体”可进行细分,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知识的发掘、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杨伦马楠王国萍闵庆文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知识
- 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22年
-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及其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加剧了农户所面临的气候风险及其生计脆弱性。农户作为农村社区应对气候风险的基本单元,采取了多样的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笔者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的类型及其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户的适应策略效果评价这2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同时还甄别了目前研究中对农户应对气候风险的适应策略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旨在促进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及实践。
- 王国萍何思源闵庆文焦雯珺刘某承杨伦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风险
- 干旱区农户灌溉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被引量:4
- 2020年
- 对于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推动节水灌溉被认为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的措施,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该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投资力度。但由于缺乏对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本文基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实际调研数据,从地块特征、农户自身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采用多项Logit和决策树两种模型对比研究了干旱区农户选择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了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用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是农户选择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地块面积和家庭水浇地经营规模,但这三个因素对采用该技术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土壤类型对灌溉方式选择及其采用程度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农户所感知的水资源供求状况没有显著影响。
- 林惠凤刘某承杨伦闵庆文
-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户行为决策树模型
-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被引量:48
- 2019年
-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从补偿主体、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等3个方面对国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要求,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的角度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事权与补偿的关系;从对生态系统补偿和对人类行为补偿两个角度明确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并从识别补偿的主体、构建补偿的方式、确定补偿的标准、拓展融资的渠道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4个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 刘某承王佳然刘伟玮杨伦桑卫国
- 关键词: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
- 从理论到实践: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与典型经验被引量:14
- 2020年
-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最早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总结中国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方面的主要模式和典型经验,将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有参考。文章基于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本共识、原则和判断,以及各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和农业生产类型,将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经验总结为“优势产品生产型”“产业融合发展型”“资金政策支持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农民经营主体型”5类主要的保护实践模式。然而,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仍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有待于从遗产保护的主体、对象和途径等角度切入,构建适应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机制,以实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杨伦王国萍闵庆文
-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 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和耦合度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在讨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CRITIC法、Ganger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使用2005—2018年中国时序数据,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的农业要素投入和管制导向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存在相对单向的扰动,属于数量安全高于质量安全的非均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呈现出高度的内部耦合,但发展协调度不高;化学品投入和产业投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他要素投入影响不明显;管制导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内部协调度有积极影响,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未来应该通过优化管制效能,不断提高技术投入等要素的投入效率。
- 杨建辉杨伦
-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度
- 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潜力研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被引量:9
- 2023年
- 农业文化遗产地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研学旅行资源,发展研学旅行的潜力突出。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功能的实现,对于农业知识和农耕文化在代内和代际的传递,以及内源性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具有现实影响。本文尝试构建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旅行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价值潜力、遗产承载潜力、设施服务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4个维度,选取农业历史文化价值、农业教育价值、自然教育价值、遗产资源本底、政策保护水平、交通可达性、设施接待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研学市场支撑力、利益相关者支持水平10个层面的19项评价指标,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对其研学旅行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德清的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发展以阜溪街道的综合潜力最为突出;洛舍镇、钟管镇、新市镇、乾元镇和雷甸镇在未来强化相关研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新安镇和禹越镇由于资源禀赋和服务设施基础较薄弱,开发潜力较低。为进一步增强优势地区研学旅行发展的潜力,建议通过资源与遗产地组合的方式多样化消费选择,增强研学产品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农业文化遗产地研学旅行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的提出,可为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 王博杰何思源闵庆文杨伦杨伦杨晓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