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莹
- 作品数:37 被引量:60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被引量:12
- 2013年
- 绍兴会稽山脉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因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资源十分稀少,加之树龄过老,经营过度,树种资源流失严重,亟待挖掘和保护。本文在分析会稽山古香榧群资源现状及面临的威胁和机遇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 王斌陈锦宇闵庆文白艳莹袁正徐远涛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
- 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村环境保护
-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本文首先梳理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回顾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国内外进展,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
- 白艳莹闵庆文
-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
-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及评估(Ⅰ):价值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23
- 2020年
-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类典型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其水土管理方式、知识体系、文化内涵等对于协调社区生计与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这类传统生计区域往往与自然保护地毗邻或在其范围内,对其蕴含的价值进行识别与保护,不仅是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管理的诉求,也能够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与功能区划管理。本研究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识别,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广义概念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狭义概念,借鉴多类型自然保护地与世界遗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等价值体系,从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性、活态性与战略性特点出发,把握其核心价值,构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在充分吸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品牌价值评估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货币价值评价方法。以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存在价值以载体价值和服务价值为核心,服务价值则可细分为产品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9类,25个具体指标。研究进一步提出存在价值的评价方法与潜在指标可能测算路径。构建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以及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为以价值保护为基础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决策者在区域保护与发展协调决策中提供科学基础。
- 何思源闵庆文李禾尧刘某承刘某承焦雯珺
-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价值评估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
-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区红河南岸的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自上而下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四素同构的良性原始农业生态系统,使得该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多年的连续干旱。以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撒马坝梯田上方的典型森林为对象,对其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平均土壤容重为1.09g/cm3,总孔隙度为65.1%,非毛管孔隙度为18.7%,平均土壤蓄水容量达2 589t/hm2,土壤滞留贮水量达739t/hm2,表层土壤平均初渗率达13.57mm/min,稳渗率达7.22mm/min,充分说明了该区域的土壤水热交换条件和土壤渗透性都十分良好。与我国其他区域森林相比,哈尼梯田森林具有很高的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是其适应极端干旱气候的重要保障,其模式可为我国适应极端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经济损失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 白艳莹闵庆文李静
-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土壤水源涵养
-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森林雨季水源涵养能力研究——以勐龙河流域为例被引量:8
- 2015年
-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之一.该系统成功抵御了2009~2010年,60年一遇的大旱,从而备受科学家的关注.哈尼梯田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在抵抗极端干旱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实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雨季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林种,因为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和地表覆被等立地条件的不同,其不同土层重量含水量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各异;2云南松、华山松、桤木、杂木和杉木的雨季水源涵养量分别为3053.48 t/hm2、5336.12 t/hm2、4537.65 t/hm2、6044.23 t/hm2和2899.02 t/hm2.本文通过对各优势树种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能够为水源涵养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有效保护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提供科学基础.
- 李静闵庆文闵庆文杨伦白艳莹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
- 京津冀生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机制建设被引量:19
- 2015年
-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跨区域的系统性问题,打破行政区界线开展区域生态合作,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尽管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合作已有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及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合作机制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态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参考生态合作研究成果,针对水资源供给与消费、风沙源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尝试构建了生态合作机制建设基本思路;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其生态合作的组成要素,提出了生态合作的各方主体、可以采取的生态合作方式及监督评价机制。
- 张予刘某承白艳莹张永勋
- 中国GIAHS保护试点:价值、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5
- 2012年
-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留存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同时也对全球可持续农业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已有4个GIAHS保护试点,即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和贵州从江县侗乡稻鱼鸭系统,2个候选试点,即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及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本文基于FAO对GIAHS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系统梳理了这6个试点的概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建议等,以期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指导依据。GIAHS的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文化价值、科研与示范价值等。目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比较效益降低、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现代观念的冲击和多重价值认识不足等。文章还提出了对GIAHS试点保护的建议,主要为引入动态保护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多方尤其是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农业文化品牌,形成动态的保护机制等。
- 闵庆文何露孙业红张丹袁正徐远涛白艳莹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生态多样性
- 景观指数筛选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为例
- 景观格局问题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景观格局指数作为一种常用的描述景观格局的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如何选择合理的景观格局指数来表述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点和难点。尽管指数具有直观性,易操作性,但是在运...
- 徐远涛闵庆文白艳莹袁正李静曹智
-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哈尼梯田主成分分析
- 哈尼梯田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红河县甲寅乡作夫村和咪田村为例被引量:17
- 2012年
-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哈尼梯田系统的保护受到诸多威胁,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本文以位于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区域的红河县甲寅乡原生态保存最好的作夫村和受现代信息影响较大的咪田村为例,基于实地考察和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对该地区的农业种植模式、管理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1)作夫村和咪田村的水田种植面积约占一半,作夫村以种植传统水稻为主,咪田村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2)两个村化肥的使用强度属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冲肥管理有一定的关系;约30%的农户施用有机肥,作物秸秆还田强度较小。(3)作夫村和咪田村农药使用量在正常农业活动范围之内;除草剂的施用差别较大,这与其种植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种植模式下多样性的生物结构有抑制杂草生长的功能。同时,作夫村劳动力相对充足,人工除草也减少了对除草剂的依赖。哈尼梯田地区存在劳动力流失、传统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需要引起当地管理者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白艳莹伦飞曹智何露刘星辰刘某承
- 关键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现代农业化肥秸秆还田
- 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应用和发展被引量:11
- 2002年
- 以TEM和DNDC模型为例 ,在分析国外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发展基础上 ,按照模拟方法、应用目的、元素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尺度等对现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进行了分类 .对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基本框架 (植物、大气和土壤 3个组分及植物 大气、植物 土壤和土壤 大气界面等 3个界面 ) ,以及内部基本过程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 )进行了总结分析 .对目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建立中的几个问题(如跨尺度问题、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研究 )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评价 .
- 王效科白艳莹欧阳志云苗鸿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