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慧
-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闭式两处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642例临床观察
- 目的:探索治疗肛裂的新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642例患者资料,手术方式是在肛裂的两侧肛管皮下两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和外括约肌皮下层,切开肛管1点或11点位栉膜带,同时处理肛管其他合并症.结...
- 李静慧张克忠
- 关键词:肛裂括约肌切断术疗效评价
- 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35例疗效观察
- 2012年
- 为探讨肛瘘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采用此术治疗高位肛瘘35例。结果显示,35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为40.6min,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3.7d。随访5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 董大海李静慧
- 关键词:高位肛瘘疗效
- 大肠癌手术腹腔放入预防疾病的引流管的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手术方面腹腔里放置预防疾病的引流管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08例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将他们分成置引流管一组和未置引流管的另一组,手术的效果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在手术后的4个星期间在两组之间比较疗效。结果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置引流管组及未置引流管组,在手术时间上第一组为(160±40)分钟,第二组为(149±30)分钟,手术后开始进食时间:第一组为(3,5±5)天,第二组为(3,7±1,0)天,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第一组为(15±2)天,第二组为(20±2)天。死亡率第一组为0,5%,第二组为0,4%,术后并发症第一组为2%,第二组为3,5%。结论行大肠癌根治手术,腹腔及盆腔置引流管是没有必要的,它并没有给患者术后带来好处,相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
- 赵海波宫爱民李静慧杨枚
- 关键词:大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
- 出口梗阻性疾病120例病情分析
- 2011年
- 出口梗阻性疾病的病因复杂、繁多,治疗难度大,原因在于排便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运动,在身体各部分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与肛肠的生理、解剖、神经、肌肉、体质等多因素相关,且几种异常改变常并存。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远期疗效差及与心理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 于淑英李静慧王志
- 关键词:便秘
- 纳米银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纳米银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9.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9.0岁。两组均急诊彻底清创引流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术后创面采用纳米银纱布敷料换药法治疗,对照组术后创面采用传统四黄纱布敷料换药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单一肛周组和其他合并组。比较分析各分组间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相关指标及术后3 d、7 d、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1(tumor necrosis factor-β1,TNF-β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9.13±5.61)d、(15.27±2.96)d,均优于对照组的(37.63±8.85)d、(22.57±4.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7 d、14 d,研究组术后血清TNF-β1、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Ⅲ型胶原蛋白、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分的单一肛周组患者中,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4.50±3.23)d、(13.14±1.75)d,均优于对照组的(31.08±3.26)d、(19.75±2.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分的其他合并组患者中,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19±3.78)d、(17.13±2.53)d,均优于对照组(42.00±8.74)d、(24.44±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87.5%(14/16),明显优于对照组44.4%(8/18),差异有统计�
- 孙壮杨宇慎李静慧白景舒
- 关键词:纳米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疗效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4例病人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及其与直肠癌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癌肿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强度和MVD与直肠癌的Dukes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远处转移(P<0.01)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MVD与VEGF表达两者呈达相关(r=0.89)。结论:VEGF与直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直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直肠癌生长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 李静慧王凝芳等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肠癌
- TST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病疗效对比观察
- 目的: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Ⅱ-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发生...
- 李静慧韩玲玲于芷晗
- 关键词:痔病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
-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与手术治疗探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定位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指导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病情的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50例中有48例患者术后痊愈,2例病情好转,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出血和肛门失禁等常见手术后遗症。术后随访复查1年,均无任何不良症状。结论:外科手术治愈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可选择的手术方式繁多。诊治方法各有其特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的具体情况来辩证,方能达到最佳手术治疗效果,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 于芷晗李静慧孔雷
-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
- 大肠水疗用于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1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大肠水疗与传统的肠道灌洗,进行临床观察,其中大肠水疗组90例,传统灌肠组90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肠水疗组并发症,如急性肠梗阻及离子紊乱、原发疾病加重等较传统灌肠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水疗法是安全、有效、痛苦小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代偿能力差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董大海李静慧侯晶辛明霞许慧孟建红
- 关键词:大肠水疗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
- 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1级、2级和3级淋巴结(D3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将48例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患者的141枚IMA根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常规HE染色结果,8例(32/141)患者的IMA根部淋巴结为转移阳性。常规HE染色阳性组与肿瘤位置和组织病理学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3例(38/109)患者的IMA根部淋巴结为微小转移阳性。免疫组化阳性组与肿瘤位置、组织病理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组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组(P<0.001)。直肠癌IMA根部淋巴结微小转移发生率高,直肠癌转移初期IMA根部淋巴结有微小转移,清扫IMA根部淋巴结对直肠癌D3淋巴结清扫有效。
- 董大海李静慧赵雪峰
-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