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肿瘤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切片,计算每例切片中肿瘤芽数量,对肿瘤芽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运用统计学分析肿瘤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结果 47例子宫内膜癌中,18例存在肿瘤芽,阳性率为38.3%。肿瘤芽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Ki-67增殖指数及预后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肌层侵犯深度无关。肿瘤芽细胞中CK(AE1/AE3)、β-catenin及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而N-cadherin、vimentin表达升高。结论肿瘤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和恶性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肿瘤芽的免疫表型提示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密切相关,肿瘤芽可能是EMT发生的重要过程之一。
- 祁昔琴徐辉李红宗君沈阳朱伦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预后
- MIMECAN基因、细胞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24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MECAN基因、细胞核因子(NF)-κB和白细胞介素(IL)-2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子宫内膜癌组(n=120),再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学分期标准将其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Ⅰ期亚组(n=45)、Ⅱ期亚组(n=30)、Ⅲ期亚组(n=24例)和Ⅳ期亚组(n=21)。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妇产科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各亚组患者血清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与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69,0.73,0.82;P<0.05)。3子宫内膜癌组MIMECAN基因和NF-κB呈正相关关系(r=0.76,P<0.05);NF-κB和IL-24也呈正相关关系(r=0.78,P<0.05)。结论 MIMECAN基因、NF-κB和IL-24相互作用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 刘婷婷高维萍刘琼娜徐辉张淑香周旭红
- 关键词:细胞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24子宫内膜癌
- Moesin、Radixin及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Moesin、Radixin及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oesin、Radix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Moesin、Radixin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esin和Radixi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Moesin和Radix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二者的表达与Ki-67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Moesin、Radixin和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均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样癌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祁昔琴徐辉朱伦
- 关键词:MOESINRADIXINKI-67内膜样腺癌组织芯片
- 联合应用多生物标记物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核因子kB(NF-kB)和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FIGO(2000年)病理分期分为4组,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VEGF、IL-8、IL-24、NF-kB和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相比较,FIGOⅣ期组的VEGF、IL-8、IL-24、NF-kB和P53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随着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VEGF、IL-8、IL-24、NF-kB和P53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而IL-24和P53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的方法。
- 刘婷婷刘琼娜孙美玲高维萍徐辉张淑香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介素8白介素24核因子KB抑癌基因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