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娜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钙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探讨钙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作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正常妊娠、正常非孕妇女及子痫前期患者血钙水平及尿钙排泄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刘琼娜
- 关键词: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妊娠血钙水平
- 规范使用抗菌药对预防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评价在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上进行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的疗效。方法 本次所选的100例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均选自2023年8月-2024年8月收治,将100例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个组别,其中接受常规抗菌药物的病例归于对照组,其余病例则接受规范评估、使用抗菌药物,为观察组。对不同组别的干预价值进行对比。结果 整理感染发生情况,相比对照组的12.00%,观察组的0.00%更低(P<0.05);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照组达到了54.00%,明显比观察组的20.00%要高(P<0.01);进一步分析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概率,相比对照组的20.00%,观察组的66.67%更高(P<0.05);另外,汇总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占比情况,于于术前30min-60min(60.00%)和给药疗程不足24h(50.00%)占比上,相比对照组的(88.89%和85.19%)更低(P<0.05);最后,整理生活水平方面的相关数据,实施有效治疗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82.62±5.62)分、生理功能(82.32±5.12)分、情感职能(82.62±5.62)分和精神健康(82.36±5.12)分高于对照组(72.22±5.62)分、(72.32±5.46)分、(73.12±5.36)分、(74.16±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上进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且可在给药时机、药物选择及用药疗程等方面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显示出其干预的价值,具有推广的潜力。
- 张丽娟倪艳刘琼娜封顺徐艳
-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
- 口服维生素D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时,联合使用口服维生素D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中有效性。方法 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处于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5例,从中选取符合本该文研究条件的妊娠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二组患者治疗1周后,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主要包括阴道pH值,白带常规及BV检测,血清维生素D检测,症状改善等。在患者治愈停药后1周以及1个月后,对二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总结维生素D的使用效果。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47例治疗有效。停药1周后,对照组复发的患者有7例,观察组有1例复发。二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应用中,治疗效果好,减少了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 房淑倩刘琼娜
- 关键词:维生素D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
- 150例产前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产前出血是指怀孕28周后产前发生的阴道出血。产前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出血危及母婴生命。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产前出血病例150例,旨在探讨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
- 刘琼娜
- 关键词:产前出血阴道出血严重出血并发症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对比分析
-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优越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 月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1例对比分析.结果:35例经阴道子宫肌...
- 高维萍刘琼娜刘婷婷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式腹腔镜手术
- 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研究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目。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激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且卵巢及卵泡数目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肯定,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及卵巢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琼娜冯益敏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吡格列酮克罗米芬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TVM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阴式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1例纳入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年龄、子宫肌瘤大小、阴道分娩史和盆腔手术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阴式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剔除肌壁间肌瘤数多于腹腔镜组,而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显著少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M具有微创、安全及经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维萍刘琼娜刘婷婷
-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腹腔镜手术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静脉化疗。化疗后3~4周,两组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中组织病理检查切缘未见癌细胞32例,宫旁单侧见癌细胞7例,宫旁双侧见癌细胞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对照组分别为1、13、8、9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4±23)min、术中出血(320±25)ml,对照组分别为(223±31)min(、380±24)ml,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于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杀死部分癌细胞,缩小癌组织体积,降低手术难度。
- 刘琼娜
- 关键词:动脉灌注药物疗法宫颈肿瘤
- 联合应用多生物标记物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24(interleukin-24,IL-24)、核因子kB(NF-kB)和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差异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根据FIGO(2000年)病理分期分为4组,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VEGF、IL-8、IL-24、NF-kB和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相比较,FIGOⅣ期组的VEGF、IL-8、IL-24、NF-kB和P53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且随着子宫内膜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VEGF、IL-8、IL-24、NF-kB和P53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而IL-24和P53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的方法。
- 刘婷婷刘琼娜孙美玲高维萍徐辉张淑香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白介素8白介素24核因子KB抑癌基因P53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GDM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GDM组;另选取同期在院产检分娩的妊娠期无GDM,分娩孕周、年龄匹配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将GDM组分为NHB组(n=30)与无NHB组(n=70)。比较GDM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血糖控制水平与NHB发生的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NHB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对NHB发生的诊断效能。使用Python 3.6基于Softmax策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GDM组NHB、巨大儿、新生儿窘迫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765、5.207、7.236,P<0.05)。在GDM组中,有21例孕妇空腹血糖>7.8mmol/L,其中11例新生儿发生NHB,占52.4%;有37例孕妇空腹血糖为6.1~7.8mmol/L,其中14例新生儿发生NHB,占37.8%;有42例孕妇空腹血糖<6.1mmol/L,其中5例新生儿发生NHB,占11.9%。单因素分析显示:与NHB的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孕妇产前空腹血糖和新生儿出生身长(t值分别为2.243、2.368),以及新生儿Apgar 5min评分<7分、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缺乏母乳、胎膜早破、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首次胎便排出时间>24h、早产儿、开奶时间>24h(χ2值分别为9.580、11.758、8.129、20.003、24.536、30.014、5.563、7.233、6.994),NHB组与无N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胎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产前空腹血糖、新生儿Apgar 5min评分<7分、早产儿、首次胎便排出时间>24h、缺乏母乳、开奶时间>24h均是发生NH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控制水平预测新生儿发生NHB的AUC为0.876,灵敏度为86.9%,特
- 程丽刘琼娜蒋晶晶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