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监测分析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沙门菌
  • 2篇食品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品
  • 2篇消毒
  • 2篇消毒质量
  • 2篇霍乱
  • 2篇霍乱弧菌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病区
  • 1篇医疗机构消毒
  • 1篇饮用
  • 1篇饮用水

机构

  • 9篇玉林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宋斌
  • 8篇罗铭
  • 7篇陆运龙
  • 6篇张耀平
  • 6篇叶瑞国
  • 5篇梁炯明
  • 3篇李劲锋
  • 3篇罗卡新
  • 3篇李文
  • 2篇蒋宁
  • 2篇张坚
  • 2篇张剑兰
  • 1篇全信斌
  • 1篇庞晓泸
  • 1篇卢凤立
  • 1篇潘莉
  • 1篇林欣
  • 1篇陈晓丽
  • 1篇叶晓燕
  • 1篇彭超育

传媒

  • 3篇职业与健康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外妇儿健康...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玉林市生活饮用水病原细菌污染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玉林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为防控水源性疾病和卫生监督管理、农村饮水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判定,并对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玉林市2008-2010年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71.79%,2008、2010年合格率71.54%、71.79%与2009年5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4,P<0.05);总大肠菌群平均超标率最高24.39%(141/578),其次是细菌总数平均超标率17.12%(99/578),耐热大肠菌群平均超标率最低6.93%(40/578);城市集中式供水277份,合格率94.22%,乡村集中式供水125份,合格率64.80%,农村井水176份,合格率41.47%,城乡之间饮用水细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0,P<0.05);分散式供水细菌指标超标率显著大于集中式供水(χ2=114.91,P<0.05);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水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0.05)。结论玉林市生活饮用水细菌指数均有超标,污染较重在农村,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切实保障饮水居民的身体健康。
李劲锋李文罗卡新陆运龙潘莉梁恩宋斌张耀平张坚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细菌污染特征
玉林市2005-2010年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掌握我市霍乱型别、分布、毒力等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化与流行的关联性,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8年采用GB15984-1995《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2009-2010年采用WS289-2008作为检验依据对外环境水体及海、水产品,以及腹泻病人粪便进行检验。结果:6年来腹泻病人均没有检出霍乱弧菌。外环境水体监测样品共2339份,检出霍乱弧菌7株,检出率为0.30%;海、水产品监测样品共4887份,检出霍乱弧菌21株,检出率为0.43%;外环境样品总检出率为0.39%。结论:这几年玉林虽然没有暴发霍乱疫情,也没有检出霍乱病人,但在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中连续几年均检出霍乱弧菌,且在水体中检出3株0139群霍乱弧菌肠毒素(CT)阳性菌株。因此,我市仍然存在霍乱的威胁以及发生霍乱病例或暴发流行的可能,应提高警惕,加大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罗铭梁炯明叶瑞国宋斌全信斌张剑兰陆运龙
关键词:霍乱弧菌水产品
2010—2011年广西玉林市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玉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致病高危食品,发现食品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测,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以及《2011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检测15个品种的食品共298份,其中11个品种共55份食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8.45%。15个品种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鲜冻水产品,其检出率为90.91%;其他依次为生禽肉(62.50%)、生食水产品(47.06%)、生畜肉(37.5%)、米粉和米饭(36.84%)、沙拉(16.67%)、凉拌菜(15.63%)、婴幼儿配方食品(15.38%)、鲜榨果蔬汁(7.69%)、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3.70%)和熟肉制品(3.23%)。其他样品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玉林市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重点监督那些致病高危食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罗铭梁炯明叶瑞国陆运龙彭丽宋斌张耀平
关键词:致病菌污染
2009年玉林市产科及新生儿病区消毒质量监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玉林市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病区的消毒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全市16家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病区消毒与灭菌质量采用随机抽样检测。结果总共抽检281件,合格237件,总合格率为84.34%,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病区的消毒质量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及以下医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项目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最高为100%,物体表面合格率最低仅为74.44%,医护人员手、空气、灭菌物品合格率分别为79.76%、87.50%、95.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林市产科、新生儿病区的消毒灭菌合格率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
李劲锋陆运龙罗卡新张坚张剑兰宋斌罗铭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病区消毒
2011年玉林市食品、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结果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玉林市霍乱弧菌污染的动态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5—10月对食品、外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的监测。采集市区范围的池塘、江河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集贸市场的食品、海(水)产品以及部分水产养殖水,进行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各类标本共检测1 172份,检出霍乱弧菌9份,总阳性率0.8%。其中蛙类47份,阳性率10.6%;鱼类605份,阳性率0.7%;食品63份、在龟类(43份)、蔘藻类(14份)、贝类(69份)、虾类(37份)、江河水(210份)、排污水(61份)、池塘水(18份)、养鱼水(5份)中均未检出。结论该市水产品中有霍乱弧菌存在,应加强监测和加大对市民不吃生鱼虾等的宣传教育,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食源性腹泻。
罗铭李文蒋宁陆运龙叶瑞国林欣宋斌张耀平
关键词:霍乱弧菌水体食品
2009~2010年玉林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玉林市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和质量,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质量。[方法]对2009-2010年玉林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合计检测各类样品2 709份,合格的2 422份,平均合格率为89.41%。检测合格率,2009年为89.81%,2010年为89.05%(P〉0.05);市级医院为97.58%,县级医院为91.54%,乡镇医院为86.67%,个体诊所和私立医院为86.14%(P〈0.01);物体表面为91.21%,医护人员手为80.16%,使用中消毒液为100.00%,室内空气为86.21%。[结论]玉林市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较高,乡镇医院、个体诊所及私立医院需要提高消毒质量。
叶瑞国罗铭宋斌张耀平罗卡新
关键词:消毒质量
2010年广西玉林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2010年玉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致病高危食品,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4789.3.4.10.30.40-2010、GB/T4789.7.9.36-2008以及《2010年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致病菌分离鉴定以及大肠菌群MPN法计数。结果检测13个品种的食品共104份,其中23份食品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2.1%。13个品种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前5位分别为鲜冻水产品(63.6%)、生禽肉(50.0%)、婴幼儿配方食品(42.9%)、生畜肉(37.5%)和生食水产品(18.2%)。直接入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共40份,阳性33份,阳性率为82.5%。结论直接入口食品致病菌污染率高,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重点监督,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罗铭梁炯明叶瑞国卢凤立陆运龙宋斌庞晓泸张耀平
关键词:致病菌食品污染大肠菌群
玉林市2010—2011年禽、畜养殖和屠宰过程专项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确定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人类传染病的可能传染源,制定公共卫生措施并评价其有效性,同时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2010—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内部资料进行增菌和分离鉴定。结果 94份鸡肛拭子样本未检出沙门菌;94份鸡胴体样品检出16株沙门菌;45份鸡胴体检出2株空肠弯曲菌;45份猪胴体和45份猪肛拭子样本各检出3株沙门菌;45份猪鼻拭子检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份鸡场环境样本均未检出沙门菌;17份猪场环境样本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沙门菌。结论玉林市的禽、畜肉沙门菌的污染主要发生在屠宰过程,而生猪及其养殖环境主要是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
罗铭梁炯明蒋宁叶瑞国陆运龙宋斌张耀平叶晓燕
关键词: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猪胴体
2007~2010年玉林市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状况检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玉林城区2007~2010年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状况,为加强卫生管理及防控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GB/T4789-2003、2008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对从业人员肛拭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并对携菌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0年共检测从业人员84147名,检出沙门菌96株,携带平均检出率为11.41/万,各年间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携带检出率由2007年10.29/万降到2008年7.94/万后呈逐年上升趋势;96株沙门氏菌共有8个血清群,其中B群最多39株占40.62%;C1群26株,占27.08%;再次E1群16.66%,F群最少1株占1.04%;四季沙门菌检出率变化明显,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沙门菌带菌者年龄为18~53岁,不同年龄组沙门菌构成比以21~30岁年龄组最高48.96%,≥51年龄组率最低2.08%;不同行业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性别、服务点的携带分散、隐蔽,夏秋季是沙门菌防控的重点。
李劲锋彭超育李文梁炯明宋斌罗铭陈晓丽
关键词:沙门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