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胜华

作品数:112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篇细胞
  • 26篇骨髓
  • 22篇遗传学
  • 22篇白血
  • 21篇凋亡
  • 20篇白血病
  • 19篇贫血
  • 17篇荧光
  • 17篇再生障碍性贫...
  • 17篇障碍性贫血
  • 17篇细胞凋亡
  • 16篇荧光原位杂交
  • 16篇原位
  • 16篇原位杂交
  • 13篇增生
  • 13篇细胞遗传
  • 13篇细胞遗传学
  • 12篇免疫
  • 11篇异常综合征
  • 10篇染色

机构

  • 95篇南通大学
  • 16篇南通医学院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市良春中...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2篇姜胜华
  • 53篇刘红
  • 38篇丁润生
  • 35篇陆伟
  • 28篇宋国齐
  • 27篇林赠华
  • 24篇杨力
  • 14篇曹鑫
  • 11篇徐瑞容
  • 10篇施文瑜
  • 9篇丁佐凤
  • 9篇孙峰
  • 9篇王信峰
  • 9篇张建林
  • 8篇黄红铭
  • 7篇尤学芬
  • 7篇陆德炎
  • 7篇张玉泉
  • 6篇曹新平
  • 6篇姚微

传媒

  • 15篇交通医学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华医学遗传...
  • 5篇南通医学院学...
  • 5篇南通大学学报...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交通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05年华...
  • 2篇江苏省第十七...
  • 2篇遗传学进步与...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13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白介素2和α干扰素对肝癌术后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在白介素 2 (IL - 2 )和α-干扰素 (IFN -α)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过程中测定血清白介素 12 (IL - 12 )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 ,评价其对患者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给予IL - 2和α -IFN、另一组为对照组。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介素 - 12以及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 :用药后血清白介素 - 12及CD3+ 、CD4+ 、CD8+ 、CD5 6 + 比用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IL - 2和α -INF治疗后内源性IL- 12分泌增加可诱发抗肿免疫 ,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张一心陈拓姜胜华王庆庆尤其邑
关键词:肝癌INF-ΑIL-12Α干扰素
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分布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弥漫大B淋巴瘤3例及外周T淋巴瘤3例患者的外周血或淋巴结T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对照组为健康人8例。结果:对照组健康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全部24个Vβ亚家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均呈限制性表达,外周T淋巴瘤2例和弥漫大B淋巴瘤1例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另外3例表达未受抑制。而淋巴瘤患者淋巴结标本Vβ亚家族全部呈限制性表达。结论:TCR基因重排对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杨力王信峰姜胜华尤学芬蔡奕峰刘红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抽取兔髂骨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第3代细胞(P3)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11b,CD90、CD29。以10μmol/L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4周后,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MSCs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特征,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结果:兔MSCs呈贴壁集落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P3细胞均一性在97%以上,纯度较高。诱导后细胞体积较诱导前增大,更加细长。14天后细胞之间出现连接,排列方向渐趋一致。4周后,透射电镜下有肌丝、心房特殊颗粒及线粒体等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成。RT-PCR显示β-MHC、cTnI呈阳性反应。结论:MSCs在体外经5-aza诱导可以向心肌细胞进行分化。
王卫彪姜敏辉姜胜华姚蓓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氮胞苷分化心肌样细胞
维生素K_2对NB4细胞生长、凋亡、周期阻滞及分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NB4细胞生长、凋亡、周期阻滞及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细胞周期分析、NBT还原法和流式检测CD14、CD11b阳性率研究维生素K2对NB4细胞的影响。结果NB4细胞经VK2作用后增殖受到抑制;VK2作用NB4细胞72h后,细胞形态呈现凋亡特征,细胞早期凋亡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P<0.01;各药加组G0/G1期细胞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各加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但各加药组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加药组NBT阳性率、CD14、CD11b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K2对NB4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VK2可诱导NB4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VK2可诱导NB4细胞周期受阻于G0/G1期,但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无量效关系;VK2无单独诱导NB4细胞分化作用。
王艳丽滕钅容杨洪娟丁润生姜胜华陆伟
关键词:维生素K2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分化
地西他滨对MDS细胞株SKM-1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制剂地西他滨(5-aza-2’-deoxycytidine,Decitabine)对MDS-RAE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增多型)细胞株SKM-1株的影响以及机制。方法:用台酚蓝拒染法研究药物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用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药物对细胞的分化作用,用AnnexinⅤ-FITC标记了解药物对细胞的早期凋亡作用,用RT-PCR研究药物作用后P15INK4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地西他滨对SKM-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能促进SKM-1细胞分化和诱导早期凋亡,上调细胞P15INK4BmRNA表达。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P15INK4BmRNA表达而促进SKM-1株的分化和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杨力徐瑞容黄红铭丁润生姜胜华
关键词:地西他滨SKM-1
下调TRAF6基因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调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mblot技术检测TRAF6在MM细胞系KM3、U266、RPMl8226细胞及MM原代细胞的表达;构建TRAF6小干扰RNA(siRNA),转染RPMl8226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siRNA沉默TRAF6表达后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碘化丙锭(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Wester nblot法观察沉默TRAF6基因表达前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情况和下游NF.KB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TRAF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MM细胞系和MM原代细胞均明显增高,尤以MM原代细胞为甚。50nmol/LsiRNA转染RPMl8226细胞后TRAF6mRNA相对表达水平(0.49±0.24)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87±0.23)及阴性对照转染组(1.74±0.35)。siRNA干扰后细胞增殖受抑,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由11.20%上升到51.82%,同时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表达升高,NF—wB通路蛋白P.p65、p52的活性下降。结论TRAF6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增高,下调TRAF6表达可明显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可能与影响骨髓瘤细胞的NF—KB经典和旁路途径信号传递有关。
黄红铭王信峰刘新新徐瑞容丁润生姜胜华施维
关键词:RNA干扰
硼替佐米联合N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株KM-3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及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凋亡的作用。方法:WST-1法观察加入硼替佐米后,NK细胞对KM-3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Annexin-Ⅴ、PI及CD45三重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Ⅴ+/PI-凋亡细胞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nmol/L硼替佐米处理后12、24和48h,均显著杀伤KM-3细胞(P=0.003),杀伤率的升高呈时间依赖性(P=0.002),且显著高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1。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nmol/L硼替佐米处理,Annexin-Ⅴ+/PI-细胞比例均增加(P=0.003),呈时间依赖性(P=0.002),且高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1。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nmol/L硼替佐米处理后6、12和24h,KM-3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P=0.025),呈时间依赖性(P=0.022),且低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NK细胞具有更显著地杀伤并诱导KM-3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硼替佐米与NK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沈茜陆德炎陈冬梅丁润生陆伟姜胜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抑制CFU-MK的增殖及调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建立模型并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建立CFU-MK培养体系;混合再障血清进行培养建立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使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组合观察模型中CFU-MK集落生成情况和集落中巨核祖细胞的含量。结果:经过14d的培养,模型组CFU-MK集落、集簇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TPO/IL-3/IL-11/FL细胞因子组合使模型组CFU-MK的数量恢复及巨核细胞的扩增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建立了CFU-MK体外培养体系及再障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体外试验表明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以TPO/IL-3/IL-11/FL为最佳组合。
宋国齐刘红姜胜华丁润生
关键词:贫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净化作用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采用 FISH方法直接在干细胞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培养前后的间期细胞进行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从而探讨 CML 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作用。方法 :分离初治的慢性期 Ph+ CML 7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 ,体外培养 10 d,用免疫磁珠 (MACS)富集培养前后的 CD34+ 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 MNCs中 CD34+ 干细胞比例 ,然后用 FISH方法检测其中 bcr/abl融合基因 ,同时分别用正常人细胞及 K5 6 2细胞株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 :(1) 7例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 CD34+ 细胞中 bcr/abl融合基因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85 .3%± 4 .9%和 78%± 5 .1%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培养前培养体系中 CD34+ 细胞数量为 (6 .0 6 0± 1.5 6 4 )× 10 5个 ,培养后体系中的 CD34+细胞数量为 (5 .974± 1.4 2 4 )× 10 5个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对照组中假阳性率为 2 .5 % ,假阴性率为 2 %。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 CML 病人的骨髓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FISH技术直接在干细胞水平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且能定量分析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对骨髓净化进行评价 ,为骨髓净化提供了一种更方便。
戴厚永陈秀芳陆德炎丁润生姜胜华徐瑞容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体外净化荧光原位杂交BCR/ABL融合基因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对32D细胞凋亡及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血清对32D细胞凋亡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集12例NSAA患者(NSAA组)和1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分别孵育小鼠32D细胞后进行细胞计数并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内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血清孵育12、24、36、48 h后,NSAA组32D细胞内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孵育24 h后差异最大(P<0.05)。孵育24 h后,NSAA组较对照组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AA患者的血清在体外作用24 h后可诱导32D细胞凋亡并上调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Stat3蛋白的磷酸化增多可能参与NSAA患者血清诱导32D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林赠华刘红姜胜华陆伟宋国齐李俊宏
关键词:细胞凋亡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