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齐 作品数:59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microRNA-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microRNA-224在DLBCL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对细胞株增殖、侵袭、凋亡的影响 目的: microRNA-224(miR-224)在细胞中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信号传导通路,通过调... 宋国齐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 基因表达 功能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目的:为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以 R 显带技术为主,G 显... 姜胜华 刘红 宋国齐 施文瑜 林赠华 陆伟 丁佐凤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文献传递 CD160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CD160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骨髓和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浸润骨髓CD19+细胞CD160表达阳性率。10例健康人骨髓CD19+细胞作为对照。FCM检测患者CD1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统计学分析CLL细胞CD160与CD5、CD23和Bcl-2表达MFI的相互关系。结果:45例初诊CLL中,41例表达CD160阳性的患者同时表达CD5+、CD23+,4例CD160阴性患者表达CD5+、CD23dim。4例初诊CLL,经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NHL中,有5例CD160表达阳性。10例健康对照CD160均为阴性。CD160表达阳性率在41例CLL为(69.94±19.69)%,明显高于NHL(43.63±17.38)%(t=2.47,P<0.05)。41例CLL患者CD160阳性率与CD5+CD23+双阳性率[(76.03±15.76)]%有明显相关性(r=0.8571,P<0.01)。41例CLL患者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FI为138.23±54.99。41例CLL细胞计数绝对值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381,P<0.05)。4例确诊为MCL患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无明显异常。结论:CLL患者CD160高表达。CD19+CD160+可以作为鉴别良恶B淋巴细胞特异性的指标。用FCM检测细胞膜CD19、CD160、CD5、CD23等抗原表达情况,对于CLL的诊断和与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丁润生 宋国齐 陆伟 孙峰关键词: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细胞凋亡 一种提高利妥昔单抗抗肿瘤效应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利妥昔单抗抗肿瘤效应的方法及应用,包括: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装特异性PIG‑A的sgRNA及cas9mRNA;利用脂质纳米粒传输系统偶联CD20抗体,精准靶向B‑NHL淋巴瘤细胞淋... 宋国齐FTO及其抑制剂对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其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双重打击”淋巴瘤衍生的细胞系,活化B细胞样(ABC型)OCI-LY8(LY8)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OCI-LY18(LY18),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利妥昔单抗耐药细胞系(LY8R、LY18R);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利妥昔单抗分别干扰亲本及耐药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亲本及耐药细胞的凋亡率;RT-qR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在耐药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情况;在耐药细胞株中加入甲氯芬酸钠(MA)抑制FTO表达,用RT-qRCR和Western blot验证抑制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抑制耐药株中FTO后,c-Myc和CEBP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亲本细胞比较,在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c-Myc表达均增加,CEBP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细胞株经MA处理后,FTO、c-Myc表达降低,CEBP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TO在耐药株中表达明显增高,MA可抑制DLBCL耐药细胞中FTO表达,可能对利妥昔单抗耐药的DLBCL患者有治疗的潜能。 顾季炜 施梅 宋国齐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C-MYC AI辅助淋巴瘤早期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图像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AI辅助淋巴瘤早期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患者医学影像,进行图像配准,校准差异时间点和差异类型的医学影像,识别早期淋巴瘤的特征变化,使用体素基模型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三维模型,... 曹鑫 宋国齐 潘丽华 贾惠 申向东一种提高利妥昔单抗抗肿瘤效应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利妥昔单抗抗肿瘤效应的方法及应用,包括: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装特异性PIG‑A的sgRNA及cas9mRNA;利用脂质纳米粒传输系统偶联CD20抗体,精准靶向B‑NHL淋巴瘤细胞淋... 宋国齐文献传递 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细胞遗传学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其中4例患者进行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志分析,有4例患者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患者分别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治疗。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8例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结果均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的异常,核型表现为(-5、-7);(-5、7q-);(5q-、-7);(5q-、7q-、-7)四种形式。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患者化疗后6例未能获得完全缓解,2例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结论:同时伴有5号、7号染色体异常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少见的核型异常,其临床预后不良。FISH是确定-5/5q-、-7/7q-染色体异常的强有力的分子遗传学工具。 姜胜华 孙广信 刘红 施文瑜 陆伟 宋国齐 张瑾 冯兴梅关键词:染色体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抑制CFU-MK的增殖及调控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建立模型并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建立CFU-MK培养体系;混合再障血清进行培养建立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使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组合观察模型中CFU-MK集落生成情况和集落中巨核祖细胞的含量。结果:经过14d的培养,模型组CFU-MK集落、集簇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TPO/IL-3/IL-11/FL细胞因子组合使模型组CFU-MK的数量恢复及巨核细胞的扩增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建立了CFU-MK体外培养体系及再障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体外试验表明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以TPO/IL-3/IL-11/FL为最佳组合。 宋国齐 刘红 姜胜华 丁润生关键词:贫血 MicroRNA-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株中miR-21(micro RNA-21)的表达以及调控PDCD4及PTEN 2种基因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miR-21作为靶分子对DLBCL基因治疗的可能性。首先,使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种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水平;利用转染anti-miR-21来降低miR-21的表达量,研究miR-21对DLBCL的生物行为可能产生的作用;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来验证miR-21与PDCD4和PTEN的关系。结果表明:ABC-型DLBCL细胞株中miR-21的表达明显高于GCB-型DLBCL;RNA反义抑制技术特异性降低OCI-LY3和OCILY10细胞miR-21表达后,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凋亡增加;荧光素酶报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DCD4及PTEN是miR-21靶基因。结论:miR-21可能涉及DLBCL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一种新的DLBCL治疗靶分子。 宋国齐 顾玲 何帮顺 潘玉琴 王书奎关键词:DLBCL MIR-21 PDCD4 P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