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5篇细胞系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4篇头颈
  • 4篇头颈部
  • 4篇染色体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颈部
  • 3篇端粒
  • 3篇心体
  • 3篇染色
  • 3篇中心体
  • 3篇黏膜
  • 3篇鳞癌
  • 3篇内镜
  • 3篇鼻内
  • 3篇鼻内镜
  • 3篇鼻炎

机构

  • 19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作者

  • 22篇吕梅
  • 8篇董震
  • 5篇徐尔东
  • 5篇杨占泉
  • 5篇杜翠萍
  • 4篇汤凌浩
  • 4篇姚艺文
  • 3篇洪岭
  • 2篇鄢开胜
  • 2篇王丽君
  • 1篇关桂梅
  • 1篇冯亚
  • 1篇扬占泉
  • 1篇何桂丽
  • 1篇翟立杰
  • 1篇刘佐庆
  • 1篇中岛務
  • 1篇佘翠萍
  • 1篇任重
  • 1篇董频

传媒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腔球周皮细胞瘤一例
2020年
球周皮细胞瘤(Glomangiopericytoma,GPC)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来源于鼻腔或鼻窦。既往称为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细胞瘤,占鼻腔鼻窦肿瘤不到0.5%[1]。我科2019年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5岁,2019年8月26日因"间断性鼻塞伴头痛9个月"以"左鼻腔肿物"收治入院。既往高血压史18年,目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入院常规血压检测为142/85 mmHg(1 mmHg=0.133 kPa);窦性心动缓10余年;冠心病3年,已停用阿司匹林4个月。
鄢开胜康子威王丽君徐尔东吕梅刘妍
关键词:鼻腔鼻腔肿瘤病例报道
鼻内镜下腺样体手术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手术患者84例,手术方式为患者自行选择,分为两组,其中44例行鼻内镜下传统腺样体切除术,40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统计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周的治疗有效率有无差异。结果等离子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8±4.0)m L,均明显低于动力系统手术组出血量(24.0±4.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两周的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术式。
张恩柱汤凌浩吕梅冯亚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鼻内镜
分析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CBS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2年
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CBS教学法对于耳鼻喉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实习的临床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名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20名实习生采用以临床案例为引导的CBS教学法。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临床案例为引导的临床教学方式非常有效,能够提升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杨景如吕梅
关键词:CBS教学法耳鼻喉科传统教学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鼻黏膜结构的影响。方法:对21例(42侧)经鼻内窥镜全鼻窦开放术患者进行同体对照实验,一侧直接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喷于纱条填于术后窦口鼻道复合体处,另一侧为止血纱条填塞术腔2日后对照,在用药后3天、1周、2周取双侧鼻黏膜进行透视电镜下观察鼻黏膜结构。结果:用药后3天上皮排列不整,细胞间连接松散,表层纤毛紊乱,大量脱落,1周时上皮、表层纤毛明显修复,2周时黏膜基本正常。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鼻黏膜结构的损坏较小并可促其迅速恢复。
汤凌浩洪岭吕梅别旭何桂丽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鼻黏膜鼻内镜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0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及鼓室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20例均为经门诊行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保守治疗2~3个月后无效,考虑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收入院行鼓膜置管术,并定期局部灌注药物冲洗,置管时间1—3个月后拔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获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5%(15/20)。全部患者听力明显改善,纯音测听术后平均提高20~30dBHL。声导抗检查恢复为“A”型曲线15例,“As”型曲线5例。拔管后鼓膜均自然愈合,无遗留鼓膜永久性穿孔、鼓膜萎缩、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鼓膜置管术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术后的鼓室药物灌注冲洗尤其重要,同时要预防脱管、感染、鼓膜不愈合等并发症。
吕梅徐尔东杜翠萍姚艺文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鼓膜置管术
喉癌细胞系中心体扩增与细胞异常分裂的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细胞系中心体表达和细胞分裂形态的研究,探讨中心体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调控,在促进喉癌基因不断变异、发展机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个喉癌细胞系和4例喉癌旁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培养。收获细胞经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观察分裂中期细胞核形态,计算核多极分裂像细胞百分比。应用抗γ-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心体,计算含异常中心体数目细胞的百分比。二组数据行直线相关分析。喉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数据平均值行t检验。结果喉癌细胞系多极核分裂像细胞平均占分裂中期细胞(11.53±4.54)%,含中心体扩增的细胞平均占总体细胞的(7.50±3.13)%。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14,P<0.01。而正常对照组细胞仅偶尔出现异常分裂中期形态及异常的中心体数目,其平均值分别为(0.83±0.99)%和(1.26±1.59)%。喉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平均值行t检验,喉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22和3.877,P<0.01。结论喉癌细胞系表现为高度的中心体的扩增及细胞多极分裂,这在促进喉癌基因组不稳定性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吕梅杨占泉董震
关键词:喉肿瘤中心体
鼻腔结外型NK/T细胞淋巴瘤伴发鼻中隔偏曲1例被引量:2
2020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2019年11月25日因"间歇性鼻塞3年,加重呈持续性6个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三部耳鼻咽喉科。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鼻塞,无明显流涕及头痛,无鼻出血,当时在我科门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改善。
鄢开胜康子威王丽君徐尔东吕梅刘妍
关键词:淋巴瘤NK/T细胞结外型鼻中隔偏曲
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新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常见病,药物治疗仍然是变应性鼻炎的首选疗法,现就变应性鼻炎药物疗法的新进展介绍如下。
王树楹吕梅杜翠萍姚艺文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药物疗法常见病
窒息对豚鼠耳蜗内直流电位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缺氧引起听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了解窒息对耳蜗内直流电位(EP)的影响。方法:选择听耳廓反射良好豚鼠,采用血管纹法检测耳蜗内直流电位,观察呼吸暂停时及恢复人工呼吸后耳蜗内直流电位的变化。结果:①正常EP初始值实验组为(76.4±8.4)mV,对照组为(80.8±8.4)m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呼吸暂停时全部豚鼠经过8~34s潜伏期后EP迅速下降,EP下降速度与潜伏期呈正相关;③呼吸暂停3min后EP最低值平均为(-17.5±4.4)mV,与潜伏期及下降速度呈正相关;④恢复人工呼吸后平均(85.0±16.0)s EP恢复至初始值,并有7例出现过冲现象。结论:EP下降预示呼吸暂停时毛细胞生存环境出现异常;呼吸停止3min全部豚鼠EP变为负值,提示呼吸停止3min不会导致全部毛细胞功能丧失、血管纹也不会发生不可逆功能障碍。
刘秀丽任重吕梅中岛務
关键词:窒息
染色体端粒的缺失表达在头颈部磷癌的意义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鳞癌(HNSCC)细胞系染色体端粒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研究端粒功能失调现象是否存于HNSCC,探讨其在促进肿瘤染色体变异的重要作用。方法8个HNSCC细胞系和6例头颈部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培养。收获细胞用荧光结合(CCCTAA)3核酸探针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末端端粒表达,计算平均每个细胞中端粒缺失染色体末端数。结果缺失TTAGGG重复DNA序列的染色体末端数/细胞的平均数为12.8±5.4;正常对照组上皮细胞不表现或仅偶尔出现染色体端粒缺失现象,平均值0.3±0.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HNSCC染色体端粒缺失,引起端粒功能失调造成双着丝粒及环状染色体形成,促使癌细胞异常分裂,致使HNSCC染色体不稳定性,以及大量基因组失衡。
吕梅董震杨占泉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染色体端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