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航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逝”与“存”:哈斯朝鲁电影的文化议题及其双面表述
- 2018年
- 哈斯朝鲁的电影撷取某一个传统/技艺/文化"将逝未逝"的时间节点,默察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边疆之间的冲撞与影响,书写身处其中之个体的心灵史与精神史。叹惋"传统之逝"抑或颂扬"精神之存",其实是同一个文化议题不同面向的表述。族群传统、题材样式不尽相同的作品在文化母题上的汇流,使哈斯朝鲁电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少数民族题材,转变为整体观照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超民族文化叙事。
- 叶航
- 关键词:文化精神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
- 叙事改写、伦理重建、价值汇流——丁晟与内地动作电影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从类型叙事、人物塑造、影像语言、文化母题等几个维度来探讨丁晟动作电影的风格特征,主要分析类型人物的性格面具,"第三种力量"在警匪片叙事中的作用,闪回镜头与时间母题、重建伦理秩序的内在关系,以及影片文本如何弥合不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话语的缝隙。在阐释创作者如何实践其在商业类型片探索中的自我进化基础上,指出丁晟作品在内地动作电影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象征意义。
- 叶航
- 关键词:动作电影警匪片
- 流动的焦虑——《捉迷藏》与跨国翻拍被引量:4
- 2017年
- 《捉迷藏》的跨国翻拍基于"类型"文本的镜鉴与"社会"文本的"可译"。片中"流动的焦虑"体现出三层涵义,其一是影片文本内部——影像叙事所呈现出的不同阶层针对上向/下向社会流动的焦虑;其二是中韩翻拍文本之间——惊悚故事所生产的焦虑在不同国度和观影者中实现"流动",获取相似的共鸣;其三是影片文本之外——跨国翻拍的创作者和文本接受者所具有的内在焦虑。
- 叶航
- 关键词:惊悚片
- 《大太阳》:新主旋律电影的“灾难”表述
- 2011年
- 杨亚洲导演的《大太阳》是一部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主旋律影片,影片在延续导演一贯的底层视角和小人物故事的同时,引入了大地震的时代背景,通过描写震后几年里,当地的几个普通百姓(银杏、石大川、樱桃、二忙等)如何面临和处理各自的感情、婚姻和心理问题来表达“从创伤到重建”的社会主题,是一次在历史宏大叙述和微观个人叙述中寻找结合点的新尝试。在这一尝试过程中,影片文本既体现出当下主旋律影片在视角选择、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可贵探索,
- 叶航
-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太阳主旋律影片汶川大地震灾难小人物故事
- 空间、心态与认同——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喜剧电影的城市论述
- 2025年
-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地区喜剧电影因其大众流行文化属性而在形塑香港地区文化身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视为那个年代香港地区的时代见证者、城市记录者和心态素描者。这些作品中的“城市香港”既是可见、可被经验感知的物理空间,又是作为一种关系、感知与精神的表达体系的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影像之城既是对现实之城的一种主体想象,又反过来重塑、再造了城市的气质、意识、精神和身份。那一时期的本土喜剧电影以“快乐生产”“娱乐制造”为己任,而彼时的香港地区之城正是以乐观心态、追求快乐/逃避焦虑为典型表征;因此,喜剧电影既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电影性格”的微缩标本,更可视作“香港地区社会心态”的生动映射。
- 叶航
- 关键词:都市空间社会心态
- 应势与领潮——“新艺城”与20世纪80年代香港影业
- 2019年
-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工业极具活力与创造力的一个时期,而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又是这个时期里颇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一家电影公司。本文探讨"新艺城"与香港电影工业的动力关系:把"新艺城"的电影产制纳入当时的影业语境之中,历时性梳理其风格确立、制片拓展和路线转向等流变过程及深层动因;分析其如何顺应社会变迁与市场趋势,形成"喜剧为王"、观众本位的制作观念,又如何在类型生产、宣传营销等方面引领潮流,影响并反作用于当时的香港影业。
- 叶航
- 关键词:香港电影喜剧电影
- 空间生产与文化症候:当代中国电影的城中村图绘被引量:1
- 2024年
- 新世纪以来,城中村空间日渐成为中国电影一种重要的图绘对象,《奇迹·笨小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路过未来》等影片聚力于展呈与城市“似近实远”的城中村空间,细描城中村人具体而微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人与空间的“互塑”关系、阶层流动的空间向度、空间认同与身份认同--这些电影文本是对城中村的空间再生产,表征着某种社会文化症候。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影像叙事建构/重构的城中村空间可被视为勘察当代中国历史变迁、社会情状与文化症候的重要切口。
- 叶航李新纪元
- 关键词:城中村当代中国电影文化表征
- 《听风者》:从改造“经典”到涂抹“红色”被引量:4
- 2012年
- 香港导演麦兆辉、庄文强近几年影片的品质完全可用“参差不齐”来形容:两部((窃听风云》(香港+现代)成功糅合警匪与商战元素,口碑、票房均不俗,可列上品;《关云长》(内地+古装)则因其肆意戏说风格遭致不少负面评论,当属下品;新作《听风者》(内地+现代)居于这两者之间,品质也恰好列于中等区间。
- 叶航
- 关键词:关云长
- 重访遗失:罗启锐电影中的地方、时间与物
- 2022年
- 罗启锐的电影反复展演与“遗失”有关的意象,如时间消逝、空间消失、记忆消散、身份缺失、情感失落、传统消亡等,同时又以倒叙、回忆体旁白、重返童年/过去、平行叙事结构等手法显现出一种“重访”的心理意识与欲望结构。罗启锐以不同影片和角色构筑“代”之谱系,渐次拼绘出几代香港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故事;且以个体/家庭故事喻指世代/城市书写,在微观史、日常生活史、大众文化史中折射社会演进、政经变化、时代风貌。就深层而言,“重访遗失”是一个试图让“缺失”重新“在场”,在“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追寻之旅中重新确立身份、建构自我的过程。
- 叶航
- 关键词:香港电影
- 《老男孩猛龙过江》:从微电影到大电影的升级与降格
- 2014年
- 文章通过对微电影《老男孩》与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对比来探讨这一转化过程中影片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症候以及艺术创作上的得失。在指出两种电影形态在创作、放映、接受等层面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老男孩猛龙过江》在类型混合、人物设置与主题表达上的策略与效果,发现其在制作规模升级的同时却在艺术层面上降格。
- 叶航
- 关键词:《老男孩》电影主题表达艺术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