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朱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梗死
  • 2篇血管病
  • 2篇缺血
  • 2篇重症
  • 2篇脑血管病
  • 2篇急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性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破裂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

机构

  • 8篇临汾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卫朱军
  • 4篇霍晓东
  • 4篇于小荣
  • 2篇赵敏
  • 1篇逯琴
  • 1篇申红萍
  • 1篇王丽春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症脑血管病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2015年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血流的减少或中断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另一类是由于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肺部炎症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是疾病加重和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
卫朱军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破裂肺部炎症缺血性损伤坠积性肺炎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预后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多发性危急重症,由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引发脑组织发生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导致。近年来,虽本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功能障碍遗留问题仍较为突出,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降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现阶段临床使用广泛的静脉溶栓药物,可与血栓中分布的纤维蛋白选择性结合,进而促进局部血流量最大程度恢复,降低颅脑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推进康复进程。本研究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使用效果,报告如下。
卫朱军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部血液循环急性脑梗死局部血流量静脉溶栓治疗危急重症
围术期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围术期,又称手术全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脑梗死是围术期严重而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0.08%~2.90%,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6例发生围术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卫朱军霍晓东于小荣赵敏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1年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节段性、非动脉硬化性和非炎症性的血管病,目前倾向为先天发育不良,临床报道例数较少,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期收治并经影像证实的1例FMD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于小荣霍晓东赵敏王丽春逯琴卫朱军申红萍
关键词:文献复习颈动脉先天发育不良动脉硬化性节段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1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进展为脑梗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其中138例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尿酸的水平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常规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病情发作的次数>3次、发病持续的时间>30 min、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的占比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偏大、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发作的次数>3次、发病持续的时间>30 min、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等。
卫朱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最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最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头颅MRI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致急性肾衰竭72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CVD)使用甘露醇(MT)致急性肾衰竭(ARF)的发生率、发生因素、临床表现、死亡率、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CVD使用MT致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CVD使用MT致ARF的发生率为22.0%,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高龄、合并有易致肾功能损害因素、脑出血、大剂量甘露醇长时间使用,约90%出现少尿,50%出现无尿,急性CVD使用MT致ARF的病死率为58%,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5.71%)、脑疝(21.43%)、消化道出血(14.29%),注意控制甘露醇用量、滴速、用药时间、辅助使用其他脱水药物、保证适量的出入量防治ARF。结论急性CVD使用MT易发生ARF,发生ARF后患者总死亡率高,死亡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脑疝,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肾功能,避免使用大剂量MT,以减少ARF的发生。
卫朱军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肾衰竭甘露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抗凝误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