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东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术期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围术期,又称手术全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脑梗死是围术期严重而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0.08%~2.90%,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6例发生围术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 卫朱军霍晓东于小荣赵敏
-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1年
-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节段性、非动脉硬化性和非炎症性的血管病,目前倾向为先天发育不良,临床报道例数较少,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期收治并经影像证实的1例FMD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 于小荣霍晓东赵敏王丽春逯琴卫朱军申红萍
- 关键词:文献复习颈动脉先天发育不良动脉硬化性节段性
- 小脑出血52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申红萍霍晓东
- 关键词:小脑出血甘露醇头颅CT检查血肿清除侧脑室引流术
-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最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最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头颅MRI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 于小荣卫朱军霍晓东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抗凝误诊
-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_1、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脑组织中TGF-β1、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随再灌注时间增加,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细胞凋亡也相应增加,在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TGF-β1与Caspase-3主要在缺血周围区表达,TGF-β1表达增高较快,在再灌注24h达高峰;Caspase-3表达增高较慢,在48h达高峰。结论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呈动态过程,是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脑缺血诱导了TGF-β1与Caspase-3的表达,TGF-β1表达高峰早于Caspase-3出现。恰当时间窗内对TGF-β、Caspase-3的干预将是有效治疗措施。
- 赵敏李江华霍晓东申红萍庞晋萍
- 关键词:脑缺血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