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 作品数:55 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PD-L1低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疗也逐渐精准和完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明显,但在低表达的患者中的效果仍不确切。本文针对PD-L1低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该人群的治疗提供参考和选择。
- 刘颖周国仁
- 经气道咳痰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气道咳痰机对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改善痰液引流及控制医院感染等方面的作用。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97例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经气道咳痰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在呼吸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气道咳痰机组呼吸力学参数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均P<0.05)。结论:经气道咳痰机能够显著改善气管切开后拔管困难患者呼吸功能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许欢刘汉刘颖祁祥陈永铭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医院感染
- 不同侧小脑后叶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侧小脑后叶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住院的单侧小脑后叶梗死后发生VCI的患者95例,根据小脑后叶梗死侧别将其分为左侧小脑梗死组(n=49)与右侧小脑梗死组(n=46)。同期在社区招募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包括执行力评分、记忆评分、注意力评分、语言评分、视空间评分、定向力评分)、波士顿命名测验(BNT)评分、听觉词语延迟回忆测试(RAVLT)评分、连线试验(TMT)结果。结果对照组MoCA评分、注意力评分、视空间评分高于左侧小脑梗死组、右侧小脑梗死组,执行力评分、记忆评分、语言评分高于右侧小脑梗死组(P<0.05);左侧小脑梗死组执行力评分、语言评分高于右侧小脑梗死组(P<0.05)。对照组BNT评分、RAVLT评分高于右侧小脑梗死组,TMT-A完成时间、TMT-B完成时间分别短于左侧小脑梗死组、右侧小脑梗死组(P<0.05);左侧小脑梗死组BNT评分高于右侧小脑梗死组,TMT-B完成时间短于右侧小脑梗死组(P<0.05)。结论小脑后叶梗死后VCI具有一定偏侧性,左侧小脑后叶梗死后VCI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和视空间能力降低,右侧小脑后叶梗死后VCI患者表现出更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语言及执行功能降低更明显。
- 范琳刘颖王正阳洪伟
- 关键词:脑梗死小脑血管性认知障碍
- 三级淋巴结构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肺癌是当前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5%。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但肿瘤微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受益于免疫治疗,因此有必要探索NSCLC免疫治疗的有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与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SLO)高度相似的异位淋巴器官,有研究发现TLS的存在与多种实体瘤(包括NSCLC)免疫治疗的良好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TLS在NSCLC预后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筛选NSCLC免疫治疗适宜人群及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刘颖熊磊蔡若雪陈越叶劲军沈波周国仁
- 关键词:肺肿瘤免疫治疗
- 生理盐水清洁脐部自然干燥法与酒精消毒脐部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时用生理盐水清洁脐部自然干燥法与酒精消毒脐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500例,按出生月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新生儿采用生理盐水清洁脐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应用75%酒精消毒脐部。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脐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理盐水清洁脐部自然干燥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春剑刘颖
- 关键词:脐部护理生理盐水自然干燥
- 炎症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基于列线图模型探讨炎症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肺炎将259例AIS患者分为SAP组81例与非SAP组1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公式计算出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AI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进一步从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性及等方面比较仅纳入传统因素和同时纳入炎症指标两个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重分类分析评价列线图模型对AIS患者发生SAP风险预测价值的改善程度。结果与非SAP组比较,SAP组吸烟、糖尿病、吞咽困难比率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酰甘油水平、入院时NIHSS评分、SIRI、SII、NLR显著升高,高血压比率显著降低(均P<0.05)。糖尿病(OR=2.505,95%CI:1.070~5.850,P=0.034)、吞咽困难(OR=3.492,95%CI:1.501~8.119,P=0.004)、入院NIHSS评分(OR=1.310,95%CI:1.188~1.446,P<0.001)、SIRI(OR=2.417,95%CI:1.327~4.401,P=0.008)、NLR(OR=1.434,95%CI:1.101~1.860,P=0.007)是AI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不含炎症因子的预测模型与纳入炎症因子的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95%CI:0.725~0.852,P<0.001)和0.884(95%CI:0.838~0.930,P<0.00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风险与观察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对预测SAP具有显著的净收益。此外,通过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发现列线图模型预测AIS患者发生SAP风险方面有显著改善。内部验证也证明了列线图模型的可靠性。结论入院时SIRI、NLR是AIS患者发生SAP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传统模型中加入SIRI及NLR可显著提高对AIS患者SAP发生风险的识别能力。
- 刘海梅符慧颖白扬刘颖降建新
- 关键词:卒中后肺炎列线图
- 疑似猫立克次体感染1例
- 2022年
- 报道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淋巴结肿大等,经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诊断为猫立克次体感染致多器官感染的患者资料。
- 徐优刘颖王念慈柳叙赵谊邹磊沈骁刘汉
- 肠道微生物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特别是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高表达且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获益于免疫治疗,因而需继续探索能有效预测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肠道微生物(GM)是人一生中持续暴露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特定GM与多种实体瘤(包括NSCLC)免疫治疗的良好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GM及其代谢产物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预后作用进行综述,意在筛选适合NSCLC免疫治疗的人群并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模式。
- 李飞扬陈越刘颖胡舒怡沈波方瑛周国仁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治疗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选择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中化疗与免疫联合治疗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30日至2023年11月30日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二线治疗的117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将研究样本分为化疗组(n=79)和联合免疫组(n=38)。使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v5.0和实体瘤缓解评价标准(RECIST) v1.1评估不良事件和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生存回归模型估计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时间(OS)并采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组的中位OS为7.9个月(95%CI:6.9~8.9),联合免疫组为8.3个月(95%CI:7.7~10.3),两组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的中位PFS为3.9个月(95%CI:3.3~4.6),联合免疫组为5.0个月(95%CI:3.8~6.2),两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3~4级毒性相似(20.2%vs 18.4%;χ^(2)=0.050,P=0.815)。结论 对于一线使用含铂双药治疗进展后的患者,二线使用免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的OS延长。
- 胡舒怡陈曦吴思睿李飞扬刘颖沈波方瑛周国仁
- 关键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化疗
- 罕见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在发现驱动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改变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的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EGFR突变和ALK融合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随着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针对c-ros原癌基因1(ROS1)融合、间充质上皮转移因子(MET)异常、原癌基因(RET)融合、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变和B-raf原癌蛋白(BRAF)V600E突变等罕见驱动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迅速,为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 刘颖彭炜惟万启明蔡若雪阮露晞方瑛张全安周国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