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毒作用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丝虫
  • 1篇宿主
  • 1篇趋化
  • 1篇趋化作用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周期型马来丝...
  • 1篇蛲虫
  • 1篇蛲虫感染
  • 1篇微丝蚴
  • 1篇卫氏并殖吸虫
  • 1篇吸虫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作用
  • 1篇粒细胞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南通医学院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医学院第...
  • 1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保和珍
  • 3篇彭光仁
  • 2篇方政
  • 1篇吴中兴
  • 1篇陈有贵
  • 1篇黄为群
  • 1篇薛忠权
  • 1篇吴德恒
  • 1篇曹国群
  • 1篇林琳
  • 1篇陈锦英
  • 1篇郑葵阳
  • 1篇李荣
  • 1篇宣建明
  • 1篇段义农
  • 1篇祝惠民
  • 1篇张天一
  • 1篇黄一心
  • 1篇戴梅秀
  • 1篇沈志芳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1
  • 1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宿主对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细胞毒作用的体内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以我国流行的周期型马来丝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宿主体内清除虫体、减轻虫体负荷、控制丝虫感染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提取纯净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mf)装入微孔实验盒,然后植入 SD大鼠体内,在不同时间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对mf的杀伤作用。结果含mf的3.0μm微孔盒内,迁入的细胞量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迁入的细胞种类及百分率,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血清组mf被效应细胞粘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免疫血清用抗IgG免疫球蛋白处理后,粘附细胞虫体及虫体死亡率都大大下降。 3.0μm微孔盒内大量效应细胞粘附于虫体表面。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效应细胞粘附的虫体表面出现坏死、剥脱。结论mf对宿主效应细胞有一定的趋化作用。宿主体内存在着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参与细胞毒作用的抗体主要是IgG。其主要的效应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粒细胞。
方政保和珍黄为群李荣林琳宣建明张天一
关键词: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细胞毒宿主
丙氧达唑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的效果被引量:2
1990年
采用双盲法观察丙氧达唑每天15mg/kg×3d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340、196和178例的效果。其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0.3~80.6、92.5~97.8和67.0~71.0%。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幼虫的阴转率分别为77.7和83.2%。钩虫卵减少率为98.1~98.6%。口服噻嘧啶每天10mg/kg(基质)×3d后,上述三种虫卵的阴转率依次为73.5、90.0和28.8%,钩虫卵减少率为98.8%。口服安慰剂后,上述三种虫卵的阴转率依次为6.5、29.7和7.9%。服药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黄一心周家修薛忠权吴芸轩陈锦英吴荷珍季美华沈怡平曹国群吴中兴陈有贵郑葵阳祝惠民戴梅秀保和珍沈志芳胡文英方政彭光仁徐曼玲王瑞云屠聿脩
关键词:钩虫蛔虫
儿童蛲虫感染检查法比较及肠虫清疗效观察
1991年
用4种检查方法,对八厂乡幼儿园127例3~6周岁日托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检出率的比较。该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4.3%.并对107例阳性儿童,分组服用肠虫清、噻嘧啶进行药物疗效观察,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6.3%,87.8%。均无不良药物反应。肠虫清服法简便,是驱蛲虫良药。
保和珍彭光仁
关键词:蛲虫肠虫清疗效儿童
卫氏并殖吸虫对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的体内趋化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体内试验将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分泌排泄产物和成虫浸出液注入豚鼠背部皮内,观察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在注射后2~4h,注射部位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8h细胞数达高峰,然后很快下降,24h后只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在注射后1h,注射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开始增多,4h细胞数最多,然后细胞逐渐减少,48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证明,卫氏并殖吸虫对豚鼠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趋化活性。
段义农保和珍彭光仁吴德恒
关键词:卫氏并殖吸虫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