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芝芹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菏泽学院外国语系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从《兰亭诗》的翻译看许渊冲美学思想的体现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玄言诗作为魏晋诗词的标志性特征算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诗体鼎革。翻译过程中要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教授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许译《兰亭诗六首》之三首进行分析以说明其"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 王宗强任芝芹
- 关键词:玄言诗音美意美形美
- 论双语写作与翻译被引量:1
- 2009年
- 写作本身是对思维的整合,双语写作更大程度上是隐藏在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的过程。翻译的本质之一就是思维的转换,所以双语写作作为一种训练思维转换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提高翻译水平的训练途径。首先探讨了双语写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提出双语写作可以作为翻译教学的手段。
- 任芝芹
- 关键词:思维转换翻译
-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同译本译文赏析
- 2010年
- 任芝芹
- 关键词:译文译本语篇类型文体特征
- 论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能力提高的途径
- 2011年
- 该文以2010年专八翻译汉译英试题为例分析了学生译文中的典型错误,并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发掘了错误的根源,认为学生译文错误的深层次根源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翻译理论知识在翻译实践中的价值和指导意义。该文又结合刘宓庆提出的翻译技能意识概念及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能力提高的途径,认为要想使学生翻译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翻译实践的积累,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意识,从而使他们具备将翻译理论灵活地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能力。
- 任芝芹
- 关键词:翻译能力
- 从翻译的角度看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构建
-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非语言学科介入翻译研究的范围,而文化身份作为文化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越来越受到翻译理论研究者的关注。文化身份又称文化认同,是一个集合性概念。本文主要以其宗教身份、社会身份、美学身份为参数来研究文化...
- 任芝芹
- 关键词:文化身份后殖民语境翻译途径社会身份
- 文献传递
- 《江雪》译文的生态翻译学评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生态翻译学引介选择适应的观念,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整合性,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局面。本文用生态翻译学的翻译策略分析《江雪》的翻译,发现其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任芝芹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江雪》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典籍翻译被引量:5
- 2012年
-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代表了翻译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典籍中的《易经》翻译为例,论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可取性。同时生态翻译学也为典籍翻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 任芝芹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典籍翻译易经
- 牡丹文化符号涵义衍变及国际传播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不仅是形成深度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还兼具在人类文明互鉴过程中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任。牡丹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涵义,堪当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 任芝芹庞志勇
- 文化“两创”语境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 2024年
- 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学艺术类的代表性项目,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田野考察发现,菏泽市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着保护不足、传承萎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地域空间、参与主体和工具媒介的角度,构建地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现实路径。文化“两创”语境下,采取“提炼非遗文化标识、拓展新型文旅方式、借力数字媒体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出海”的方略,可实现菏泽市民间文学的创新发展与活化利用,突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
- 高建坤任芝芹
- 关键词:民间文学
- 句子翻译技巧在专八翻译考试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翻译题的得分对于专八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分析了句子翻译技巧在专八考试中的运用,希望对于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专八考试中翻译题目的准备能有所指导和启发。
- 任芝芹
- 关键词:句子翻译技巧